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e WP  Hu JH  Tong JJ  Liu FF  Wang H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7):1173-1177
目的 比较MELD-Na评分、MELDNa评分和它们的动态变化值在预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3个月)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自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在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住院治疗时间超过2周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AUC曲线等方法分析比较不同阶段MELD-Na评分、MELDNa评分和它们的动态变化值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3个月总病死率为43.6%,治疗2周MELDNa评分AUC曲线面积最大,为0.790,其次为MELD-Na(2周)(0.728)、AMELDNa(0.713)和AMELD-Na(0.646).治疗2周时MELD-Na评分和MELDNa评分在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为27.7±8.9与34.6±8.7、25.9±5.0与31.5±5.0,相应的动态评分值在两组间分别为-2.1±10.0与2.4±10.3、-1.9±4.2与2.1.±5.1,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组分析显示,2周时MELD-Na评分为<25、25~30、30~35、>35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8.9%、37.8%、57.6%和65.3%,而MELDNa评分各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4.6%、33.3%、72.5%和84.2%,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ELD-Na>0组和≤0组病死率分别为58.5%和30.0%,AMELDNa>0组和≤0组病死率分别为61.3%和29.9%,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2周时MELDNa评分能较好预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如果结合其动态,变化值,可能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prognostic values for the 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sodium(MELD-Na).end-stage liver disease sodium(MELDNa)and their dynamic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ACLF-HBV).Methods A total of 172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CLF-HBV,admitted between January 2007 to February 2009 and hospitalized for over 2 weeks,were retrospectively recruited.The predictive accuracy of MELD-Na,MELDNa and their dynamic change(△)was compared by the method of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esults The 3-month mortality rate was 43.6%.The largest concordance(c)statistic predicting 3-month mortality was MELDNa score after a 2-week treatment(0.790),followed by MELD-Na(0.728)score,△MELDNa(0.713)and AMELD.Na(0.646).The average MELD-Na,MELDNa scores after a 2-week treatment and AMELD-Na,△MELDNa of survival group were 27.7±8.9,25.9±5.0,-2.1±10.0 and -1.9±4.2 while those of dead group 34.6±8.7.31.5±5.0,2.4±10.3 and 2.4±10.3.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LD-Na.MELDNa,AMELD-Na and △MELDNa between two groups.The 3-month mortality of the MELD-Na scores group<25,25-30,30-35 and>35 were 18.9%,37.8%,57.6% and 65.3% while the MELDNa scores group 14.6%,33.3%,72.5% and 84.2% respectively.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ierence in the 3-month mortality between four groups.The 3-month mortality of the AMELD-Na>0 group was 58.5%while that of the △MELD-Na≤0 group 30%:the 3-month mortality of the △MELDNa>0 group was 61.3% while that of the AMELDNa≤0 group 29.9%.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MELDNa score after a 2-week treatment is a promising and useful predictor for 3-month mortality in ACLF-HBV patients.The predictive value may further improve if in conjunctions with dynamic changes.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对19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MELD、MELD-Na(MELD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serum sodium)及MESO(MELD to sodium index)模型对患者进行评分,计算3个月内的病死率,并应用c-统计值评估预测准确性。结果 19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个月死亡率为73.6%(142/193)。三种模型值中位数(范围)在死亡组、生存组分别为30(15~61)、35.0(19.0~84.9)、2.3(1.2~5.2);23(16~34)、24.0(16.0~49.9)、1.6(1.2~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中c-统计值最大是MESO(0.850),最小是MELD(0.830)。结论三种模型均可用于预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短期(3个月)预后,且病死率随三者分值增加而上升,MESO临床价值优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总结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以求提高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抗病毒组(44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照组(40例)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病毒转阴率、MELD评分、生存率及并发症等因素变化。结果:1.治疗后2周结果:两组的TBiL、PTA、IN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在抗病毒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抗病毒治疗4周结果: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病毒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生化指标,提高病毒转阴率,降低MELD评分,提高生存率,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重型肝炎合并Ⅱ型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疗效.方法 67例重型肝炎合并Ⅱ型HRS患者分为3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A组(n=19)为对照组,B组(n=23)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泵入,C组(n=25)采用血浆置换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各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4例,根据肝损害程度分为轻度组16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23例,并选择正常对照组10例,使用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其肝硬度,统计分析其差异性。结果(1)正常对照组肝硬度(5.464±0.176) kPa,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度(9.104±0.678) kPa,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程度肝损害组肝硬度分别为轻度组(5.521±0.460) kPa,中度组(8.660±0.916) kPa,重度组(11.210±1.135) kPa。不同程度肝损害组肝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46,P<0.05);轻度组分别与中度组和重度组肝硬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组与重度组肝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高患者的肝硬度越高。结论 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定量有效检测肝硬度,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干预其进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结合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和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4例,在入院24 h内测定其炎症指标、肝肾功能,进行MELD评分,并留取患者当日血清,集中测定内毒素、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n protein,CRP)。在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根据他们的转归分为生存组(n=58)和死亡组(n=66)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24例患者中有66例死亡,58例生存。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MELD评分、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计数、CRP和PCT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ELD评分和PCT与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死亡与否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1.07,1.42和1.02(P<0.05),并且可以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死亡概率。2)MELD评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年龄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P<0.05),PCT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4(P<0.01)。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表明:MELD评分和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较高,分别为0.91和0.77(P<0.01)。当MELD评分≥30.09分时,预测患者死亡正确率最高(82.26%),而单独使用PCT及联合PCT和MELD评分预测患者死亡正确率仅有75.00%。但MELD评分联合PCT评价患者预后的特异性高达100.00%,阳性预测值高达1.00。结论: 内毒素和常用炎症指标(WBC,PMN,CRP)不是预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可靠指标。MELD评分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明显相关,PCT和年龄均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结合MELD评分、PCT和年龄可以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概率。PCT和MELD评分均对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有价值,但PCT不如MELD评分的预测价值大。MELD评分联合PCT可提高对患者预后预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22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病变基础、性别、年龄分布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4种不同病原学模式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不同性别、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4)单纯乙肝病毒感染与重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呈复制状态、病变呈肝硬化基础、男性患者、年龄较大者发生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晚期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晚期患者近期死亡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CSHB晚期患者入院当日资料,计算MELD、CTP评分,观察30 d内生存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当日变量与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30 d内死亡,病死率为68.9%(31/45),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性脑病,占71.0%(22/31),其次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为22.6%(7/31).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MELD评分与总胆红素水平是近期存活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近期生存与总胆红素、CTP及MELD评分相关.血清学e抗原阴性与阳性、性别在近期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0.05).结论 男性、e抗原阴性、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是CSHB晚期患者近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入院时的MELD及CTP评分均可评估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其联合血清钠相关模型判断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预后的能力,包括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终末期肝病血清钠腹水模型(MELD-AS)、终末期肝病血清钠年龄模型(iMELD)和终末期肝病血清钠值比模型(MESO)。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PHC患者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5种模型判断患者预后的能力;不同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方法的Log-rank检验进行计算。结果判断患者3、12个月的预后,MELD-AS的AUC最大(0.793和0.639),与其余各模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ELD、MELD-Na、MELD-AS、iMELD、MESO的最佳截值点分别为5.0、5.0、6.0、21.0和0.4,以此截值点对患者进行分组,各模型高低分值组间患者的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5种终末期肝病模型均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以MELD-AS判断患者中短期预后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天津塘沽传染病医院76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PE,对照组予内科综合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变化和乙肝病毒-DNA(HBV-DNA)滴度的改变,以及1个月的死亡率。结果PE联合基础治疗,其中毒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善,降低HBV-DNA载量,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PE联合内科基础治疗既可以改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减轻异常的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又可以快速降低患者的血清病毒载量,是一种值得更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病毒性重型肝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和包被管免疫放射分析 (IR MA)法检测 73例重型肝炎患者FT3、FT4 、TSH值 ,并与 40例慢性肝炎、4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比较 ;分析重型肝炎存活组与死亡组以及存活组治疗前后FT3、FT4 、TSH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慢性肝炎组、正常对照组比较 ,重型肝炎组FT3、FT4 明显下降 (P <0 .0 1) ,TSH改变不明显 ;重型肝炎死亡组FT3、FT4 比存活组明显下降 (P <0 .0 1)、TSH升高 (P <0 .0 5 ) ;重型肝炎存活组治疗后FT3、FT4 比治疗前升高 (P <0 .0 5 )。结论 甲状腺功能可随肝炎病情变化而改变 ,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3.0g静滴,疗程4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 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HBV 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TA上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膦甲酸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结论膦甲酸钠对乙型肝炎病毒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等优点,膦甲酸钠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杨霞  单大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74-2174,2188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PAB)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PAB,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11A)。结果急性乙肝、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性乙肝组患者血清PAB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重型乙肝组PAB降低最为明显,与急性乙肝、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重型肝炎=肝硬化死亡组的PTA值、血清PA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AB值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PAB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4例,记录MELD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每一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观察的终点时间为3个月。结果MELD和INR ROC的AUC分别为0.903和0.784;MELD和IN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9(敏感性94.12%,特异性76.47%)和2.87(敏感性96.97%,特异性53.49%)。MELD评分≥29分组,生存率13.33%(2/15),<29分组,生存率78.95%(15/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结论MELD和INR可以预测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短期预后,MELD对预后判断的能力优于IN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3例,检测甲胎蛋白及按MELD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甲胎蛋白和MELD评分值与存活率的关系。结果MELD评分值≤19分者的存活率高于MELD评分≥20分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0分与10~19分者、20~29分者与≥30分者的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200μg·L~(-1)患者的存活率低于甲胎蛋白200~500μg·L~(-1)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测定,在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坤  李磊  李宜  高人焘 《安徽医学》2012,33(11):1439-1441
目的比较MELD、MELD-Na、I-MELD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短期(90 d)生存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肝衰竭患者的资料,计算确诊时MELD、MELD-Na、I-MELD评分,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3种方法对结局的预测能力,获取MELD、MELD-Na、I-MELD判断预后的最佳界值点,根据最佳界值点分组,比较组间的病死率。结果生存组患者MELD、MELD-Na、I-MELD评分分别是(26.16±8.76)分、(27.26±8.81)分和(37.17±8.76)分;死亡组分别是(28.49±12.53)分、(30.67±13.00)分和(50.92±13.28)分。3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595<0.609<0.768;95%的可信区间分别是0.384~0.807、0.381~0.838和0.579~0.957。3种评分系统最好的界值点分别是21.41、21.74和42.56。同MELD和MELD-Na评分系统相比较,I-MELD评分同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ELD评分相对于MELD、MELD-Na评分系统,能更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的短期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肝炎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疗法对重症肝炎预后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电解质(K 、Na 、Cl-)等影响。方法PE组在综合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PE疗法。常规消毒后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留置双腔导管固定,建立血液通路。PE每次交换同型血浆2500~3000ml。每例治疗1~4(2.6±1.4)次。结果PE组82例,存活57例,存活率69.51%;对照组82例,存活33例,存活率40.24%;PE组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E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SB)、血氨(NH3)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ALB)、PT、PTA明显上升(P<0.01)。PE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5、30d比较,SB、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ALB、PTA明显上升(P<0.01)。而血清电解质(K 、Na 、Cl-)、BUN等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E疗法可提高重症肝炎患者的存活率,降低SB,提高ALB及PTA,从而为重肝患者肝细胞再生和肝移植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76例次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象和肝性脑病程度进行比较,并根据相关资料计算治疗前后CTP积分、MELD积分和MELD-Na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钾、血氯、PT没有明显改变,血钠明显升高,28例次低钠血症均获得纠正,血氨和总胆红素显著下降,CTP积分,MELD积分以及MELD-Na积分下降明显,治疗后肝性脑病有不同程度好转,2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17例好转出院,9例死亡。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促进肝性脑病清醒,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重型肝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整理250例重型肝炎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MELD评分,以评估重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同时比较MELD评分、CTP评分、PTA评分三者对重型肝炎预后预测的准确率.结果 重型肝炎恶化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当MELD分值≥40时,89.0%患者病情恶化而死亡,MELD分值≥30时,68.0%患者恶化死亡 PTA评分<20%时,91.9%患者死亡,PTA<30%时,74.0%患者死亡 CTP评分>12时,预后预测准确率为52.4%,当CTP>10分时,准确率为52.0%.结论 MELD评分系统在国内是适用的 重型肝炎患者MELD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正相关,MELD模型与PTA对重肝预后预测的准确性优于CTP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移植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87例行肝移植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计算治疗前MELD评分,并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7例肝移植患者中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0.7%,住院28 d和术后3月生存率分别为89.7%和88.5%;非并发症组和生存组MELD评分均值分别为14.6、12.9,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组和死亡组MELD评分均值分别为21.6、29.4,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MELD≤15组相比,16~24组和≥25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16~24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5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MELD评分值越高.肝移植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越高.高分值MELD(≥25)可能是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死亡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