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早期应用骨创伤治疗仪联合CPM机对手术部位疼痛的缓解,肿胀的消除以及膝关节活动角度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中下段骨折行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实施骨创伤治疗仪联合CPM机训练;对照组仅行CPM机训练。观察两组在治疗1周内手术部位疼痛、肿胀情况以及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周内锻炼时疼痛及肿胀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早期应用骨创伤治疗仪联合CPM机训练能明显减轻局部疼痛、肿胀,有利于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早期持续性被动运动(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镜手术病人70例,随机分成7组,按照既定的不同时间、频率、幅度分别行CPM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关节镜术后第1天开始行CPM,且每日2次,效果明显优于其他6组。[结论]早期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CPM被动活动锻炼,可以明显缩短膝关节镜术后疼痛及肿胀时间,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成人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髌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CPM组和对照组各30例,CPM组术后早期接受CPM功能锻炼,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锻炼,于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CPM组和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分别为96,7%和63,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M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髌骨骨折术后关节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早期持续性被动运动(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镜手术病人70例,随机分成7组,按照既定的不同时间、频率、幅度分别行CPM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关节镜术后第1天开始行CPM,且每日2次,效果明显优于其他6组.[结论]早期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CPM被动活动锻炼,可以明显缩短膝关节镜术后疼痛及肿胀时间,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CPM机在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应用CPM进行早期持续被动活动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行膝关节镜治疗的骨性关节炎及半月板损伤合并韧带损伤、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术后24小时开始使用CPM进行患膝关节持续被动屈曲训练,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方法,实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的功能锻炼。记录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变化,研究时间为2周。结果术后2周试验组膝关节屈曲度为(91.22±21.39)度,关节周径为(44.35±9.23)cm。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度为(80.14±21.60)度,关节周径为(46.57±10.62)cm。2组比较,试验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肿胀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应用CPM机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在预后及康复时间上均有明显优势,能防止关节粘连僵硬,有利于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李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871-2872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TKA)后早期大角度被动锻炼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9例行全膝置换术(TKA)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大角度被动活动组(大角度组)和常规被动活动组(常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骨科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大角度组术后2周内的被动屈曲功能锻炼角度比对照组大(以患者的耐痛能力为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2,3,4周AK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1,7.65,7.78,7.36;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3,4周RO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22,26.08,30.67,33.69;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应尽早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术后的活动度和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在预防截瘫患者废用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截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CPM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人工被动锻炼方法,CPM组采用CPM被动运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膝关节被动屈出I活动范围、股四头肌萎缩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和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卧床一段时间后,CPM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和骨密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PM组股四头肌萎缩和DVT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CPM行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明显减少截瘫患者膝关节僵硬、足下垂、股四头肌萎缩、骨质疏松、DVT等下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储小桃 《全科护理》2013,11(7):601-602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机在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膝关节镜术后病人应用CPM机行早期功能锻炼,2周~3周后进行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估。[结果]膝关节活动度优32例,良5例,差1例;1例住院活动度较差病人术后1个月随访膝关节活动度也达到85°;38例病人术后出院随访均无关节功能障碍出现,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关节肿胀、疼痛。[结论]在膝关节镜术后应用CPM机进行关节早期康复锻炼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康复配合持续被动活动(CPM)机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23例TKA术后患者(28膝)随机分为治疗组(15膝)和对照组(13膝),治疗组实施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配合CPM机锻炼,对照组仅进行CPM机锻炼。结果术前治疗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两周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KA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配合CPM机锻炼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d即开始行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对照组在术后7d开始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下肢轻度肿胀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中、重度肿胀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0°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活动度120°~110°及〈110°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运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进行锻炼,可减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肿胀,防止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60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CPM、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测量关节活动度,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CPM、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可有效防止关节粘连的发生,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其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烧伤后期膝关节挛缩的疗效,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将66例烧伤后期膝关节挛缩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CPM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膝关节活动度和整体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周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整体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M对烧伤后期膝关节挛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恰当的护理有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3.
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53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术后未作持续被动运动(CPM);CPM组28例,在手术24 h后即行CPM锻炼, 分别记录入院时、出院时、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 结果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对照组屈(69.40±15.17)°,伸(-4.32±4.71)°;CPM组屈(90.64±16.57)°,伸(-0.71±3.78)°.膝关节功能评分对照组(11.24±1.42)分,CPM组(8.89±1.84)分.出院时关节活动范围达90°者, 对照组6例(24%),CPM组21例(75%). 结论早期作CPM能明显提高膝关节镜术后效果,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但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PM机在骨科术后关节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72例行骨科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采用CPM机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而未采用CPM机,4周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术后疼痛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关节活动度及下肢水肿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71%,对照组优良率为78.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卧床、住院及下肢水肿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2、4周的主动活动度及被动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者应用CPM机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痛下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在膝关节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锦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膝关节术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CPM组(n=68)和对照组(n=4)。CPM组于术后12~24h使用CPM治疗,平均治疗16天,间歇期进行肌肉的主动舒缩功能锻炼。对照组不使用CPM,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关节功能和肌肉舒缩的练习。对术后随访病例按照关节活动时的疼痛程度、关节的活动范围、切口的愈合情况、肌肉的萎缩程度以及步态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CPM组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CPM组术后6个月复查全部达到优良程度,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术后在止痛泵下早期应用CPM对于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局部并发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持续被动运动(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对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的作用。方法 20例(40膝)女性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0膝。实验组术后每天2次行CPM和主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每天2次主动康复治疗。术前、术后2周和3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角度测量仪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结果术后2周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疼痛评分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进行主动康复治疗后,CPM的辅助应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早期持续被动锻炼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髌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CPM组和对照组各30例,CPM组术后早期接受CPM功能锻炼,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锻炼.于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CPM组和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分别为96.7%和63.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M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髌骨骨折术后关节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痛下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Dassivemotion,CPM)在膝关节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将锦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膝关节术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CPM组(n=68)和对照组(n=4)。CPM组于术后12~24h使用CPM治疗,平均治疗16天,间歇期进行肌肉的主动舒缩功能锻炼。对照组不使用CPM,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关节功能和肌肉舒缩的练习。对术后随访病例按照关节活动时的疼痛程度、关节的活动范围、切口的愈合情况、肌肉的萎缩程度以及步态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CPM组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CM组术后6个月复查全部达到优良程度,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术后在止痛泵下早期应用CPM对于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局部并发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前期对连续被动运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关节活动度和缓解关节肿胀方面。目的:探讨连续被动运动对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凝血状态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方法,实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土动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24h开始使用CPM机进行患膝关节持续被动屈曲训练。比较置换后2周两组凝血综合指数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置换后2周试验组凝血综合指数为2.66±1.0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凝衄综合指数为3.98±1.3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试验组凝J衄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CPM机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训练能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对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以持续主被动活动联合为理论基础,通过模拟人体运动,刺激机体的自然复原力,发挥组织代偿作用。目的:动态观察并了解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0例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行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被动训练装置CPM机行功能锻炼,治疗间隙2组均采用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物理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同时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个月后的后续治疗,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有了进一步的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说明早期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或CPM机配合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同时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具有恢复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