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主-股深动脉转流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腹主-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主-骼-股动脉硬化闭塞症14例。术后所有患肢皮温均明显升高,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患肢远端有溃疡者,于术后2~4周全部愈合;3条有中趾坏死者,经截除后创口均愈合。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从0.1±0.12上升至0.64±0.26;足背经皮氧分压从5.21±2.14kPa上升至8.76±1.33kPa.平均随访15个月,疗效满意。作者认为,对于主-髂-股动脉或骼-股动脉广泛闭塞者,利用股深动脉作为重建血液循环的流出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腹主—股深动脉转流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采用腹主-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主-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14例。术后所有患肢皮温均明显升高,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患肢远端有溃疡者,于术后2-4周全部愈合,3条有中趾坏死者,经截除后创口均愈合。作者认为,对于主-髂-股动脉或髂-股动脉广泛闭塞者,利用股深动脉作为重建血液循环的流出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当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股深动脉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报道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5例施行股深动脉成形术。沿股深动脉纵轴切开管壁全层至股总动脉,完成4~5cm长的侧刀形切口,作局部内膜剥脱术,然后取4~5mm宽、长度相匹配的自体大隐静脉补片修复。结果:术后3个月,踝/肱指数从术前0~0.35(0.16±0.17)上升为0.34~0.75(0.66±0.32)。术后随访15~27个月,平均21个月。疗效良好者3例,满意1例,另1例术后6个月继发严重感染而作膝下截肢。结论:在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选用股深动脉成形术作为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通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宜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威胁肢体的生存。当髂股动脉或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时,股深动脉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条不可多得的可以选用的理想生理通道。尽管其对下肢血液循环的增加有限,但却可保持长期的通畅,应被所有血管外科专业医师所熟知。一、解剖和病变基础股深动脉是股总动脉的最大分支,于腹股沟韧带下3~5cm处由股总动脉后外侧壁发出,走行于股浅动脉后外方,于近侧段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继续向下走行,沿途发出3支穿动脉,其终末支(第4穿动脉)穿过…  相似文献   

5.
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当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股深动脉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报道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5例施行股深动脉成形术。沿股深动脉纵轴切开管壁全层至股总动脉,完成4~5cm长的侧刀形切口,作局部内膜剥脱术,然后取4~5mm宽,长度相匹配的自体大隐静脉补片修复。结果:术后3个月,踝/肱指数从术前0~0.85(016±0.17)上升为0.34~0.75(0.66±0.32)。术后随访15~27个月.平均21个月。疗效良好者3例,满意1例,另1例术后6个月继发严重感染而作膝下截肢。结论:在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选用股深动脉成形术作为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通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宜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髂外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义转流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硬化广泛性闭塞的疗效.方法 1999年9月至2007年10月39例患者经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单侧髂股动脉硬化广泛性闭塞;静息痛25例,14例足趾溃疡或坏疽,平均踝/肱指数0.19;采用健侧髂外动脉-患侧胴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左转至右22例,右转至左17例.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截肢患者.踝/肱指数由术前平均0.19术后升至0.94;术前以80 m/min速度行走,跛行距离15~60 m,术后(100~120)m/min行走,距离增至350~500 m或>500 m;术后血管彩超检测胭动脉平均血流速为45 cm/s,胫前(后)动脉术前极少量血流信号,术后平均血流速41 cm/s.35例(89.7%)平均随访3.4年,3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85.7%,其中4例截肢,保肢率88.6%.结论 髂外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闭塞可行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宜全身状态较差,合并有重要器官病变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旁路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单侧长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6 ~ 90岁,平均(73±6)岁.所有患者的诊断经CT动脉造影证实,单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硬化闭塞.均采用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术前、后检测血管流速,踝/肱指数.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5、7、10年累积通畅率和5、7、10年保肢率.结果 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无死亡和截肢.35例(87.5%)随访1 ~13年,平均(5.7±2.8)年.ABI由术前平均0.23±0.10升至术后0.5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1,P=0.000).术前彩超检测腘动脉及胫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4±6)cm/s和(10±4) cm/s,术后分别升至(34±10)cm/s和(22±7)cm/s.术后5、7、10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60.1%,44.3%,25.3%和93.5%,86.8%,57.9%.术后5,7,10年保肢率分别为:97.5%,95%和90%.结论 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症,股-股深人工血管旁路术安全有效,本术式可用于不适合腔内治疗和开腹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马杰  滕斌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3):237-238
老年人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外科常见病,因大多数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病及肺肾功能不全,严重地威胁肢体的生存甚至生命[1,2].我院1999年9月~2001年10月,采用健侧髂外动脉-患侧动脉人造血管移植转流术治疗8例髂总动脉至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外科常见病 ,因大多数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病及肺肾功能不全 ,严重地威胁肢体的生存甚至生命[1,2 ] 。我院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 ,采用健侧髂外动脉 患侧动脉人造血管移植转流术治疗 8例髂总动脉至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1例 ;年龄 6 7~ 79岁 ,平均 73岁 ;右下肢病变 5例 ,左下肢 3例。患肢肌肉轻度萎缩 ,皮肤纤薄 ,患足苍白或部分青紫 ,皮温凉 ,股、、胫前 (后 )动脉均扪不到搏动。进行性间歇性跛行 5例 (步行间距由 5 0 0m减至 15~ 30m) …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最常见的病变 ,严重威胁肢体的生存。当髂 -股动脉或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时 ,股深动脉是髂动脉和月国动脉之间的主要侧支血管 ,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 ,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1年 ,Leeds和Gilfillan首次报告利用股深动脉重建下肢血供取得成功 ,近年来 ,其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一、股深动脉的应用解剖及病理特点股深动脉的应用解剖 :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以下 2~ 5cm左右 ,从股总动脉后外侧发出 ,全长 18~ 2 2cm ,初在股浅动脉的后外侧 ,继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共59例(75条肢体)AS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采取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其术后6、12、24、36及48个月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90%、85%、69%和60%。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3~1.2,平均为0.85±0.16,与术前(ABI0.1~0.67,平均为0.4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好转为34.67%(26/75),显效为57.33%(43/75)。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15例(25.4%),均经治疗病情好转痊愈出院。结论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ASO的方式,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和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3.
右股动脉-左股深动脉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广泛闭塞1例徐敦元杨松竹刘明义蒋米尔柳翠萍患者男,69岁。因左下肢疼痛麻木发凉1年,加重2月入院。体查:体温367℃,血压16/10kPa。表情痛苦,昼夜坐于床上不能入睡。左下肢明显萎缩,足端青紫,足趾端瘦削,...  相似文献   

14.
1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深动脉重建下肢血液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最常见的病变,严重威胁肢体的生存。当髂-股动脉或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时,股深动脉是髂动脉和月 国动脉之间的主要侧支血管,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61年,Leeds 和Gilfillan首次报告利用股深动脉重建下肢血供取得成功,近年来,其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深组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动脉闭塞症的手术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7医院王晓红深组分期动静脉转流术(简称转流术)是利用“桥式静脉”与闭塞动脉近端的正常动脉和深静脉进行斜行搭桥,使动脉血冲入远侧部分静脉及瓣膜,造成瓣膜关闭不全,逐渐发生萎缩,远侧组织得到...  相似文献   

17.
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总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方法选择Fontaine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共23例。入选标准:膝上无理想的用于旁路术的流出道,股深动脉主干长度达到或超过股骨干中点且与胭动脉间有侧支血管,近端动脉病变导致股深动脉内无正常动脉血流。采用旁路术、取栓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重建股深动脉血流。结果全部FontaineⅢ期病例于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9例FontaineⅣ期病例中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7例,6例于术后10d行截足(趾)术,1例于术后1周行膝上截肢术。手术后踝/肱血压指数显著增加(P〈0.01)。术后22例随访2个月至6年,移植血管3年通畅率为82%。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引起的肢体缺血治疗困难,2014年3月我们采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ASO 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66岁。6个月前出现行走约300 m后左下肢疼痛,3个月前出现左膝、左足破溃,1个月前休息时亦出现左下肢疼痛。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入院检查:左下肢Burger征(+),不能触及左足背动脉搏动,超声多普勒检查可闻及动脉搏动杂音。左、右侧足皮温分别为35.9、36.6℃,足趾血氧饱和度分别为88%、98%,踝肱指数分别为0.29、1.32。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示:腹主  相似文献   

19.
目前 ,下肢动脉闭塞症 (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及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 )疗效仍不理想 ,我们采用改良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 ,并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 ,治疗 1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4 0~ 5 2岁 ,平均 4 2岁。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 2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 3例。足背动脉搏动均减弱或消失。患侧下肢足趾均剧烈疼痛 ,足趾及足背溃破 ,其中已截趾者 4例。均做血管造影确定闭塞部位 ,其中股浅动脉闭塞 2例 ,股浅及月国动脉闭塞 5例 ,股浅及胫前、胫后动…  相似文献   

20.
解剖外途径动脉转流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B  Wu Q  Yuan C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8):481-483
为提高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治疗效果,作者报告了1989年~1996年采用非经胸解剖外途径治疗20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经验。本组男9例,女11例。17例有上肢缺血表现,11例有脑部缺血症状。17例行颈动脉-锁骨下/腋动脉转流,3例行腋动脉-腋动脉转流术。除1例大动脉炎因远端流出道差转流血管阻塞疗效不理想外,其余患者患肢及脑缺血表现均明显改善或消除。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采用解剖外途径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无需开胸,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通畅率高,尤其适合于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