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改变,探讨冠心病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冠心病组,选择无冠心病者5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了时域和频域指标,分析冠心病组的心率变异参数,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冠心病组24 h HRV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特征。方法:利用连续动态心电图、窦性心搏以及计算机HRV指标对60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LVEF>35%者21例)进行治疗,与40例正常人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60例心衰患者中,LVEF<35%者较LVEF>35%者显著降低(P<0.05~0.001),而心衰患者均较正常患者显著降低(P<0.01~0.001),其显示指标参数为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 MSSD、PNN 50。结论: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V指标的降低程度与其心功能状态联系密切,通过临床HRV时域指标及相应参数的变化可对冠心病心衰严重程度进行更为精确地诊断,对于提高冠心病心衰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诊断疗效具有重要重要作用与影响性。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后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olter24h心率变异性分析,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连续病例及51例无冠心病证据的正常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心肌梗死后组与正常人组比较,时域法分析显示各参数标准差下降(P<0.05或P<0.01):频域法分析显示心肌梗死后组总能谱范围、低能谱范围及高能谱范围成分均减少(P<0.01;P<0.01;P<0.01).提示自主神经调节失调是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特征之一,这将为我们临床选择治疗的策略与措施提供有益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24h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7例)及健康成人(30名)比较,观察心率变化规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心率变异时域分析指标比对照组减低(P<0.05),而不稳定性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一步减低(P<0.01)。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脏性猝死(SCD)与心率变异性(HRV)、窦性心率振荡(HRT)、QT离散度(QTcd)、心室晚电位(VLP)的相关性,给于极化液,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其对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与SCD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00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心率变异性(HRV),窦性心率振荡(HRT)参数,振荡起始(TO)和振荡斜率(TS),心电图测量校正QT离散度(QTcd),多信息心电检测心室晚电位(VL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HRT与HRV、LVEF、QTcd、VLP等进行比较分析及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①冠心病心绞痛患者HRV指标昼夜变化比较,对照组HRV表现出昼夜节律性变化,夜晚较白昼夜高,觉醒前达峰值,醒后迅速下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HRV昼夜规律被破坏,表现为昼夜变化消失。以冠心病组(UA)145例更为明显(p<0.01)。②发生SCD 21例,HRV分析值均明显下降(p<0.01),HRT减低、QTcd延长、VLP阳性率增高(p<0.01),同时心率明显增快(p<0.01)。③GIK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后心率变异频域指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发生SCD的高危人群,HRV、HRT、QTcd、VLP是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及病死率的预测的良好指标。极化液、美托洛尔能阻断交感活性对心脏的不良作用,纠正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失衡,有效地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从而减少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体内睾酮(T)、雌二醇(E2)变化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45例中老年男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T、E2及各血脂水平作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T及E2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而E2/T值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心衰组与非心衰组T、E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组TC、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E2水平与TC、TG及LDL-C水平均有正性相关(P<0.01),E2与HDL-C呈负性相关(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体内T、E2水平显著降低,性激素水平降低与患者心力衰竭与否无关;E2水平与血脂有相关性,T与血脂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与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体外反搏组,其他3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另选择3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T段压低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TIB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组间比较体外反搏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疗法对冠心病患者不仅能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而且有改善其心率变异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8月北京市回民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院治疗的60例只有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脂蛋白(a)及血脂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秩相关分析。结果 脂蛋白(a)水平:观察组高于冠心病组,冠心病组高于对照组,三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脂指标三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据脂蛋白(a)水平高低分为三组,脂蛋白(a)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越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其他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只有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  相似文献   

9.
张利夏 《现代医院》2006,6(3):45-46
目的了解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率变异特点。方法对24例平均64岁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同年龄健康人分组监测心率变异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心率变异和各项参数较对照组降低,平均心率及最大心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心肌梗死组最慢心率增快。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损伤,应早期干预治疗,防止危险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白冰 《中国卫生工程学》2022,(5):794-795+79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素-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5例。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30例、中度病变组35例、重度病变组40例;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内皮素-1和血浆vWF、siCAM-1水平。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根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7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7例。结果 重度病变组内皮素-1、vWF、siCAM-1明显高于轻、中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内皮素-1、vWF、siCAM-1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内皮素-1、vWF、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1、血浆vWF及siCAM-1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均具有较高价值(P<0.01);其中内...  相似文献   

11.
郑茵 《中国医师杂志》2000,2(6):366-367
心率变异分析(HRV)作为一种心血管自主神经活性及其平衡的非侵入性指标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通过对3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心率变异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HRV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组为健康体检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35~71岁(平均6223岁)冠心病组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37~71岁(平均6508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两组对象的性别及年龄有可比性。1·2 HRV记录分析方法 采用BRENTWOOD8800型HOLTER分析仪,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24h连…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探讨其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2例CHD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24h心率变异性的时域、频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D组24hHRV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D患者HRV降低提示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比较乌拉地尔加多巴胺与米力农在较广泛使用条件下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47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151例,米力农组96例。采用随机、开放、无安慰药对照、无长期随访和预后终点的方法采集和统计信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超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全身症状明显好转(P<0.01),联合组与米力农组好转率分别为85.14%、87.91%;两组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及增加24h尿量(P<0.01)。上述指标治疗后两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比较,联合组与米力农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5.96%、12.5%(P<0.05),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3.97%、4.17%(P<0.05),恶心、呕吐及头痛分别为3.31%及2.20%(P<0.0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9%、2.20%(P>0.05),米力农组发生2例脑梗死。联合组治疗后心率下降(P<0.01),米力农组治疗后心率增加(P<0.05)。米力农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较联合组明显(P<0.01)。结论乌拉地尔加多巴胺与米力农短期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良好,其好转率相当,安全性良好。联合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用药物费用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心率变异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19例健康儿童做24h长程心率变异(HRV)比较,分析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HRV变化。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提示HRV可作为心肌炎早期心肌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新生儿住院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非感染3组进行降钙素原(PCT)的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PCT、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CRP轻度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升高,临床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与CRP相比,PCT较其优越性更明显,动态监测其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心电图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健康人员60例,全部患者都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变异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右束支阻滞检出率低于动态心电图检查,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心率变异指标与健康者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心电图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使疾病检出率显著提高,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职业性哮喘患者心率变异性,以了解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时域及频域法对住院的40例职业性哮喘患者临床缓解期及65例健康体检者(排除其他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疾患)进行心率变异分析。结果 职业性哮喘组心率变异各项指标均明显异于正常组(P<0 .01)。结论 职业性哮喘患者在缓解期可能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CRP的变化。方法:按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患者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fi为单位,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CD16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冠心病各亚组血清CRP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其中UA组和AMI组CRP升高明显(P<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亦与CRP呈正相关(r=0.765,P<0.001),与(LDL-C)呈正相关(r=0.748,P<0.001)。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的表达水平不同,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反应了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131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类型、心律失常类型、治疗方案等临床指标,进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和加拿大心脏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出院后6个月进行随访,根据患者随访时静息心率控制情况分为心率控制不良组(≥70次/min)和心率控制良好组(<70次/min)。结果 出院后6个月随访时,静息心率≤60次/min 33例(25.19%),61~69次/min 42例(32.06%),≥70次/min 56例(42.75%),心率控制良好率为57.25%。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静息心率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心率控制不良组(≥70次/min)56例,心率控制良好组(<70次/min)75例。心率控制良好组患者饮酒史、吸烟史比例明显低于心率控制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比例、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家庭月收入水平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类型、治疗方案、NYHA...  相似文献   

20.
姜秋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666-366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方法:对157例ICP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并将其与围生儿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者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分别高于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P<0.01或<0.05)、单纯转氨酶升高而胆红素正常(P<0.01)、低浓度胆汁酸(P<0.01)、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者(P<0.01)。结论: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胎心监护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为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