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某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院2005年7月2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共调查38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4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27%;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3.33%)、泌尿道(25.00%)、皮肤软组织(20.83%)等;检出病原菌1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4株,沙雷菌属、肠杆菌属各3株,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腐生葡萄球菌各1株;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61%。  相似文献   

2.
某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某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改进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9月4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1 53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27%,例次现患率为5.60%;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室(ICU)40.00%,神经外科(包括其ICU)19.67%,肾内科15.38%,血液病科11.90%,新生儿监护室10.81%;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41.86%,上呼吸道23.26%,泌尿道8.14%,血液系统5.81%;分离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77%;气管切开和呼吸机使用相关感染率分别高达20.69%和7.41%;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52%,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41.60%。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综合ICU和神经外科,需重点监控;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病原学送检率较低,需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对2014-2016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分析,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该院2014-2016年某一日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感染控制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以及病原菌送检率。结果 2014-2016年医院感染总现患率为4.22%,感控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总现患率前3位的科室为血液科、干部病房、神经外科(P<0.05);医院感染部位排前3位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统,分别占51.22%、15.12%、9.27%;医院感染病例检出病原菌排前3位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6.87%、15.67%、8.21%;革兰阴性菌构成比>真菌构成比>革兰阳性菌构成比;近3年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形势不容忽视,预防控制工作需持续用力。医务人员应加强预防感染意识和病原微生物送检意识,对感染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感染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血液病住院患者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血液病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历查阅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该院2012—2014年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患者1 963例,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是20.44%、20.76%、22.70%;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34.50%~36.18%),其次为皮肤与软组织和上呼吸道。检出病原菌20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9株(67.15%),革兰阳性球菌47株(22.71%),真菌21株(10.14%),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50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铜绿假单胞菌(17株)。医院感染现患率3年均以移植科最高(30.16%~32.69%),其次为白血病科(25.26%~29.35%)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科(21.95%~25.00%)。血液儿科3年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P=0.008),其他科室3年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菌由2012年的12株增加至2014年的22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应加强对感染高发科室、部位以及重点致病菌感染等高危因素的监测,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7月2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833例,实际调查818例,实查率为98.20%;发生医院感染46例,4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和例次感染现患率均为5.6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居前3位者依次为泌尿道(54.35%,25/46)、下呼吸道(30.43%,14/46)、表浅切口(8.70%,4/4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14%(222/818),病原学送检率为17.58%(32/182)。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10月9日0:00-24:00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1716例,实查率100.0%;医院感染62例、6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61%、例次感染率3.85%;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ICU、神经外科、血液科,分别占36.80%、18.10%、6.67%;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70%.结论 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实际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特点及存在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 采用横断面对2008年11月26日0:00-24:00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3.3%,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3%. 结论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疾病种类、抗菌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方法采取横断面对2005年6月14日0~24点期间内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6%,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结论医院感染发病率与住院时间、年龄、环境污染、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现状及抗菌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查找诱因,预测医院感染的发生,改进工作不足环节.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以感染办专职人员为主,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辅助,调查前对所有参与者进行统一培训,采取的方法分为床旁询问病史、翻阅在架病历相结合,填写统一科室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1年现患率调查应查患者数526例,实际调查513例,实查率97.52%,发生医院感染15例、1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92%、例次感染率3.12%,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为综合ICU、儿科、呼吸科,感染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调查当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78%,以治疗为目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0.90%,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标本送检率为22.06%.结论 需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易发部位、易感因素的监测频次,提高医师对感染标本的送检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某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一培训调查人员。采用床旁逐个调查和查阅在架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住院患者1 110例,发现医院感染61例,6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50%,例次现患率为5.77%。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43.75%)、皮肤软组织(12.50%)、上呼吸道(9.38%)、浅表切口(9.38%)、泌尿道(6.25%)、深部切口(6.25%);在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中,此次调查与以往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相比,上呼吸道、胃肠道、浅表切口、深部切口和皮肤软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07%,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37.72%。结论长期住院、反复感染的患者会显著增加现患感染率;需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感染管理,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某院2011年与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6月20-23日、2012年5月21-23日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两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与2012年共调查住院患者987例,实查率分别为99.60%(495/497)、100.00%(492/492);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42%、 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1.41%和2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5,P<0.01)。2011年以治疗为目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05%,2012年升至83.33%(χ2=29.108,P<0.01);病原学送检率明显增加,2011年为56.49%,2012年为7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1)。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控制效果;减少预防用药,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及查阅电子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 2010-2014年该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0-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29%、5.20%、3.97%、3.93%、3.73%。医院感染现患率居首位的科室为儿科(9.09%~12.96%),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居首位(50.00%~69.5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0.19%、41.40%、23.40%、25.47%、23.92%,逐年下降(χ2=133.40,P<0.001);预防用药率高达57.38%~75.47%;单一用药率均>95%。结论2010-2014年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预防用药比例高,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变化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的效果,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0-2016年每年7、8月中某一天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0-2016年共调查患者8 434例,发现医院感染419例、47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例次现患率分别为4.97%、5.64%,各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77%~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其中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0.91%,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51.47%)。引起医院感染居前5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14.62%)、铜绿假单胞菌(14.62%)、肺炎克雷伯菌(13.08%)、大肠埃希菌(10.38%)、金黄色葡萄球菌(7.31%)。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09%,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从 2010 年的47.92%、49.19%,下降至2016年的26.62%、18.26%,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从 2010 年的 5.16% 上升至 2016 年的 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 279.44、265.21、246.26,均P<0.001)。结论该院近7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无显著变化,抗菌药物使用逐年规范,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4-2018年每年调查一次,调查期为1日,调查对象为当日全部在院和出院患者,统计分析5年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共调查患者9 71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55%,例次现患率为5.01%,五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例次现患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93例次,占39.63%,其次分别为手术部位(75例次,15.40%)、泌尿道(65例次,13.35%)和上呼吸道(29例次,5.95%)。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科(15.73%),例次现患率最高的为重症监护病房(16.72%)。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4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8株,革兰阳性菌112株,真菌38株,其他病原体6株。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其次为大肠埃希菌(49株)、鲍曼不动杆菌(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和肺炎克雷伯菌(42株)。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器械相关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省级肿瘤医院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为开展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要求,对该院2011年8月31日0-24时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737例,发生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8%;下呼吸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占38.89%(14/36);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30%(157/737),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74.29%(78/105);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2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07%,20/27),其中7株大肠埃希菌为多重耐药菌。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了解专科医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开展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及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计划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床旁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5月10日00∶00-24∶00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查住院患者2 700例,实查2 684例,实查率为99.41%。共发生医院感染67例,7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50%,例次现患率为2.76%;发生社区感染171例,182例次,社区感染现患率为6.37%,例次现患率为6.78%。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是干细胞移植病房(25.00%,2/8),其次为血液科(7.77%,8/103)和整形科(6.82%,3/44);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41.90%),其次为泌尿系统(10.81%)和手术切口(9.4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94%(884/2 684),其中预防用药占76.24%,治疗+预防用药占3.28%,治疗用药占20.48%;抗菌药物单一用药占86.65%,二联用药占12.78%,三联及以上用药占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单纯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留置引流和肠内营养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院应加强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青海省某院2010-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病历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2017年各年份该院某日的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病原体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8次横断面调查共调查住院患者12 446例,发生医院感染488例,555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92%,例次现患率为4.46%。各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93%~5.70%。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为58.72%;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279例次)。各年份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8,P<0.01),由2010年的55.56%下降至2017年的16.05%。抗菌药物使用以治疗用药为主(65.74%),治疗用药所占比率逐渐下降;以一联用药为主(91.52%),2011-2017年三联及以上用药比率均为0。各年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8,P<0.05)。共检出病原体203株,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占67.98%(138株),革兰阳性(G+)菌占25.62%(52株),其余为真菌及其他病原体。结论 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总体较平稳,抗菌药物使用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逐步得到规范,需密切关注ICU、神经外科、血液科等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情况,为更好地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所有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共监测新生儿5 365例,发生医院感染128例,13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39%,例次感染率为2.48%。医院感染部位以眼结膜居首位,占33.08%,其次是上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分别占23.31%和17.29%。新生儿日感染率为3.32‰(128/38 528),血管导管使用率为1.75%(676/38 528),呼吸机使用率为1.09%(420/38 528)。不同体重组新生儿血管导管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 075.22、442.46,均P0.01)。体重≤1 000 g、1 001~1 500 g、1 501~2 500 g、2 500 g各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6.67%、12.26%、4.15%、1.06%。新生儿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且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仅为4.76‰(2/420)。共送检标本51份,检出病原菌27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5.56%)。结论低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新生儿感染部位以眼部、上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某县级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常见感染部位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011年4月26日、2012年4月25日、2013年5月14日、2014年9月9日、2015年8月12日为调查日,调查当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将调查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次现患率调查共调查患者5 165例,医院感染患者132例、138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56%、 例次现患率2.67%。平均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高达22.5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8.70%),其次是泌尿道(12.32%)、上呼吸道(10.14%)及皮肤软组织(5.07%)等。共检出病原菌4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0株,占66.67%)。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45.27%,5次现患率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1.48%、43.89%、37.81%、39.43%、44.79%。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以治疗用药为主(包括治疗+预防),占78.27%;联合用药方面以单一为主,占81.27%。结论连续5年现患率调查,使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更加全面了解该院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点患者、重点部位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和实施符合该院实际情况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某院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某院住院患者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年共调查住院患者3 011例,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9%、2.87%和3.98%,各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356)。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均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不同年份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972)。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69、6.758,均P0.01),抗菌药物使用率以2011年最高(63.40%),病原学送检率以2012年最高(62.14%)。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减少,病原学送检意识逐渐增强,但仍需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