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点阵CO_2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laser,PDL)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前瞻性入选2016年1月-2019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点阵CO_2激光治疗组(45例)和点阵CO_2激光联合PDL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患者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疼痛及瘙痒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皮损部位及皮肤Fitzpatrick分型等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瘢痕疙瘩VSS各项评分、疼痛和瘙痒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均低于点阵CO_2激光治疗组,且临床总有效率优于点阵CO_2激光治疗组(93.75%vs.84.4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600nm点阵CO_2激光联合595nm PDL治疗瘢痕疙瘩,可充分发挥两种激光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PDL)动态联合曲安奈德在临床治疗瘢痕疙瘩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20年10月,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疙瘩患者34例(瘢痕疙瘩46处)。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 将患者分为曲安奈德组与动态治疗组, 前一组患者共18例(瘢痕疙瘩26处), 其中男8例、女10例, 年龄(30±12)岁, 仅进行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后一组患者共16例(瘢痕疙瘩20处), 其中男6例、女10例, 年龄(26±11)岁, 根据每次治疗前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选择是否进行曲安奈德注射、PDL或者PDL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首次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以下简称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 采用VSS、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估瘢痕疙瘩情况, 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评估瘢痕疙瘩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后12个月, 根据VSS评分进行瘢痕疙瘩疗效评价并计算显效率。记录瘢痕疙瘩首次显效时间、达到首次显效时曲安奈德累计注射次数、治疗后12个月内随访次数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laser,PDL)联合外用咪喹莫特治疗难治性鲜红斑痣(紫红型、肥厚型)的疗效。方法:将28例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5次后颜色改变不明显甚至颜色加深的鲜红斑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外用咪喹莫特,每天1次,持续1月,间隔1.5月后重复治疗,2次激光治疗后观察疗效;对照组:继续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2次后观察效果。结果: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咪喹莫特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原来单用脉冲染料激光的治疗效果。结论:基于本试验初步研究的结果,脉冲染料激光加咪喹莫特在难治性鲜红斑痣治疗上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充血性瘢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85nm的闪光灯泵浦脉冲染料激光(PDL)对充血性瘢痕的影响。方法:对治疗前、后的瘢痕行常规病理、胶原纤维VG染色及免抗人8因子多抗行微血管染色以观察PDL对胶原及瘢痕内微循环的影响。同时行临床观察及记录。结果:PDL治疗后瘢痕内毛细血管减少,瘢痕内胶原沉积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①585nm PDL激光通过破坏瘢痕内微血管,使胶原降解增多,合成减少。从而有效改善充血性瘢痕的症状、高度、皮肤纹理、颜色等。②其对瘢痕形成的病理过程进行了有效干预,因此,也可以用于预防伤后瘢痕增生。③临床治疗需3次左右,每次间隔应为4-6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周期脉冲染料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1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不同治疗周期(1周治疗组与2周治疗组)脉冲染料激光照射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兔耳增生性瘢痕经不同治疗周期(1周治疗组与2周治疗组)脉冲染料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治疗周期脉冲染料激光照射均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诱导细胞凋亡。但从减轻医生工作强度及减轻病患治疗费用角度考虑,利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2周一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瘢痕的防治与研究:1532nm钾钛磷酸盐激光与595nm脉冲染料激光在治疗术后红斑性瘢痕的效果对比;2在兔耳瘢痕模型上局部应用含有异搏定微粒的硅凝胶膜抑制瘢痕的效果;3S100A8和S100A9通过在表皮减少水合作用而被诱导,并在真皮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而促进纤维化过程;4瘢痕疙瘩的化学疗法;5脂肪移植及脂肪再生细胞对烧伤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6骨桥素在马的伤口愈合过程中及人的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波长Cynergy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双波长Cynergy激光治疗仪治疗婴幼儿血管瘤452例,激光参数为;闪光灯泵浦脉冲染料激光(PDL)10~12J/cm2+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35~60J/cm2,脉冲持续时间;PDL 10ms和Nd:YAG15ms。光斑直径7mm。脉冲延迟:长延迟。采用Cynosure冷风机动态冷却设备(smartcool),2~4个疗程,间隔为1个月。结果治愈(病灶清除〉75%)326例,占72.12%;显效(病灶清除50%~75%)94例,占20.80%;有效(病灶清除25%~〈50%)32例,占7.08%,无效(病灶消除〈25%)为0。12个月内复发9例,复发率2%。出现瘢痕29例(6.42%),色素沉着53例(11.73%);色素脱失24例(5.31%);色素改变均在4~6个月后自然恢复。头部血管瘤采用两种治疗模式,PDL+Nd:YAG疗效明显优于PDL,但两种治疗模式的脱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序发射波长585DmPDL及1064nmNd:YAG激光的双波长Cynergy激光,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方法,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DL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儿童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增生性瘢痕患儿45例,使用脉冲染料激光(PDL,585 nm)联合CO_(2)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每例患儿治疗4次,每次治疗间隔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对患儿增生性瘢痕进行评分,并用皮肤镜及高频皮肤超声对瘢痕血管数量、厚度进行测量。治疗结束后8周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患儿中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88.9%。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VSS评分、皮损厚度、皮肤镜评分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在激光治疗及用药后均未出现皮肤水疱、破溃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DL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儿童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至今仍是葡萄酒色斑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在多次染料激光治疗后,仍无法完全清除病灶,这类"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抵抗的葡萄酒色斑(PDL-resistant PWS)"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难题。研究提出,提高PWS疗效的方式,包括光动力治疗、应用组织穿透性更深的激光、联合血管生长抑制药物等。长脉冲755 nm翠绿宝石激光相比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其组织穿透性更深,黑色素吸收更少,并有更高的激光能量。我们对长脉冲755 nm翠绿宝石激光在葡萄酒色斑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手指挛缩性瘢痕激光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皮肤科收治的30例手指挛缩性瘢痕患儿。其中17例瘢痕外观色红、充血明显,使用脉冲染料激光(PDL,585 nm)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进行治疗;13例肤色瘢痕单独使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每例患儿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2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对瘢痕情况进行评分,并记录治疗前后受累关节活动度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受累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首次治疗前(P<0.05)。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显效率63.3%,有效率90.0%。治疗区域治疗后均未观察到水疱、感染、增生性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 激光治疗小儿手指挛缩性瘢痕效果明显,相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痤疮后增生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痤疮后增生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药物组(n =35)、激光组(n =42)、联合组(n =37)。药物组采用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 疗,激光组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联合组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 射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疼痛及瘙痒程度、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 有效率为81.08%,高于药物组的54.29%及激光组的54.76%(P <0.05);三组治疗后疼痛、瘙痒评分均 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药物组和激光组(P <0.05);联合组和激光组治疗后瘢痕色泽、厚度、血 管分布、柔软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药物组治疗后瘢痕色泽、厚度、柔软度评分均低于治 疗前(P <0.05);但药物组治疗前后血管分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 后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和激光组(P <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痤疮后增生 瘢痕的效果良好,有助于淡化瘢痕,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王竞  刘斌  王艳春  宋璞  王延婷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665-1667
目的:观察长脉冲1064nm Gentle YAG激光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厚型微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使用长脉冲1064nm Gentle YAG激光和595nm脉冲染料激光对14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长脉冲1064nm Gentle YAG激光能量密度150~240J/cm2,光斑直径3mm,脉宽20~40ms;595nm脉冲染料激光能量密度12~15J/cm2,光斑直径7mm,脉宽6~20ms;共治疗2~7次,间隔时间4~8周。结果:痊愈6例(6/14),显效5例(5/14),好转3例(3/14),无效0例。治疗后出现轻度色素沉着3例(3/14),均在数月后恢复,遗留增生性瘢痕1例(1/14),凹陷性瘢痕1例(1/14)。结论:长脉冲1064nm Gentle YAG激光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是目前比较安全、高效的治疗增厚型微静脉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23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低压无针注射器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次日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每隔1个月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6个月复诊,按照皮损色泽、痒疼、柔软度、厚度、大小判断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显效率43.48%;有效率69.57%,无效率为30.4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压无针瘢痕内药物注射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瘢痕疙瘩有一定的效果,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4.
<正>激光治疗瘢痕是目前美容外科、整形外科、烧伤外科以及皮肤科的热点,这得益于激光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很多种激光在临床上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与临床研究,如二氧化碳激光(CO_2 laser)、铒激光(Er:YAG)和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等~([1-6]),但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怎样合理地预期激光治疗瘢痕的临床疗效成为很多临床医生十分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ww结构域氧化还原酶(WWOX)和原癌基因C—JU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Western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组织中WWOX和C—JUN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瘢痕疙瘩中WWOX蛋白的表达定位于成纤维细胞细胞质中,且WWOX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减少,与正常皮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JUN蛋白的表达定位于成纤维细胞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且C—JU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增多,与正常皮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626,P〈O.01)。结论WWOX在瘢痕疙瘩中低表达,c—JUN在瘢痕疙瘩中高表达,两者是瘢痕疙瘩相关基因,两者存在明显负相关,是瘢痕疙瘩的形成机制之一。ww()X蛋白可能是C—JUN蛋白表达的抑制因素,两者可能通过成纤维细胞在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585nm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外用硅凝胶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增生性瘢痕(6个月以内的瘢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局部照射并联合外涂硅凝胶;对照组:单纯外用硅凝胶。疗程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其中基本痊愈20例(66.7%),显著改善8例(26.6%),无效2例(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其中基本痊愈5例(16.67%),显著改善7例(23.33%),无效18例(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硅凝胶早期治疗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充血性瘢痕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585 nm的闪光灯泵浦脉冲染料激光(FLPDL)对充血性瘢痕的影响.方法 对治疗前、治疗后的瘢痕行常规病理、胶原纤维VG染色及兔抗人八因子多抗行微血管染色以观察FLPDL对胶原及瘢痕内微循环的影响.同时行临床观察及记录.结果 PDL治疗后瘢痕内毛细血管减少,瘢痕内胶原沉积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①585 nm FLPDL激光通过破坏瘢痕内微血管,使胶原降解增多,合成减少.从而有效改善充血性瘢痕的症状、高度、皮肤纹理、颜色等.②其对瘢痕形成的病理过程进行了有效干预,因此,也可以用于预防伤后瘢痕增生.③临床治疗需3次左右,每次间隔应为4~6周.  相似文献   

18.
皮肤瘢痕疙瘩是以真皮内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表皮结构异常为特点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其病因不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冷冻、压迫疗法、局部注射药物(激素、5-Fu等),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激光理论及技术的完善,光电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瘢痕的治疗,尤其是IPD/DPL、PDL等技术,可选择性作用于瘢痕疙瘩中毛细血管内的血红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引起血管闭塞,起到使瘢痕组织"褪红"的效果,结合其他瘢痕治疗手段,可较好地抑制瘢痕疙瘩的生长。其他作用于瘢痕疙瘩基质的光电治疗手段,由于有刺激瘢痕疙瘩进一步增生的风险,临床上并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热休克蛋白47重组质粒(HSP47siRNA)和脂质体的混合液,对瘢痕疙瘩裸鼠动物模型的体内干预后,分析HSP47基因在瘢痕疙瘩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动物模型,于第16天腹腔麻醉后在实验组瘢痕疙瘩内注射质粒、脂质体混合液0.25ml,对照组裸鼠腹腔注射磷酸缓冲液(PBS)0.25ml,原笼饲养,7d回收标本,分别做mRNA水平检测、胶原蛋白水平检测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实验组HSP47mRNA表达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总胶原含量,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RNAi技术,通过过HSP47siRNA表达载体特异性沉默瘢痕疙瘩中HSP47基因表达后,瘢痕疙瘩中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均能得到明显抑制,表明HSP47基因具有促进瘢痕疙瘩生成作用,为抑制瘢痕疙瘩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间隔脉冲染料激光(PDL)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探讨最佳治疗间隔。方法:2018年5月—2019年3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0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周组[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27(4,67)岁,19个瘢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