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铸兴  缪建萍 《江苏医药》1998,24(10):765-765
终末期肾衰的腹膜透析治疗随着其装置的改进,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有明显减少,但透析的充分性日益突出。腹膜平衡试验(PET)用于测定腹膜的运转能力,为临床腹膜清除和超滤功能提供可靠依据,以便选择较佳的腹透方案。我院1997年1月~12月根据PET结果调节26例患者腹透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26例均为维持性腹透病人,男16例,女IO例,平均年龄45(28~63)岁。腹逐时间1~36个月不等,平均8个月。尿毒症病因:慢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5例,肾小球动脉硬化症4例。在PET前进行标准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两周,反…  相似文献   

2.
腹膜平衡试验(PET)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确定腹膜转运特性的方法,由Twardowski医生最先提出^[1],即根据腹透液留置4h中肌酐和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判断腹膜对毒素的清除能力及超滤能力.我们对本科2000-08~2002-10住院的24例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进行PET,根据PET结果,对其中透析不充分者的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科从1987~1990年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插管术后30例导管移位病例进行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30例尿毒症病人,入院后均采取腹透插管术腹透治疗,22例住院透析,8例在家行CAPD治疗,男16例,女14例,年龄18~58岁,平均38岁。其中30例病人中因腹透  相似文献   

4.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具有设备简单、手工操作方便,可行居家透析治疗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等优点。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选择该治疗方法的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以中欧和东欧为例,自1990~1996年,透析患者增加了75%,而腹透患者增加了300%犤1犦。我科自1996~2001年对53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CAPD治疗,为使患者出院在家进行CAPD,在住院期间对这些患者及家属进行CAPD操作辅导。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3例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男23…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规律血液透析(HD)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尿毒症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HDF/ HD组和 CAPD 组各34例。HDF/ HD 组每周采用2次血液透析加上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CAPD 组进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每天腹透液总量8000ml,晚上留腹2000ml,均连续观察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 BUN 及 Cr 均降低(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且 CAPD 组降低幅度大于 HDF/ HD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毒症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用 CAPD 治疗,血压控制效果更好,但 HDF/ HD 临床效果也较满意,可针对不同患者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及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ESRD患者容量负荷的影响。方法选我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成DAPD组(A组)与CAPD组(B组)2组,A组16例,采用DAPD模式,即日间采用8 L的透析剂量,4次交换,每45 h交换一次透析液,夜间干腹;B组20例,采用CAPD模式,每天的透析剂量为8 L,4次交换,每45 h交换一次透析液,夜间干腹;B组20例,采用CAPD模式,每天的透析剂量为8 L,4次交换,每45 h交换一次透析液,夜间留腹。随访2年,记录2组患者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心胸比、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比较2组患者透析充分性,包括尿素清除指数[Kt/V(周)]、肌酐清除率(Ccr),实验数据以(χ—±s)表示,两组定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残余尿量、透析充分性[Kt/V(周)、Ccr]、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血压、体质量增加量、超滤量、心胸比、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相同透析剂量的情况下,行DAPD治疗的患者比CAPD患者在容量负荷方面有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丢失的相关因素,并探讨腹透液蛋白丢失与CAP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腹透门诊随诊的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CAPD患者120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透析时间,测坐位血压,检测其24 h腹透液和尿液容量、蛋白质、尿素氮、肌酐和患者空腹血清...  相似文献   

8.
赵宾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14-214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Baxter公司的腹透装置及透析液,每日透析液交换6~12升。结果:除1例病情危重死亡,1例肾功能未恢复外,其余20例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脑血管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安全、可靠、成功率高,适于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9.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CAPD)的主要并发症,也是阻碍腹膜透析发生和不能继续腹透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用O型管组作CAPD的体会——可显著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20例CRF(尿毒症)病人,分为两组,8例为O型管组,12例为国产袋装组,年龄2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原因,为临床改善腹透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随访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145例,统计退出患者例数,调查其退出原因,同时评估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容量负荷指标.结果 145例腹膜透析患者中64例退出,占腹透总数44.1%.其中死亡40例(62.5%),余为改血液透析,肾移植或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患者.退出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占首位34例(53.1%);顽固性腹膜炎10例(15.6%),余为超滤衰竭,严重营养不良,极少数为胸腔积液,恶性肿瘤,腹透漂管退出腹透.在死亡患者中,心脑血管急症如心衰、心梗、脑出血等构成了主要死因(51.6%),其次依次为严重感染如肺炎、腹膜炎、败血症(20.1%)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及放弃治疗.死亡组较存活组具有更明显的营养不良、容量负荷过重及透析不充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血管事件是CAPD 患者死亡退出的最主要原因.炎症感染,包括腹腔外感染是PD 中断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腹透的开展与维持.营养不良、容量超负荷、透析不充分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腹透患者退出率、死亡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并发心衰低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7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及低钠血症的观察体会。方法操作时注意适宜的腹透液的量、留腹的时间、交换的次数及总超滤的量等,严格记录出入水量,根据医嘱合理通过腹透液补充高渗钠盐,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注意营养支持。结果27例患者死亡1例(病窦患者心脏起博器突然脱落),其余患者调整透析处方5—12d后心衰及低钠血症纠正。结论CAPD患者易发生急性心衰及低钠血症,一旦确诊,宜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平衡纠正低钠血症和纠正心衰之间的矛盾,透析过程必需细致观察,严密监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50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护理理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锦 《安徽医药》2009,13(8):999-1000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可作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ESRD)的一种有效替代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和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点,因此,接受CAPD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目前全球的PD病人超过12万[1]。近年来国内腹膜透析专家提出腹膜透析应作为肾脏病替代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腹膜炎是严重影响CAPD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导致腹膜功能的改变,最终影响透析的充分性及患者的存活率。笔者对50例CAPD并发腹膜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以减少腹膜炎的发生和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取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98例,据透析液剂量4 L分为低转运组50例;透析液剂量≥8 L分为高转运组48例,观察两组营养状态.结果 两组病例进行营养状态分析,观炝阶镾GA评分、血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进行右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髂皮褶厚度并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在腹膜透析治疗中不应该过于要求过高的透析充分性,及大剂量营养透析液;应选择合适的透析剂量及能够保持透析充分,又能够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才对腹透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远期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腹膜透析的一种方法。利用人体腹膜这一天然半透膜作为透析膜,将适量透析液引入腹腔并停留一段时间,使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腹膜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交换的过程。腹膜透析液主要含钠、氯、钙、乳酸盐以及维持渗透压必需的高浓度葡萄糖;而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肌酐、尿素氮、磷等,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PD)是目前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替代治疗方式之一,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透析。但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腹膜透析中断的常见原因…,最终导致透析效能的降低,退出率升高。2011年我院腹透中心腹透患者145例,发生腹膜炎20例(实发22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透析)18例,治疗组(常规透析加丹参注射液)20例,测定两组基础以及透析3个月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尿量、尿肌酐、尿尿素氮等,计算残余肾功能(RRF)及RRF下降速率。结果两组患者RRF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第3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6个月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RF下降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稳定,无明显变化。结论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丹参注射液可减RRF下降速率,但对改善腹膜溶质转运功能无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peritonea 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近年来腹膜透析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生存率仍较低。因此,分析PD退出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对患者治疗、预后有深远意义。现将我院PD中心2005年1月-2012年1月接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行CAPD治疗以及在外院置入腹透管共22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终末期肾衰竭透析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CAPD患者和52例MHD患者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CAPD和MHD患者6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较前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较前明显降低,以上指标在CAPD和MH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透析前均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透析后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CAPD患者更为突出。结论:终末期肾脏病伍SRD)患者脂代谢异常,两种透析方式均不能纠正代谢异常,以腹膜透析更明显。对透析治疗的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异常,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均使用腹膜透析(CAPD)给予治疗,分为低转运组(透析液剂量4~6L)和高转运组(透析液剂量>8L),观察两组患者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和综合性营养评估、测量右侧肱三头肌皮褶与髂皮褶的厚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测量比较数值都具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液使用量对患者自身营养状态影响很大,透析液大剂量使用能够引发营养不良,使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时不可过高要求透析液的充分性,需要综合各种情况进行选择,选用较为适合却可以长期使用的剂量,避免造成腹膜透析患者自身营养状态受到损害,降低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原因的分析,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因慢性肾功衰竭(CRF)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退出原因,并分析死亡病例的死因。结果:共有87例患者符合条件,因各种原因退出PD共21例,退出率为24.1%(21/87)。其中死亡13例,转血液透析(HD)6例,肾移植2例。结论:死亡是CAPD患者短期内退出PD的主要原因,而心血管事件、腹膜炎是导致CA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加强透析前的一体化治疗及PD患者透析后的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