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 μm~15 μm,大的直径可达50 μm~300μm.  相似文献   

2.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之中,输液微粒被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1]。输液微粒直径为1~15μm,少数微粒直径可达50~300μm[2]。随着医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病人对输液质量的要求提高,如何加强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控制及逐步减少不溶性微粒对静脉输液病人的危害正愈来愈被医院和病人重视。故本文将从静脉输液微粒来源、相关因素和预防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 1~ 2 5 μm或更大的颗粒。由于微粒进入血液循环后 ,可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 ,造成供血组织缺血、缺氧甚至组织坏死。另外微粒停留在组织中刺激组织还可引起局部炎症和肉芽肿 ,甚至引起循环障碍、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保证输液药品质量 ,减少微粒污染 ,现就临床输液中微粒污染的来源及预防作如下分析。1 微粒污染的来源1.1 输液制剂的质量问题 输液制剂质量要求规定 :静脉输注液体应无菌、无热原、无肉眼看得见异物或浑浊。中国药…  相似文献   

4.
不溶性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陈希萍 《护理研究》2003,17(7):383-385
不溶性微粒是指注射液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污染后存在于其中的微小颗粒性杂质 ,例如玻璃微粒、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棉絮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未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1] 。《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规定 ,对 10 0ml以上的注射液要进行微粒限量检查 ,每 1ml中含直径 >10 μm的微粒不得超过 2 0粒 ,含直径≥ 2 5 μm的微粒不得超过 2粒[2 ] 。英国药典规定 ,大输液中每 1ml含直径≥ 2 μm和直径≥ 5 μm的微粒分别不得超过 10 0 0粒和 10 0粒。本文将对微粒污染的危害、微…  相似文献   

5.
静脉用药是临床上普遍的治疗方法,但也是微粒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输液微粒的来源除与配液加药、配液操作、空气环境污染等有关外,还与供应室洗涤的输液器、注射器、针头等灭菌前后受到微粒污染有关。1微粒对人体的危害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世的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l~25pm,也可为50~300pm或更大的颗粒[1]。我国1990年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微粒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组织缺血、缺氧,甚至组织坏死;(2)形成肉…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滴注药物时,输液反应已普遍引起重视,但关于静脉用药中微粒的危害,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微粒的来源所谓微粒是指静脉给药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的颗粒杂质。直径一般为1~300um或更大,50u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看见。微粒污染的途径主要有环境污染、配液操作污染和输液器具污染。  相似文献   

7.
微粒是指注射液中可移动的不溶性外来物质,输液中的微粒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危害却很大.据报道,微粒进入血管能引起血管肉芽肿、静脉炎及血栓等症状.为防止微粒污染,我们实施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78-4878
输液微粒是指直径一般为1~25um,少数可达50~300um,或更大的颗粒。它是一种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会对人体造成潜在、永久的危害。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及相关资料对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并通过相关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微粒是指肉眼看不到,直径<50μm,不被抗体排除的非代谢性颗粒物质.微粒污染会给静脉输液患者带来危害,故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又不起反应是护理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输液微粒如随静脉输液进入人体,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我国1990年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粒等.为减少微粒产生,防止微粒的污染,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较为严重,这些微粒输入人体后,对人体造成潜在的或长期的危害,如何加强对静脉用药中不溶性微粒控制及减少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危害愈来愈被广大医务人员所重视。探讨、分析静脉用药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将有助于微粒  相似文献   

12.
微粒污染与净化台的临床应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00211)艾翔静脉输液是临床普遍的治疗方法,由于人体血液是十分洁净的环境,因此提高输液剂质量,清除环境对输液剂的污染,是安全输液的保障。1不溶性微粒的来源不溶性微粒是指不溶于水,不能被代谢,肉眼看...  相似文献   

13.
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 ,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又不起反应是护理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输液微粒如随静脉输液进入人体 ,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 ,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我国 1990年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 >10 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 0个 ,直径 >2 5 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个 ,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粒等。为减少微粒产生 ,防止微粒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静脉给药中微粒来源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费迎珍 《护理研究》2002,16(3):144-145
静脉输液是住院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 ,输液反应已引起人们普遍重视 ,而对输液中的微粒污染早有报道 ,但对其所致的潜在性危害以及与护理操作的关系 ,却尚未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在此再次提出 ,旨在引起同行的注意。1 不溶性微粒的主要来源  不溶性微粒是指不溶于水 ,不能被代谢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些微粒一旦进入人体 ,可终身存留[1] 。许多实验测定证明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途径与配液操作、空气污染、输液器具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据报道[2 ] ,即使是一次性物品 ,也会因其生产过程而带有未塑化的分子微粒异物存在 …  相似文献   

15.
静脉用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安全配制是静脉用药的必要前提,而配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不溶性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已形成共识,同时微粒污染所带来的医疗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相当可观的.过去人们较多关注输液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微粒污染,而忽视静脉用药配制过程中的各环节微粒的污染.近年来不少医护人员通过大量实践对静脉药物配制过程中各环节微粒污染的来源及防护措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使用过滤器前后药液微粒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志琴  盛贻 《护理研究》2004,18(13):1174-1175
静脉用药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输液准备操作时,由于插管、排气、切割安瓿、配伍加药、针头穿刺胶塞、空气污染等均可引起微粒污染。目前静脉输液时使用有终端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能可靠地滤过10 μm以上的微粒[1] ,而静脉推注药物时,由于溶化过程及头皮针上均无过滤  相似文献   

17.
安全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用药中的微粒是指静脉给药过程中,进入人体非代谢颗粒杂质的直径1~300μm,超过50μm微粒肉眼即可看到。对安全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安全配药的最优方法,提高配药工作效率.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配药,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 配药,观察两组配药后产生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实验组产生≥10 μm(个/ml)和≥25μm(个/ml)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均未达到中国药典标准.结论 改良法配药能减少输液微粒污染,但建立静脉输液配药中心或安装超净工作台配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对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将80袋软包装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袋,时密封瓶粉剂进行溶药加药技术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双向防污染可滤式加药器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ml注射器进行溶药加药.通过采取微粒检测比较两组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加药后检测药泣中能截留≥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达95%,符合标准要求.对照组≥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为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输液患者采用双向针头防污染可滤式加药装置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微粒是指那些非生物性的、非溶性的,直径在50μm以下的,肉眼观察不到的,对人体有害的微小颗粒杂质[1].输液微粒易引起多种疾病,越来越为医药界各类人士认识与重视.为此我们进行临床实验,2种不同进针角度对橡胶塞微粒产生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