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失眠也称不寐,在古医书中称“不得眠”、“目不瞑”。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即以病人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同时伴有乏力、心慌、纳差等身体不适症状,给病人生活和工作带来障碍。虽然从古至今对于失眠的论述比较多,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辨证治疗,但在跟师于金润泉老师行医过程中,对失眠又有了更新的认识。 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人睡状态;反之,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的精神性疾病,吉学群主任在临床中发现,失眠可属“动病”范畴,神易动则人不寐。其病机不离脑神易于受扰,总属府不静则神不安,各种病因导致脑府不静,府不静则神无归处,易于妄动,发为失眠。在治疗上,吉学群主任推崇“神受静而寐”,一则重视静对神寐的至关重要,二则意在提高神获静的能力。故采用天津市名中医张智龙教授所创的通督镇静针法,以督脉穴位为主,弱刺激,留针时间宜长,留针期间不施手法。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的病因进行穴位的加减。  相似文献   

3.
《养生大世界》2009,(7):2-2
很多人都是“失眠”的受害者,每—个失眠的人都会说:“我最羡慕的就是‘脑袋—挨枕头就着’的人。失眠让我痛苦不堪,每天晚上,不是难以入睡,就是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各种西药都吃过,每晚还是最多能睡两三个小时,严重时彻夜不眠。”  相似文献   

4.
生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但“静”贯穿生命的始终,使生命运动得更加有规律,这是生命的自然法则。古今中外,“静”一直为众人津津乐道,古有“静息调养”,今有“静以养生”。可见,“静”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学会把握好,利用好“静”,使生命之树常绿。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世人忙忙碌碌,谁又有空闲来静一静呢?于是生命的“静”尤显可贵。古人讲究“清静无为”,而我们今天应该讲究“清静有为”,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些有益的事情。练功者在“静”中,超然物外,超凡脱俗,怡然自得,在瞬间放松自己,这样众多的杂乱信息就会…  相似文献   

5.
不寐,即“失眠”,亦称“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既是一种病,又是一个症。轻者人寐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寐,或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能人寐。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方为平入。阴主夜,主静,阴不制阳,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则见不寐。  相似文献   

6.
“形动”和“神静”是中医养生学中比较重要的两种养生方法。历代中医学家在养生方法中常常会强调,“形宜动,神宜静”,即人的形体需要适当的运动,而“神”则需要静养。中医学认为,形动有益於人体气血运化,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正常;神静亦有益于人体养精养形,阴阳调和,精气血旺盛;形动和神静二者结合适宜,则可延年益寿、却病防癌。  相似文献   

7.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始于《难经》,《内经》称失眠为“目不暝”、“不得眠”或“不得卧”,睡眠和觉醒是阴阳转化的结果,即“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机体只要能维持这种正常的转化功能,就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和觉醒。  相似文献   

8.
失眠的治则探讨李萍(陕西省长安县精神病医院长安710100)关键词失眠治则失眠,也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失眠病因复杂、治法也多,我在临床中先分清虚、实,再结合脏腑的生克关系去辨证用...  相似文献   

9.
张珍玉辨治失眠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既是症状 ,亦是病名。临床以不能入睡或睡后易醒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称之为失眠。早在《内经》时期 ,医学家们已认识到人的寤寐与卫气的循行规律有关。当卫气由动转静 ,由阳分入阴分时 ,即为入睡状态 ;反之 ,卫气由静转动 ,由阴分入阳分时 ,即为清醒状态。可见 ,人的正常睡眠机制 ,是阴阳之气有规律协调的结果。不论何种原因 ,一旦卫气运行失常、阴阳的正常协调受到影响 ,就可导致失眠的发生。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 :“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矣。”著名中医学家张珍…  相似文献   

10.
失眠临床上也称“不寐”,即无特殊病症而不能人眠的一种病患,本病在西医方面属神经衰弱的范畴。祖国医学文献中有“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皆失眠之谓也,究其病因多与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阴亏与内,阳浮于外,阴阳失交,使阳不入阴,心神不安,导致失眠。另外也有素体阳盛,突受惊吓,情绪不稳,导致肝郁痰阻。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  相似文献   

11.
总结出张耀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以“补虚泻实,平衡阴阳,调和营卫”为总则,具体以清胆和胃安神、疏肝健脾导眠、养益心脾安眠、养阴滋肾宁心等法治之。强调了饮食原则和运动疗法在失眠的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本病症状表现繁多,其中以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委靡等最为常见。属于祖国医学“失眠”、“虚劳”、“郁证”等范围。我于1970~1983年运用按摩方法治疗本病50例,现整理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34例,女16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5岁。教师7人,会计10人,学生3人,行政干部13人,技术员6人,营业员6人,文艺创作者3人,工人2人。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  相似文献   

13.
杨锋 《气功》2009,(10):954-955
在养生健身方面,有“动”与“静”两种观点。“动”态养生观者强调运动锻炼,还有工作时多思考、多与社会接触等等;“静”态养生观者提倡静坐,包括精神恬淡、寡欲,饮食提倡素食、节食等。两者孰优孰劣?笔者认为,“动”与“静”两者无优劣之分,也不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4.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h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这种静有助于神气的潜降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使人的元气在不知不觉中耗散消亡。  相似文献   

15.
杨锋 《养生月刊》2009,30(10):954-955
在养生健身方面,有“动”与“静”两种观点。“动”态养生观者强调运动锻炼,还有工作时多思考、多与社会接触等等;“静”态养生观者提倡静坐,包括精神恬淡、寡欲,饮食提倡素食、节食等。两者孰优孰劣?笔者认为,“动”与“静”两者无优劣之分,也不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从肝俞穴论治失眠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中医谓之“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早在《素问·逆调论》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宋·许叔微论述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认为肝邪致魂不守舍可导致失眠。肝郁犯脾,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脑力劳动者而言,最苦恼的莫过于失眠。大脑劳作了一天之后,人一上床就思绪万千,辗转难眠,大脑一旦兴奋过度,连白天黑夜也分不清了。睡不好,自然也就吃不香,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当一个网民虽然能收获人生的许多快乐,但是失眠过度,身体每况愈下,也是令人担忧的。安眠药我也服用过,作用不大,再说也不能长期依靠它吧!我寻思自己,还真要成仙了,每天早上一起来,两只眼睛的边缘上都是黑圈,快要成国宝“熊猫”了。  相似文献   

18.
中年男人最容易“透支”的就是健康。许多中年人都经历过情绪低落、容易疲劳、不愿意运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亚健康状态”。长此以往,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悄然袭来。为此专家特别推荐了适于中年男人的自我保健菜单。  相似文献   

19.
漫画与幽默     
1.还活着 襁褓中睡熟的小宝宝,有时静得出奇,我就赶紧用手去探探是否仍有呼吸,先生因此笑我“神经质”。夜里睡觉时,先生鼾声大作,我无法入睡,气煞人也!只好拧他一把。“唉哟!”只听他笑道:“打鼾有啥不好?让你知道我还活着啊!”  相似文献   

20.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睡,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时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现举不寐从肝论治验案三则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