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女性中检出乳腺癌,起到类似乳腺癌筛查的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70 292例健康体检女性施行临床乳腺检查。分两组:一组包括临床外科医生乳腺检查63 857例、乳腺异常者作诊断性超声检查13 825例以及钼靶检查458例;另一组即2011年7~10月妇女病普查中乳腺超声筛查组6 435例。被查出的乳腺癌可疑者进行病理检查,确诊后施行手术。结果:①70 292例中查出乳腺癌23例,临床分期分别为:0期4例,内有导管原位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2例;Ⅳ期1例。早期乳腺癌8例,占34.78%(8/23)。23例均施行了手术,随访后确定均健在。②临床乳腺检查组63 857例中正常28 837例(45.16%),异常35 020例(54.84%):内有乳腺癌21例,乳腺癌检出率0.03%(21/63 857);6 435例超声筛查组中正常2 983例(46.36%),异常3 452例(53.64%):内有乳腺癌2例,乳腺癌检出率0.03%(2/6 435)。结论:健康体检女性人群中检出乳腺癌23例(0.03%,32.72/10万),早期乳腺癌8例(占34.78%),均获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健康体检临床乳腺检查是预防乳腺癌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为女性,大部分有哺乳史,以乳腺肿块就诊,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与乳腺癌难以鉴别,均行组织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行手术治疗、激素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癌在临床特征及影像学上有相似之处,粗针穿刺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有效的确诊方法,手术及激素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乳腺X线片上:簇状呈泥沙样钙化18例,这18例中仅见泥沙样钙化而不伴有肿块者有8例;X线表现孤立模糊结节影6例;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7例;两侧乳腺密度不对称,呈局限致密浸润影7例;乳腺导管造影阳性2例。在病理诊断上:浸润性导管癌27例;导管原位癌6例;小叶原位癌2例;小叶癌早期浸润2例;上皮不典型增生部分上皮有癌变2例;单纯癌1例。结论 (1)X线表现上簇状泥沙样微钙化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诊断依据。(2)对临床疑为小结节或临床无阳性体征者,X线有边缘模糊或小角状突起时,应高度疑为恶性。(3)非对称性局限致密,乳腺结构扭曲紊乱,在排除炎症和手术史后,应考虑乳腺癌可能。(4)对于乳头溢液病例,建议行导管造影或其他检查,可发现乳导管内微小病变。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庞翠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650-2653
目的:了掌握乳腺疾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乳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该院乳腺疾病普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乳腺疾病普查包括临床触诊、红外光扫描、高频彩色B超,钼靶X线、内分泌激素6项,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等方法。结果:6年共普查了21 799例,发现乳腺疾病7 790例,患病率为35.74%。其中乳腺小叶增生6 722例(30.84%),乳腺纤维瘤364例(1.67%),乳腺囊肿395例(1.81%),乳腺癌16例(0.07%),乳腺肿块待查211例(0.97%),乳腺导管扩张36例(0.16%),乳头异常溢液46例(0.21%)。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囊肿患病率较高,乳腺小叶增生好发年龄为26岁~组,乳腺囊肿的好发年龄为36岁~组;不同的避孕方法,乳腺小叶增生的患病率不同,口服避孕药乳腺小叶增生患病率较高。结论:开展乳腺疾病普查可早发现乳腺病变,使用性激素是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娜仁  饶翔  李乾  卢玉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4,(22):3675-3677
目的:本文对P120ctn蛋白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对乳腺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P120ct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表达部位不同;P120ctn基因在16例乳腺癌中只有1例扩增。结论:P120ctn胞膜表达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胞浆表达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P120ctn基因在乳腺癌中扩增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隐性乳腺癌的检查手段、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隐性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2.9%,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者4例(15.4%),乳腺X线钼靶摄片检出有腺体内结节、细小钙化灶22例(84.6%)。26例中浸润性导管癌10例,原位癌16例,其中导管内癌14例,小叶原位癌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者6例。全部病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随访3~6年,复发2例(7.7%)。结论乳腺X线钼靶摄片对隐性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病理以原位癌为主,淋巴结转移较少,治疗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分类、特征及发病年龄,并比较不同类型乳腺癌发病年龄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健康教育情况,以探讨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2009年7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 20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发病较高的前5位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髓样癌和导管内原位癌临床好发年龄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健康教育情况,并实施相关对策。结果调查发现,41~55岁为乳腺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段,占52.83%(634/1 200);最高发年龄段为46~50岁,占18.75%(225/1 200)。1 20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前5位发病较高的乳腺恶性肿瘤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916例,占76.33%,平均年龄为(48.78±30.74)岁;浸润性小叶癌57例,占4.75%,平均年龄为(51.42±11.27)岁;黏液癌28例,占2.33%,平均年龄为(57.89±15.81)岁;髓样瘤21例,占1.75%,平均年龄为(48.47±11.31)岁;导管内原位癌65例,占5.42%,平均年龄为(48.69±13.97)岁。浸润导管癌发病年龄与髓样癌及导管内原位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肿瘤相关知识掌握率为24.42%(293/1 200),正确自我检查掌握率为51.00%(612/1 200)。结论乳腺恶性肿瘤临床发病高发年龄段为41~55岁,最高发年龄段为46~50岁。因此,临床可根据调查结果对广大妇女实施宣传教育,加大健康体检,减少乳腺恶性疾病发生,保障妇女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8.
孙萍  张晓辉  曹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23-5625
目的:探讨乳腺不可触及肿物超声引导下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该院收治住院100例乳腺不可触及肿物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并切除。结合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二维图像上乳腺癌在形态、边界、周围组织结构、内部回声、声影、微钙化等均有其特征性改变;彩色多普勒上乳腺癌的血流信号以2~3级为主。超声引导下定位切除的131个变中,良性病变122个,其中硬化性腺病14个,硬化性腺病伴纤维瘤形成69个,导管内乳头状瘤8个,纤维瘤24个,腺肌上皮瘤2个,腺病单纯囊肿局部性炎性3个,积乳囊肿2个;恶性病变9个,其中囊肿伴淋巴浸润癌1个,导管原位癌2个,浸润性导管癌4个,浸润性小叶癌2个。结论:乳腺不可触及肿物的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是一种安全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隐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隐性乳腺癌的检查手段、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隐性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2.9%,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者4例(15.4%),乳腺X线钼靶摄片检出有腺体内结节、细小钙化灶22例(84.6%)。26例中浸润性导管癌10例,原位癌16例,其中导管内癌14例,小叶原位癌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者6例。全部病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随访3~6年,复发2例(7.7%)。结论 乳腺X线钼靶摄片对隐性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病理以原位癌为主,淋巴结转移较少,治疗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片中簇状钙化的影像特征,评估簇状钙化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钼靶X线片发现以簇状钙化为主要征象的97例乳腺病例,就其钙化密度、数量、大小、形态及与肿块的关系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片内簇状钙化的特征。结果:①97例乳腺分型显示,Ⅲ型索带导管型和Ⅳ中间混合型占86.6%,且乳腺癌居多。②乳腺癌94例,其中非浸润性有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共39例,占41.5%;浸润性有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硬癌、单纯癌、粘液癌和髓样癌共55例,占58.5%。乳腺良性病变3例,其中2例乳头状瘤病合并中度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③94例乳腺癌所见簇状钙化的形态特征主要呈杆状、细砂状、针尖状和混合钙化,钙化数目>20枚/cm2;在合并肿块的77例中肿块内外均有簇状钙化灶的34例,无合并肿块20例,占20.4%.结论:成簇钙化是1种中性分布形态,良、恶性均可,根据乳腺钼靶X线片内的钙化特征可作为临床评价其良、恶性的较可靠依据。成簇微小钙化在临床诊断乳腺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应用,总结临床随访经验,以期提高该地乳腺癌筛查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1月在该院进行乳腺癌筛查的妇女37036例为研究对象,经乳腺科临床乳腺检查和分流,其中选择乳腺超声检查15478例,乳腺钼靶检查21558例。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CR)提出的BI—RADS第4版和第5版,进行规范化的乳腺影像评估和分类管理,对最终评估为BI—RADS0类、4类和5类妇女进行临床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478例乳腺超声检查妇女,评估为BI—RADS0类246例,BI—RADS1~3类15179例,BI—RADS4类51例,BI—RADS5类2例。21558例乳腺钼靶检查妇女,评估为BI—RADS0类2057例,BI—RADS1~3类19331例,BI—RADS4类164例(4A类120例,4B类33例,4C类11例),BI—RADS5类5例。445例临床随访病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21例,阳性检出率为56.70/10万,失访34例;乳腺超声检查有5例证实为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BI—RADS4类2例,0类3例);乳腺钼靶检查有16例证实为乳腺癌: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BI—RADS5类4例,4C类7例,4B类3例,4A类2例)。结论乳腺钼靶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相结合是最佳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可以提高该地乳腺癌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触诊阴性的乳腺癌钼靶表现,评价核芯针微创活检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31例触诊阴性的乳腺癌均行常规钼靶摄片,21例采用X线立体定位系统装置、配套的自动弹射活检枪及核芯针进行微创活检。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钼靶片表现为簇状钙化21例,孤立结节2例,局限性致密或结构紊乱4例,放射状毛刺影4例,21例活检病理结果导管原位癌6例,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14例,21例行核芯针微创活检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导管原位癌5例,小叶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15例。结论:钼靶对检出触诊阴性的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核芯针微创活检可获得准确的病理组织学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及导管癌的生物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96例浸润性小叶癌及96例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分析生物学因素及TNM特点。结果浸润性小叶癌性激素受体高表达(P<0.01),c-erbB-2低表达(P<0.005),两种类型乳腺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浸润性小叶癌可有效地选择内分泌治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分型乳腺癌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方法:以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乳腺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53例,浸润性导管癌(IDS)198例,术后收集所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ER、PR及HER-2的表达,并对两种导管癌激素受体及HER-2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ER阳性者28例,阳性率为52.83%,明显低于乳腺导管浸润癌ER阳性率66.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导管原位癌与乳腺导管浸润癌PR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乳腺导管原位癌为37例,阳性率为69.81%,明显高于乳腺导管浸润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中HER-2阳性型最多,有24例,占45.28%,其次为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分别占24.53%和20.75%,占比例最低的是三阴乳腺癌;198例乳腺导管浸润癌中有87例为Luminal A型,占43.94%,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Luminal B型和HER-2阳性型,分别占25.76%和19.69%,最后是三阴乳腺癌,两组患者Luminal A型及HER-2阳性型分子类型所占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和HER-2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存在差异,检测ER及HER-2对于早期发现乳腺导管原位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标本摄片系统联合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SVAB)在乳腺钙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该院行X线立体定位乳腺钙化真空辅助活检术的1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活检时间、术中标本摄片次数、活检病理结果、后续手术病理结果及组织学低估情况。结果活检耗时平均40.38分,28.5%的患者需重复活检取样。活检病理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ADH)22例(占11.8%),导管内癌(DCIS)19例(占10.2%),小叶原位癌(LCIS)1例(占1.2%),浸润性导管癌(IDC)3例(占1.6%),其他良性病理共141例。诊断ADH组织学低估率为12.5%(2/16),诊断DCIS组织学低估率为26.3%(5/19)。45例(24.2%)活检病理为ADH、DCIS、LCIS及IDC的患者中,15例将钙化标本与不含钙化标本单独送病理检查,46.7%(7/15)病理不一致。结论术中应用标本摄片系统可以术中快速确认是否切取目标钙化,缩短活检耗时,将钙化标本单独送检利于病理诊断,联合SVAB对诊断乳腺微钙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微钙化在彩超检查阴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5年8月术前钼靶发现微钙化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患者均进行X线和高频彩超等检查,并将X线检查微钙化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5例患者中良性病变45例(主要包括乳腺病25例,乳腺纤维腺瘤15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5例),所占比例为52.9%。恶性病变40例(主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0例,导管原位癌12例,小叶原位癌5例,浸润性小叶原位癌3例),所占比例为47.1%。乳腺恶性病变簇状钙化与良性病变簇状钙化在钙化数量、钙化点数、钙化密度、每个成簇钙化中钙化颗粒数和钙化病灶直径以及钙化病灶直径与钙化颗粒大小及密度是否均匀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乳腺钼靶X线检查微钙化对彩超检查阴性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尤其微钙化在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中的钙化数量、钙化点数、钙化密度、每个成簇钙化中钙化颗粒数和钙化病灶直径以及钙化病灶直径与钙化颗粒大小及密度是否均匀等方面具有差异性,更好地帮助医师对其进行鉴别诊断,应用价值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高危人群、疑似乳腺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乳腺钼靶X线摄影方法及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钼靶X线诊断价值。结果本组105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35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5.71%,准确率为92.38%。钼靶X线确诊的30例乳腺癌患者,影像学特征:4例结构紊乱,2例局灶性不对称致密影,6例成簇分布恶性钙化型,18例肿块型。病灶间接征象:4例局部皮肤颜色变深,10例出现皮肤凹陷,12例合并腋下淋巴结增大,4例皮肤有橘皮样变化。病理类型:2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导管原位癌,2例为小叶癌,3例为腺癌。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方法用于乳腺癌诊断,检出率高,操作简单,能够保证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为乳腺癌的早期治疗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中山市8910例乳腺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乳腺普查,对乳腺癌进行重点筛查,同时发现乳腺良性病变。方法2005年1~12月对乳腺普查妇女全部进行乳腺临床触诊,根据年龄及有无肿块再加做乳腺红外线扫描或乳腺高频B超扫描或钼靶摄片。结果查出乳腺疾病7577例。其中乳腺增生6897例(77.41%);乳腺纤维瘤195例(2.19%);乳腺囊肿225例(2.53%);乳头溢液234例(2.63%);可疑乳腺癌26例(0.29%);术后病理确诊乳腺癌23例(0.26%),误诊1例,乳腺癌筛查准确率85.62%。结论通过普查,发现乳腺疾病发生率较高,筛查出早中期乳腺癌,甚至原位癌,40~49岁年龄乳腺癌发病率高。优化筛查组合是提高筛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建省农村妇女乳腺癌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乳腺临床体检、彩超与钼靶检查相结合方法对27个县(市、区)36 075名35~64岁农村妇女进行普查。结果 36 075名35~64岁农村妇女中,过去接受过检查者占17.4%;病理检查确诊乳腺癌29例,检出率80.4/10万,早诊率34.5%,患者平均(49.8±6.5)岁;BI-RADS分级情况:2级和3级各1例(3.4%),4级19例(65.6%),5级8例(27.6%);最终诊断情况为:小叶瘤变和恶性分叶状肿瘤各1例(3.4%),导管原位癌6例(20.7%),微小浸润癌2例(6.9%),浸润癌19例(65.6%)。结论普及妇女乳房保健知识和自我检查方法,采用乳腺临床检查联合彩超检查作为农村妇女普查手段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任媛  张保祯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13(4):317-319,329
放射治疗(RT)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包括浸润性癌、原位癌早期浸润和原位癌的患者,予以术后全乳腺放疗(WBI)可达到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的目的,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随着现代放疗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PBI)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