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肺门淋巴结清扫加肺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系统性纵膈淋巴清扫加肺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以及转移率等。结果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27%,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9.27%;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1例全肺切除患者术后2 a发生脑转移,1例全肺切除患者1 a后复发支气管残端癌,转移至隆突,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患者出现对侧肺转移与肝转移。治疗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同侧胸膜转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术后的效果.方法收集Ⅰ~Ⅲa的NSCLC144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肺切除时行系统纵隔淋巴清扫术,对照组肺切除时仅行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纵隔淋巴结肉眼怀疑转移者则行该淋巴结摘除术.分析淋巴结清除总数口淋巴结转移数口淋巴结转移率口手术并发症,术后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共清除淋巴结657枚,转移淋巴结402枚,转移率为61.2%(402/657);对照组共清除淋巴结275枚,转移淋巴结215枚,转移率为78.1%(215/27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研究组仅1例转移,对照组中2例复发,4例转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病人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5月手术切除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136例,其中传统肺癌根治术68例,自2002年后所有肺癌行根治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8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传统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1.2%、21.0%,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2.7%、44.4%。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116例肺癌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按肺癌淋巴结分布规律对区域性及非区域性淋巴结进行了根治性清扫,共清除同侧纵膈淋巴结(N2)淋巴结2 366枚。手术切除的肺叶和淋巴结行病理切片检查,其中鳞癌46例,腺癌62例,大细胞肺癌4例,腺鳞癌6例,其他4例。根据病理标本结果,对肿瘤部位、分型、大小、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16例中57例(49.1%)存在N1或N2淋巴结转移以及N1、N2淋巴结共同转移。清除的2 366枚纵隔淋巴结中转移的淋巴结(N2)426枚,纵隔淋巴结转移率18%。结论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机会很大,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肺癌淋巴结转移与肺癌部位、细胞类型、肿瘤T分级和细胞分化程度都有密切关系。手术要达到根治目的,提供患者生存率,应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8年3月-2002年3月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并对病例的临床TNM分期、术后TNM分期、区域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大小等5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4例病人中,术后分期改变16例,占47%(16/34);共清扫纵隔淋巴结311枚,平均每例9.15枚;10例N2患者中清扫104枚纵隔淋巴结,32枚淋巴结有转移,其中7例为单区域转移(L1),3例为2个区域转移(L2);淋巴结转移比30.8%(32/104);淋巴结的大小与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应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外科治疗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2月,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廓清标志,对198例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将淋巴结行病理切片,HE染色明确是否有癌转移.结果 清除淋巴结993组,转移113组,其中第10站、第11站共淋巴结转移43组,纵膈淋巴结中转移70组.纵膈淋巴结转移中第7站淋巴结出现转移24例,第4站淋巴结出现转移11例,第3站淋巴结出现转移9例,第5站淋巴结出现转移7例,第6站淋巴结出现转移7例,第8、9站淋巴结出现转移各2例.同时有第7站和其他站淋巴结转移者共19例.结论 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上纵膈淋巴结和隆凸下淋巴结在肺癌中转移几率大,为提高生存率,无论上叶癌还是下叶癌手术均必须清扫上纵膈淋巴结和隆凸下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估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3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数据。结果:入组患者200例患者行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363例患者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比,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纵隔淋巴结个数较少(9.84±8.55 vs 13.09±9.31,P<0.01);发生多站N2淋巴结转移较少(15.8%vs 55.7%,P<0.01);局部复发率(12.0%vs 6.6%,P<0.05)和远处转移率(28%Vs 18.2%,P<0.01)较高;但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并不是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2组比较所有入组患者生存率和不同肿瘤大小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具有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一致的肿瘤治疗效果,可以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非小细胞肺癌N2淋巴结清扫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治疗仍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5年生存率仍在30%~40%之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转移和复发,而纵隔淋巴结(N2)转移是影响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N2的转移机制还不清楚。现今争议的焦点在于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及其是否能提高NSCLC分期准确性及改善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国产吉西他滨 (商品名泽菲 )加奥沙利铂 (商品名艾恒 )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 2例老年晚期NSCLC接受治疗 ,方案为吉西他滨 0 .8~ 1.0 /m2 静滴 3 0mind1,8,奥沙利铂 13 0mg/m2 静滴 2hd1,3周为 1个周期 ,每个病例至少化疗 2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为 5 0 .0 % ,其中CR 2 .8% ,PR 47.2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 ,血小板减少相对突出 ,消化道反应和肢端感觉异常反应轻。结论 国产吉西他滨加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有效率高 ,毒性可以耐受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廓清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及分布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肺癌完全性切除,并根据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结果:全组N2转移率22.9%,两组以上N2转移13例,占N2转移的52%。肿瘤不同大小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鳞癌、大细胞癌、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13.6%、33.3%和34.0%。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跳跃性N2共12例,跳跃式纵隔转移共9例。肺癌常跨区域纵隔转移,肺下叶癌跨区域纵隔转移与肺上叶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十分活跃,具有多发性、跳跃性及跨区域纵隔的转移规律,因此,除T1期高分化鳞癌外,其余分期及类型NSCLC均应行系统性同侧纵隔淋巴结(N2)廓清才有可能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对确定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或标准电视纵隔镜淋巴结活检以获取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CNA/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前的影像学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2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6例。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40/52)、50%(8/16)、70.6%(48/68)、83.3%(40/48)、40%(8/20)。PE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48/52)、87.5%(14/16)、91.2%(62/68)、96%(48/50)、77.7%(14/18)。CT+PET的敏感性为98%(51/52)。结论 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PET明显优于CT,CT+PE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放射治疗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或序贯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7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同步放化疗组于放疗第1天即同时开始化疗,序贯放化疗组于入组后先给予化疗4个周期,再单独给予放疗.结果 近期有效率同步放化疗组为80.6%, 序贯放化疗组为55.6%(χ2 =5.74, P =0.02).同步放化疗组血液学毒性与放射性食管炎较序贯放化疗组严重,但经治疗后患者大多能耐受.结论 放射治疗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序贯应用,虽然不良反应增加但可耐受.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ies of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PTX and DDP) with sequence chemoradiation(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Methods Sixty-seven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NSCL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group, chemotherapy started at the first day of radiotherapy, sequence group, four cycles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otherapy alone. Results Short time response rate(CR+PR) in concurrent group was 80.6%, 55.6% in sequence group(χ2=5.74,P=0.02). Hematology toxicities and radioactive esophagitis were much more severe than those in sequence group, however, most patients could tolerate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s Although more tolerated toxicities,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PTX and DDP) is better than sequence chemoradiation(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3-16+169
目的运用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方法比较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和鳞癌量化参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鳞癌49例,小细胞肺癌15例)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小细胞肺癌组(SCLC组)、中高分化鳞癌组(SCC-A组)和低分化鳞癌组(SCC-B组)。患者均于治疗前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实质部分勾画感兴趣区域(ROI),利用后处理软件分别计算相应的纹理参数平均值、峰度值、偏度值及不均质度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Kruskall-Wallis H检验比较三组肺癌平扫和增强CT纹理参数的差异,并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值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ROC),计算相应临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平扫和增强SCC-A组不均质度值明显高于SCLC组和SCC-B组,峰度值明显低于SCLC组和SC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平扫图像:鉴别SCC-A组与SCLC组和SCC-A组与SCC-B组,不均质度值和峰度值的AUC分别为0.851 (95%CI:0.711~0.940)、0.786 (95%CI:0.646~0.890)、0.772(95%CI:0.621~0.885)、0.703(95%CI:0.556~0.825);增强图像:鉴别SCC-A组与SCLC组和SCC-A组与SCC-B组,不均质度值和峰度值的AUC分别0.906(95%CI:0.779~0.973)、0.831(95%CI:0.697~0.923)、0.862(95%CI:0.725~0.947)、0.745(95%CI:0.600~0.859)。结论平扫和增强CT纹理参数峰度值和不均质度值可有效鉴别小细胞肺癌与中高分化鳞癌以及中高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可以提供比平均CT值更多的量化信息,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多鉴别二者的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7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NSCLC 40例,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组织标本中p73蛋白的表达,按组织学分类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7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分别与肺支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p7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p73蛋白阳性表达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p73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NSCLC发生的重要因素;p73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和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推测p73上调可能促进肺癌的浸润与转移,这一基因变化可作为肺癌恶化、预后不良的动态监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0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别纳入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接受顺铂化疗,干预组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化疗,对两组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总缓解率高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TGF-β1、TβRⅡ、Smad2、E-cad、E-sel、integrin-β1、ICAM-1及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和SABC法检测TGF-β1、TβRⅡ、Smad2、E-cad、E-sel、integrin-β1、ICAM-1及CD44v6的表达,并对其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TGF-β1与integrin-β1在肺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肺鳞状细胞癌组织(P〈0.05),E-cad在肺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肺鳞状细胞癌组织(P〈0.05)。TGF-β1及TβRⅡ在NSCLC TNM分期Ⅰ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组织(P〈0.01)。TGF-β1、TβRⅡ、Smad2及CD44v6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P〈0.05),E-ca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P〈0.05)。结论TGF-β1、E-cad及integrin-β1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有关,TGF-β1及TβRⅡ能促进NSCLC的病程进展;TGF-β1、TβRⅡ、Smad2、E-cad、及CD44v6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GF-β1、TβRⅡ、Smad2、E-cad及CD44v6在NSCLC的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作为估计NSCLC可能有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