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L)来源于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故又称MALT-PGL,占胃恶性肿瘤的2%~8%,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又对之认识不足,故大多被诊断为胃癌.因本病在治疗上与胃癌不尽相同,预后也相对较好,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十分重要.本文就我院1990年~2001年收治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2000年收治的18例胃恶性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较同期胃癌切除率要高,为88.9%,术后辅以化疗(CHOP,MOPP等方案),则总5年生存率达61.1%。结论 本病发病率低,术前无特异性检查,极易误诊,外科治疗仍是首要方法,术后若辅以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在胃肠钡餐和胃镜及CT中的表现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的方法 ,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对胃肠钡餐和胃镜及CT在 3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的胃恶性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 4 6 .1%。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仅有 5 9 0 %。CT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达 91.2 %。结论 术前胃镜和胃肠钡餐联合应用可使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提高到 82 .1% ,结合CT检查 ,可使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 (91.2 % )。借助CT表现可以和胃癌区别开来并可以协助临床确定病变的分期和预后。幽门螺杆菌 (Hp)及Ki- 6 7、p5 3、bcl- 2免疫标志物的检测 ,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动态观察有无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4.
刘学银  曾宁 《现代养生》2014,(24):288-28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原发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22例胃原发性淋巴瘤的CT图像信息,由两位主治以上医师进行诊断,其结果与胃镜下活检及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例CT术前诊断为淋巴瘤,1例CT术前误诊为胃癌;螺旋CT在胃原发淋巴瘤中诊断正确率约95.5%;22例胃原发淋巴瘤病理结果如下,其中12例为弥漫性B细胞性,5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2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3例为滤泡性淋巴瘤。结论:螺旋CT可准确诊断胃原发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恶性淋巴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 ,原发胃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表现多样 ,无特异性 ,所以胃淋巴瘤误诊较多。我院于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共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 42例 ,然而仅 4例是术前确诊 ,误诊 38例 ,误诊率高达 90 %。本文重点讨论胃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及对策。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原发性胃淋巴瘤 42例 ,均符合Dawson’s诊断标准[1 ] 。其中男 2 0例 ,女 2 2例。年龄 2 1~ 84岁 ,中位年龄 48岁。肿瘤部位 :胃窦部 2 1例 ,胃体部 14例 ,多发性 7例。2 临床表现 腹痛 41例 ,腹胀 32例 ,腹部肿块 2 0例 ,返酸、…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并不少见,以发生于鼻咽喉及消化道者为多。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为各类专科常见病。我院外科误诊8例少见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患者,现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内镜下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胃镜诊断率。方法选取我院2002~2005年5年间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恶性胃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病理。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无人群特定性,但中老年人比例较高。70%以上患者表现有上腹痛。胃镜缺乏特异性表现,常呈多形性、弥漫性、范围广的特征,镜下难于同其他胃恶性肿瘤鉴别。全部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是临床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前误诊率高。为提高诊断率,对胃镜下隆起性病变尤其是肿块表面伴糜烂溃疡时应高度怀疑,注意病理取材方法及质量,预后一般优于胃其他肿瘤。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胃淋巴瘤(PGL):指胃为原发部位的淋巴瘤,占胃原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4%,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也是最常见结外NHL,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最好发部位,PGL是最常见类型,发病率为68%~75%。本病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腹胀,恶性,呕吐,反酸,烧心,故部分患者依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诊治,效果欠佳,延误了病情。下面这2例患者是我院近2年诊断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方法随机抽取经病理确诊的40例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病年龄高峰值在38岁左右,首发症状为无痛性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者最多,为28例,占70%,早期误诊为结核病、慢性淋巴结炎15例,占37.5%。全部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结论原发性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早期易误诊,尤其是首发症状为无痛性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最易误诊,及早获取组织病理标本做病理学检查是早期诊断疾病、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37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俭 《中国医师杂志》2001,3(6):417-41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在胃肠钡餐和胃镜中的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对胃肠钡餐和胃镜在37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的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52.0%,主要表现为多结节型(粗大皱襞型)8例,溃疡型4例,肿块型3例,浸润型3例,混保型7例,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疹断率仅有30.8%,主要表现分为溃疡型7例,弥温浸润型4例,肿块型5例,巨大皱襞型6例,混合型4例。而术前胃镜和胃肠钡餐联合应用可使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提高到71.4%。结论 加强对胃恶性淋巴瘤的重视,提高对X线及胃镜特异性征象的认识,以及术前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70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在我院治疗后,4例患者死亡,66例患者均出院,临床有效率为94.3%。70例患者的分期如下:28例ⅠE期,20例ⅡE期,12例ⅢE期,10例ⅣE期。胃淋巴瘤与肠淋巴瘤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以及手术根治性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细胞来源上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晚期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极容易与癌肿混淆,易造成误诊率。目前术前诊断中,多选用消化道造影与内镜活检,但是受到翻膜深层胃肠淋巴瘤的影响,阳性检出率较低,需充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便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6例胃MALToma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分析其在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面的特征性表现.结果胃MALToma以低度恶性多见,有特征性的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结论正确诊断胃MALToma,对估计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国内外报道较少,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此种肿瘤在临床和病理易误诊为甲状腺其他良、恶性病变,病因尚未明确。在治疗上,单纯手术疗效欠佳,应以综合治疗为主。我们报道2007—2008年收治的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23例,恶性T细胞型淋巴瘤7例,小细胞性非B非T细胞型淋巴瘤4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4例,侵犯邻近器官者5例.手术切除率91.2%(31/34),根治切除率73.5%(25/34),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全组已死亡8例.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胃镜诊断确诊率低,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在胃肠钡餐和胃镜中的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对胃肠钡餐和胃镜在37例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的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52.0%,主要表现为多结节型(粗大皱襞型)8例,溃疡型4例,肿块型3例,浸润型3例,混合型7例;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仅有30.8%,主要表现为溃疡型7例,弥漫浸润型4例,肿块型5例,巨大皱襞型6例,混合型4例。而术前联合应用胃镜和胃肠钡餐可大大提高胃淋巴瘤的诊断率,可达71.4%。结论加强对胃淋巴瘤的重视,提高对X线及胃镜特异性征象的认识,术前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经手术证实的胃恶性淋巴瘤37例,对其内镜检查,活检材料及手术病理进行复查,内镜诊断率41.1%,活检诊断率44.1%,镜下可分为溃疡型、隆起型及混合型。溃疡周边陡峭,底平滑,或多发性溃疡呈盘状,多位于胃体大弯侧。粗大粘膜呈结节样隆起,上有糜烂。既有溃疡,又有粗大粘膜隆起为混合型。可看做胃恶性淋巴瘤的镜下特点。本组有半数病例误诊为胃癌,部分原因是经验不足,部分胃恶性淋巴瘤与胃癌鉴别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恶性淋巴瘤患者施以临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7年02月收治的1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恶性淋巴瘤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恶性淋巴瘤患者施以护理期间,对应干预方法分别确定为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临终关怀;对两组恶性淋巴瘤患者生活质量表现差异以及护理模式应用满意度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恶性淋巴瘤患者生活质量表现同对照组恶性淋巴瘤患者比较,改善程度明显(P<0.05);观察组恶性淋巴瘤患者护理模式应用满意度同对照组恶性淋巴瘤患者比较,改善程度明显(P<0.05).结论: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施以临终护理干预,在生活质量提高以及护理模式应用满意度提高获得的效果方面,均较为明显,从而获得确切临终护理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探究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需要做胃肠超声造影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胃肠超声技术辅助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结果:超声结果显示,有慢性胃炎38例,胃溃疡患者7例,胃癌患者11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例,十二指肠球炎6例,胃恶性淋巴瘤4例,与胃镜检查相符率为90.70%(78/86),与病理检查相符率为88.24%(15/17).其中超声造影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胃癌等与胃镜、病理三组数据检查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胃肠超声造影在应用于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过程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操作简洁、安全、无创,而且极大地程度上提高了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岚 《药物与人》2014,(7):110-1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以及内镜检查诊断证实。结果:本组男性PGIL发病率较女性高,其比例近。PGIL临床症状主要有体重减少、腹部包块与腹胀痛。病理学特点为主要为B型细胞瘤。内镜下可观察到黏膜不光滑,壁增厚,有不规则性的隆起,糜烂范围大或者结节状以及不规则性的溃疡,胃体、胃窦、回盲部、空肠与右半结肠等为易发部位。结论:胃肠都淋巴瘤在临床特点以及内镜表现等方面没有特异性,镜下检查时要对病灶进行多个位点的深挖活检,以增加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是发生于胃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不包括全身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在胃壁的病变,其发生率较低,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7%,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2]。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易被诊断为胃癌或胃溃疡。本文通过对本院近10年(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