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同时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和颈动脉中膜增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脑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阻力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早期发现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具有无创、简便的优势,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管超声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前后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脑血管超声对4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进行检测,观察频谱形态,并对其收缩期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氧化碳患者治疗前双侧MCA流速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MCA流速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前后观察脑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状态变化的有效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缺血组为2001—10/2003-12期间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及门诊脑血管病患者201例,入院后立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照组为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检的单位职工,同样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组粥样硬化的检出率缺血组为94.0%,对照组为7.5%,血管内膜增厚检出率缺血组为60.2%,对照组5.0%;血管狭窄检出率缺血组为16.4%,对照组为1.9%,动脉粥样硬化斑检出率缺血组为40.3%,对照组为0.6%。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质、稳定性、动脉狭窄的程度,为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98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此次所选研究对象均存在精神类疾病,且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10月在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在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经过统计比较,试验组颈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明显更多,对照组颈动脉正常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2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1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颈动脉中膜增厚出现率、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中膜增厚、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7.81%、100%、42.97%,对照组分别为12.5%、7.03%、2.34%,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来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患者颈动脉的情况可以得出准确的检查结果,因此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当中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对其分别进行CT血管造影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程度的检测准确度较CT血管造影的更高,差异显著(P<0.05),另外,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类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可发现,在全部超声表现中以混合回声斑块表现最显著。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无创、易于操作的优势,能够有效评估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科学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对于患缺血性脑血管类疾病的病人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验的效果,并分析其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之间所接收和治疗的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共120例(实验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120例健康者(参照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之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验,对比其检验效果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44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总、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回声特征,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及腔隙性脑梗死(LI)进行比较.结果TIA和A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66.5%和71.5%,明显高于LI患者;前两者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的发生率也高于后者.结论TIA及A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IOUS)在肝胆胰疾病手术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1例肝胆胰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经腹超声(Transabominal Ultrasonography,TAS)及IOUS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统计二者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以及对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将TAS和IOUS诊断结果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共81例,其中良性50例,恶性31例。TAS、IOUS对肝胆胰疾病诊断的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63.00%、8.64%、6.17%及82.72%、1.24%、6.17%,对肝胆胰疾病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42%、76.00%及90.32%、84.00%。结论:IOUS较TAS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对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肝胆胰疾病手术的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血管及灌注成像(PWI)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糖尿病患者70例,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MRA、PWI检查。根据DSA检查结果是否有脑血管狭窄病变,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并将异常组按血管狭窄的不同程度分为狭窄组及闭塞组,分别将两组MRA、PWI检查所得结果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组PWI灌注参数比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患者MRA显示无异常,而PWI显示5例异常灌注。异常组患者MRA及PWI对狭窄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8.6%、85.7%,闭塞组的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PWI参数比较显示: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TT、r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增加,rMTT、rTTP均有所升高。结论 MRA及PWI与常规MRI联合,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能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幕上18例、幕下2例)经术前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检查诊断为AVM的患者分别行术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模式、频谱多普勒模式及超声造影扫查,确定病变位置、深度、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记录不同方法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数目,术后评价手术切除率。结果 (1)20例患者术中超声准确定位畸形血管团的位置。CDFI图像表现为典型的彩色镶嵌血管团,畸形血管团大小为1.1~6.5cm,距离硬膜0~2.7cm。供血动脉术前RI值0.29~0.56,术后RI值0.54~0.65。(2)20例患者行术中超声造影检查,畸形血管团大小为1.2~6.8cm。术中经股静脉团注造影剂7~14s后开始显影。正常脑动脉和供血动脉最先显影,而后病灶和脑组织显影,静脉系统最后显影。(3)20例患者CDFI模式显示供血动脉(FA)24支,引流静脉(DV)13支;术中超声造影显示供血动脉27支,引流静脉20支。(4)20例患者术后CDFI模式检查未发现病灶残留,结果与术后DSA检查结果一致,其中4例行术后超声造影检查。结论术中超声造影有助于完整了解AVM的血供模式,明确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位置和数目,术后判断病变切除情况,提高对AVM诊断的准确性和全切率。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术中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术中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DFI检查疑有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9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疑有门静脉血栓的3例患者进行术中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提示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并经术中超声检查证实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均经DSA证实。另2例超声造影提示肝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中,1例DSA诊断为肝动脉狭窄,1例肝动脉无明显异常;超声造影诊断符合(7/9)。结论超声造影可确诊门静脉、肝动脉血栓,但对准确诊断肝动脉狭窄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intraoperative uhrasound,CE-IOUS)评价肝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的价值.方法 12条狗共15个消融灶于RFA后15 min及30 min行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和CE-IOUS扫查,评价显示效果,并与大体标本对比.结果 RFA结束15 min后行CE-IOUS可获得满意图像;与IOUS相比,CE-IOUS能更清楚地显示消融灶的边界(P=0.000),且CE-IOUS所示消融灶形态与大体标本一致性好;IOUS、CE-IOUS和大体标本显示坏死灶面积分别为(4.82±1.49)cm2、(3.48±1.25)cm2及(2.93±0.87)cm2,IOUS和CE-IOUS与太体标本显示面积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前者与大体标本间无线性相关(r=0.28,P=0.316),后者与大体标本相关性良好(r=0.75,P=0.002).结论 CE-IOUS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评价RFA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cerebralvascularhemodynamic,CVHD)检测是一种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无创伤性检测方法。其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脑血管最大流速(Vmax)、最小流速(Vmin)、平均流速(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等运动学指标和外周阻力(RV)、特性阻抗(Zcv)、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RV)、临界压(CP)、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DP)等动力学指标。CVHD检测指标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在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研究、早期诊断、卒中高危人群筛检、预防和治疗效果观察以及预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流体力学的研究进展和CVHD检测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CVHD在脑血管病防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我们研究是否多血管事件能够帮助预测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发生。方法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了131例住院患者的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确定了每个病例狭窄动脉数量,并记录了多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131例中,66例无狭窄,65例至少有一支动脉狭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是舒张压的升高(OR=2.38,95%CI1.27到4.45,P=0.01)、存在大动脉狭窄(OR=2.15,95%CI0.96到4.84,P=0.06)和NIHSS得分≥2(OR=18.83,95%CI4.06到87.28,P=0.001)。预测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是有无糖尿病(OR=2.78,95%CI1.20到6.46,P=0.02)和有无冠心病(OR=2.63,95%CI1.13到6.15,P=0.03)。结论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人颅内大动脉狭窄的风险性显著增加。舒张压升高和有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患者易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中风。经颅多普勒是一种重要的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临床DSA动态图像提取颅内动脉灌注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介入手术前后的DSA动态影像数据,分别选取正位大脑中动脉ROI和颈动脉ROI,利用软件平台获取ROI的时间特征曲线,提取达峰时间(TTP)、达峰前曲线积分(PCI)、峰值前曲线拟合斜率(CFS)以及最小最大比值(MIN/MAX)4个灌注特征。对大脑中动脉和颈动脉DSA图像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上述4个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颈动脉DSA图像中,PCI、CFS和MIN/MAX术后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TTP术后较术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脑中动脉DSA图像中,TTP术后较术前有明显上升(P<0.05),PCI、CFS和MIN/MAX术后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基于DSA动态图像提取出的TTP和CFS可表征脑血管的血流速度,MIN/MAX可表征脑血流量的振荡程度,PCI可用来预测高灌注综合征。本文基于DSA提取的颅内动脉灌注特征可用于评价脑血管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评价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脑胶质瘤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及增强特点,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取定量指标.术后对切除的病灶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记录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定量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指标与术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造影达峰时间和微血管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不同分化程度的脑胶质瘤超声造影达峰时间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79,P=0.0001).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微血管的灌注情况,超声造影可提示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有助于术者准确判定脑胶质瘤病理分级,指导肿瘤的手术切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in evaluating pathological grades of cerebral gliomas. Methods Intraoperative CEUS was performed in 33 patients of cerebral gliomas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grades. Real-time blood perfusion and enh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umors were observed,quantitative parameters from the automatically derived time-intensity curve (TIC) we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umor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by immunostaining with anti-CD34. Results The time to peak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the MV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igh grade cerebral gliomas compared with the low grade ones ( P <0. 05). The time to peak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VD by immunostaining (r = -0.79, P < 0. 05). Conclusions Intraoperative CEUS could be used to observe microvascular perfusion in real-time, and could indirectly reflect the information of MVD in cerebral gliomas, which is of help to grade cerebral gliomas and guide surgical resectio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3例颅脑功能区病变开颅后,采用术中超声对颅脑功能区病变定位,再结合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确定脑功能区后,确定手术入路。结果23例患者在唤醒麻醉状态下,术中超声结合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准确定位,指导手术不同程度地切除病变。结论术中超声在颅脑脑功能区病变的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