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21-12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GCS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各项治疗与护理措施的落实和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其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5.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拟定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术后偏瘫肢体护理方案;比照组(50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展开;试验组(50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展开;就组间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以及总并发症比例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MBI评分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MBI评分明显高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总并发症比例(6.00%)明显低于比照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临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利于MBI评分提升以及总并发症比例的降低,最终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通过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认知功能评估量表(LOTCA)以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Fugl-Meyer、LOTCA、MMSE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恢复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5.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Fugl-Meyer、LOTCA、MMSE评分相对于护理前均有一定增加(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护理后上述指标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感知水平唤醒干预在急诊ICU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感知水平唤醒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昏迷程度及脑功能.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GC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住院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肠胃营养护理干预,研究组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肠胃营养护理之后,患者能够有效的吸收能量和蛋白质,研究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胃肠营养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之中,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有效了改善预后,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呼唤式护理干预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8例给予呼唤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1个累积月转清醒例数及两组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分.结果观察组1个月后的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观察组经呼唤式护理干预后,其四周的清醒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促进患者清醒,改善GCS评分,改善预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进行气管切开的136例按切开的时机分为早切组和非早切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切组1周后的GCS评分高于非早切组,而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早切组。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颅脑损伤神经功能障碍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降颅压、保脑、吸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入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结果两组均完成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0d时MMSE和MBI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MSE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时观察组患者MMSE和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促进心理康复和身体机能的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邓巧 《药物与人》2014,(10):185-185
目的:探讨有效护理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的70例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时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选用针对性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情况夏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进而分析有效护理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针对性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明显减轻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患者的焦虑情况,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及时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加用醒脑开窍针法及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包括止血、脱水、脑保护、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比较两组的GCS评分、Fugl-Meyer(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AD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GC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评分,观察组治疗后的GC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神志恢复,提高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30例),均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一组为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SAS评分、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预后,减轻其躁动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肖婕 《智慧健康》2022,(8):145-147
目的分析予以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综合护理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开展气管切开的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患共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分别4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出现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GO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护理主动性、护理技能以及住院环境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患综合护理能减少其并发症出现,改善其神经功能,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所收治的210例ICU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诊治及护理情况,其中,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者为对照组,110例,于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者为观察组,100例。记录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感染情况,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结束后1周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于护理结束后1周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6±2.3)d、(21.6±5.8)d,明显短于对照组(7.8±3.9)d、(33.1±8.1)d,t=(7.15,11.72),P=(0.00,0.00);观察组感染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1.8%,χ~2=12.44,P=0.00。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ICU重型颅脑外伤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等恢复,降低感染率,加速患者康复,从而缩短其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赢得患者好评。  相似文献   

16.
张缨 《中国卫生产业》2013,(21):49-49,51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该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采用常规护理,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气管套管护理、细谈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人选的50例行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2例(84.00%)安全度过急性期并顺利拔管,4例(8.00%)发生肺部感染,4例(8.00%)因效果不佳自动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治愈率,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缨 《中国卫生产业》2013,(22):49-49,51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该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采用常规护理,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气管套管护理、细谈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入选的50例行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2例(84.00%)安全度过急性期并顺利拔管,4例(8.00%)发生肺部感染,4例(8.00%)因效果不佳自动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治愈率,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及其系统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8例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24)和研究组(n=24)。其中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研究组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后评价两组患者GCS评分、HAM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护理后GCS评分及HAMD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可在改善患者GCS评分及HAMD评分的同时,使患者更满意护理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7,(3):419-420
目的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行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ICU住院时间和护理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ICU综合治疗法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7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予以综合治疗法,包括循环支持、人工呼吸、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均有改善,GC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66.67%,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均可见差异性(均P0.01)。结论:ICU综合治疗法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确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