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莉  谭艳  张契敏 《西南军医》2012,14(6):898-899
目的讨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患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护理无并发症发生,顺利恢复出院。另4例患者术后不同程度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护理均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影像学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例,其中包括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检查,CT和NRI。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与影像诊断作了分析。本文讨论了各种检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各种检查曲影像表现,并指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以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为特征的肿瘤,多发生于肾上腺内,也可发生在交感神经节丰富的身体其它部位。腹腔外的嗜铬细胞瘤极为少见。由于嗜铬细胞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症候群;严重者可因高血压危象而危及生命。我院1986年-2000年共收治嗜铬细胞瘤56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治疗和护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材料和方法:对经外院手术治疗的1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的CT资料进行了随访、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证实。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合CT的影像学特点、三维重建,通常可作出较正确诊断。B超、MRI、核素扫描等影像学的交叉应用,有助于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李佳  杨红兰  翟秀丽 《西南军医》2010,12(4):791-792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我院泌尿外科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9月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6例。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疾病的进程、转归等多方面着手,术后注重实施细致周密的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由于紧张、焦虑等情绪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重点控制血压的波动,纠正心律失常,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正确的诊治和精心的护理,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嗜铬细胞瘤,除了靠医生明确诊断、积极术前准备、成功实施手术外,手术后细致、科学的护理也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有关文献并回顾分析其CT征象。结果瘤体通常较大,多大于5cm,呈圆形或类圆形,中等密度,常伴有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明显。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通过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肿瘤最大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经后腹腔镜治疗,手术效果好,且可缩短手术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陶琤 《放射学实践》2002,17(6):526-526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46岁。左侧腰部隐痛一年余。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肾绞痛等症状。体检 :腹平软 ,无压痛 ,双肾未触及 ,未扪及包块。左肾区轻度叩击痛。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均正常。B超 :双肾大小正常 ,左肾中部内侧见3 .5cm× 4.1cm偏低回声团块凸出肾外 ,双肾集合部见多个小钙化斑。静脉肾盂造影 (intravenouspyelogra phy ,IVP) :双肾功能正常 ,左肾盏拉长、变细、受压 ,考虑为左肾实质内病变引起 ,建议CT检查。CT平扫 :于左侧肾上腺外侧支可见一约 5 .5cm× 4.0cm圆形高…  相似文献   

9.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7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08年6月对78例患者实施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常规制备后腹腔操作空间。按顺序分别进入3个相对无血管解剖层面进行分离。第一分离层面位于腰肌前间隙;第二分离层面位于肾上极Gerota筋膜与肾周脂肪之间;第三分离层面位于肾上腺底部脂肪囊与肾上极实质之间。切除肿瘤及部分肾上腺。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5&#177;53min,术中血压骤升49例(瞬间血压升高幅度≥50mmHg),术中出血100&#177;49ml,术后哌替啶用量57&#177;38mg,术后排气、恢复进食时间1.6&#177;0.5d,术后恢复下床活动用时1.5&#177;0.3d,术后住院时间5.8&#177;1.9d。无输血及中转开放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56例获得随访,随访12.3&#177;8.7(2-26)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病灶。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空间大,解剖标志明显,对肿瘤刺激小等特点。在充分的术前准备条件下,技术娴熟的泌尿外科医师实施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直径≤6cm)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女,43岁。经常性头晕、头痛、心悸、畏热、多汗、四肢乏力,平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患者逐渐消瘦。发病6个月后就诊,检查:血压220/120mmHg,心率140/min,门诊口服硝苯地平、厄贝沙坦,血压调整困难,维持在180/100mmHg。入院后检查发现合并糖尿病,空腹血糖12mmol/L。查体:左上腹部巨大肿块,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5岁。因一过性血压升高,近来加重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压短暂升高,呈一过性。自服降压药治疗效果欠佳,近几个月血压升高明显,心跳加快,无心慌。门诊怀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收治入院。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血压120/90mmHg,腹部未触及也块。超声检查左肾上腺区探及34mm×16mm低回声区,边界清,欠规整,内回声均质(图1)。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右肾上腺未见异常。B超诊断:左肾上腺实性占位。CT扫描:左肾上腺见低密度影,强化扫描内见点状强化。CT诊断:左肾上腺占位可能性大,增生不能除外,随后进行尿液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的CT表现,探讨MSCT对肾上腺PHE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PHEO的临床及CT资料,依据其临床症状分为典型和不典型2组,分别归纳2组肿块的CT表现,并作简要分析。结果:不典型组共7例(41.18%),典型组10例(58.82%)。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下瘤体多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均可见更低密度区,瘤体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迅速、明显强化,静脉期瘤体强化持续但较动脉期略有减退,所有瘤体均可见1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结论: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表现无差异性;肾上腺PHEO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CT增强扫描术前多可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手术均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5~140min(平均90min),出血量30~200ml(平均75ml),瘤体直径2.5~6.4cm(平均4.5cm)。病理均提示嗜铬细胞瘤。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细致操作,后腹腔镜下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腹腔镜手术可成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艳玲  徐卫鸿 《武警医学》2009,20(2):177-178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高血压及代谢改变,维持血压稳定尤为重要[1],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下切除肿瘤具有创伤小,减少术中出血和并发症等优点[2].我院于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实施9例嗜铬细胞瘤腹腔镜下切除术,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压及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地度过了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T2W MRI上的一系列表现,如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表现,并量化先前描述的高信号病灶的发生率。对44例嗜铬细胞瘤的形态和MR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RWI表现分为:④“典型的”,均匀的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等;②与脾的信号相比呈均匀的等信号或稍高于,低于脑脊液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因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高血压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手术是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有报道未经充分术前药物准备的患者病死率高达50%。我院白2002-01~2005—11共收治3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我们制定了临床用药护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9例原发于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文讨论了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分析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血管造影征象。并指出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对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较B超、CT,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导管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在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10例经CT及MRI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前均在局麻下经导管行肿瘤动脉碘化油及明胶海绵条栓塞。栓塞后均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导管均到达供血动脉,注入适量碘化油及明胶海绵条,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基本消失;10例栓塞术后于7~14日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切除。与既往未栓塞的病例相比较,术前行栓塞的病例手术时肿瘤界限清楚,术中出血减少,不易误伤邻近正常结构,手术时间缩短。结论:术前栓塞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更为容易,临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较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RI及DS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较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均行MR平扫及腹主动脉、肾上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6例MR表现均为长T1长T2信号,2例见囊变和坏死信号。5例主要波及肝右叶和肾上极,1例主要波及胰头并包绕下腔静脉。6例中,4例颖诊嗜铬细胞瘤,2例诊断为巨块型肝癌。DSA显示瘤体由肾上腺动脉供血,肿瘤血管丰富,染色浓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膜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测量CT值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均为单发肿块,全部位于腹主动脉周围,腹主动脉左侧9例(81.82%,9/11),腹主动脉右侧1例(9.09%,1/11),腹主动脉前方邻近肠系膜血管1例(9.09%,1/11);CT平扫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10例(90.9%,10/11),1例呈轻度分叶状,肿块直径3cm~10cm,平均5.1cm,瘤体密度欠均匀,伴有不规则囊变和坏死。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增强后11例病灶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有无强化低密度囊变区。分析肿块平扫与双期增强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位于腹主动脉旁,无临床症状。CT增强显示腹主动脉旁孤立类圆形富血供软组织肿块并囊变,应高度警惕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提示外科做进一步检查和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