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普遍公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有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减少再梗死及降低死亡率的有益作用。卡托普利对于未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作用国内报道少见,作者旨在观察卡托普利对该组病人的效用及安全性。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患者为中山医院1991年1月~1995年5月内连续收治的Q波型AMI75例,均符合1979ISCF/WHOAMI诊断标准。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41例,两组临床特征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疗法后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61例临床判定血管再通,其中再通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4.5%,明显高于未通组的40.9%.结论 溶栓治理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类型复杂,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用常规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与合用小剂量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拮抗剂(ARB)络沙坦治疗心力衰竭(HF)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HF患者84例,随机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卡托普利12.5mg id,和卡找普利6.5mg tid,络沙坦25md qd治疗10周,观察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A峰值速度(A峰),E峰值速度(E峰),峰值速度比(A/E),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P),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 二药合用组EF值的提高,A/E,ET值的降低较单用ACEI组有显著的差异,少见副作用。结论 ACEI,ARB合用治疗HF疗效不仅优于ACEI潼,而且是一种安全的抗心衰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5.
卡托普利作为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收集208例使用卡托普利患者发生的副作用,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宏 《河北医学》2008,14(4):408-4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7例溶栓治疗的AMI患者RA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107例患者中74例冠状动脉再通,前壁和下壁两组的再通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6/77和18/30(X2=0.3095,P>0.05);RA的发生情况没有差异(X2=0.084,P>0.05);RA多自行消失,快速型和缓慢型RA的持续时间没有差异(t=1.79,P>0.05)。前壁AMI和下壁AMI发生快速型和缓慢型RA的情况有差异(X2=30.59,P<0.05),前壁AMI以快速型为主,下壁AMI以缓慢型为主。结论:AMI溶栓治疗后RA中各种快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出现,但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比较少见,最常见的为一过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对此不必特殊处理。但应严密监测,作好相应的抢救准备以防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6-8+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36例,以是否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患者均未出现心律失常情况,研究组74例患者均出现心律失常情况。比较两组6个月后的随访情况及心电图电压、开通时间窗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血脂参数情况。结果 住院期间:研究组死亡率为2.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梗死率为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死亡率为1.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梗死率为2.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电图电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开通时间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DL-C和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后,还是会发生因再灌注引发的心律失常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芪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 ,随机分为 3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常规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常规治疗 +ACEI +黄芪注射液治疗 3周 ,其后应用经胸壁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 ACEI组和黄芪 +ACEI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显著改善 ,黄芪+ACEI组患者较ACEI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P <0 .0 5)。结论 黄芪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75例采用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冠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01例(57.7%)判定临床再通,79例(78.2%)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35例(34.65%)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9例,均发生在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且特异性高,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为可靠的指标。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可作为下壁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1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中,65例患者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53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为房性早搏、4例患者为窦性心动过缓、31例患者为单纯性室性早搏、5例患者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患者为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3例患者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颤动。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类型较为复杂,同时可将部分心律失常作为再灌注指标。熟练掌握其诊断治疗,并给予患者严格的监护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卡托普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托普利(CaPtoPril)又称巯甲丙脯酸,是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ACE抑制剂。是一种较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弱其对血管的收缩,同时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解缓激肽,加强后者对血管的扩张,两方面均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降压时影响心率,且可使肾血流量增加,可用于原发性和肾上性高血压治疗,本药口服吸收迅速,约1h达高峰浓度,6h后即查不出原型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3年来8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静脉溶栓再通中50例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总结其对冠脉再灌注的预测作用及防治。方法用回顾性统计的方法。结果快速心律失常36例占72%,缓慢心律失常14例占28%,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15例占30%,新出现的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突然消失8例占16%,40例发病2~3小时内再灌注成功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00%。经及时处理,50例无1例死于再灌注心肌失常。结论溶栓越早,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类型复杂,某些特征性心律失常可作为再灌注指标。需密切监护防治致命性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毛秀芳  鲍晓平 《海南医学》2001,12(12):90-91
溶栓治疗法近年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措施。在AMI溶栓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冠状动脉痉挛或血管在短暂时间内闭塞 ,血流中断 ,后因自然开放或药物作用、机械再通等 ,使血流重新灌注心肌而发生新的生理生化改变而造成的心律失常 ,是并发症。[1 ] 本文通过对 10例溶栓患者的观察 ,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1月收住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的AMI患者 ,符合AMI溶栓标准并进行溶栓治疗的 2 5例患者中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10例 ,其中男性 1…  相似文献   

15.
赵彦娥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04-10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以上患者均符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指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连续应用7d。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与ACEI对该病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高与ACEI对该病作用机制的认识。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糖尿病合并AMI的文献加以总结。结果:糖尿病心肌存在微循环障碍,对血管内皮损害大,导致广泛冠状动脉病变。结论:ACEI对心脏和血管有重要调节作用,可降低糖尿病合并AMI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总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肺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12-1512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观察102例AMI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特点.结果: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率为83.3%,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为7%;下壁、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率为52.9%,窦缓、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为58.8%.结论:AMI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性质与AMI 的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 9例 ,治疗组服用氯沙坦 ,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6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室重构指标。结果 治疗组LVEF明显上升、LVESV、LVEDV、LVMI明显下降 ,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仅LVEF明显上升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而LVESV、LVMI两指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但无明显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ngⅡ受体拮抗剂能够明显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进而改善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金木  王梅  李征 《现代医学》2007,35(4):322-32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结果73例中再灌注率为80.82%。溶栓开始后2 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4.91%,其中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4例,均发生在冠状动脉再灌注组;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7例,均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病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且特异性高,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指标。一过性心动过缓可作为下壁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