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4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遗传背景和可能性来源,以及不同来源菌株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分型,限制性内切酶选择Apa I;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全部菌株的等位基因谱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CR方法对全部菌株的整合子进行扩增.结果 PFGE结果显示43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成4个型,其中A型和B型又分别划分为4个和2个亚型,MUST结果则显示有3个等位基因谱,分别为1-3.3-2-2-7-3,1.3-3-2-2-11-3,1-3-3_2-2-14-3,其中PFGE方法中B型和D型菌株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谱(1-3-3-2-2-11-3);A型克隆株主要分布于ICU,烧伤科病房仅检测到B型和D型克隆株;43株菌株整合子的携带率为62.8%,其中A1、A2、A3、A4、B1、B2、C及D型菌株所占的构成比分别为40.7%、18.5%、7.4%、3.7%、14.8%、3.7%、3.7%及7.4%.结论 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不仅呈多克隆系并存,而且同一克隆系在不同环境条件刺激下可进一步分化成不同亚型;相同类型整合子的不同携带情况也证实了菌株在进化过程中耐药机制可能会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对从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来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的影响。方法利用微重力三维细胞培养系统建立鲍曼不动杆菌模拟微重力株,同时建立正常重力株作为对照组,利用Bioscreen观察两菌株的生长速度,通过涂抹平板计数法对两菌株进行菌落计数,通过观察两菌株在含有5 mmol/L过氧化氢(H2O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存活率研究两菌株的氧化应激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两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K-B纸片法观察两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结果与正常重力株比较,模拟微重力株生长速度减慢,尤其是在10 h以后;平板菌落计数结果显示,与正常重力株比较,模拟微重力株生长受到抑制,菌落数为(2.33±0.61)×10^13CFU/L比(4.87±0.63)×10^13CFU/L(t=4.865,P=0.040);模拟微重力株在H2O2溶液中存活率降低,为(51.43±0.97)%比(56.53±2.54)%(t=4.715,P=0.042);模拟微重力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吸光度(A)570值为0.449±0.014比0.506±0.024(t=8.692,P=0.013);阿米卡星对模拟微重力株的抑菌环直径(15.17±0.21)mm,比正常重力株(13.77±0.15)mm增加(t=6.725,P=0.021)。结论模拟微重力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速度、氧化应激性、生物膜、抗生素敏感性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可以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耐药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不同病区住院期间脑脊液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并经临床证实为脑膜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鲍曼不动杆菌性脑膜炎患者,其中神经外科病区19例(47.5%),脑科重症监护室18例(45.0%),急诊重症监护室2例(5.0%),中心监护室1例(2.5%).近期均接受过开颅手术或脑室引流、分流术.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及神志不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高,蛋白含量增加,葡萄糖含量减少.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病死率高.结论 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性脑膜炎多发生于颅脑术后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CU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耐药特征及其同源性,分析其可能的传播途径,为治疗和预防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某ICU2007年5-6月份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痰、血液、尿及创口分泌物等临床标本,同时采集同期医护人员手、呼吸机管路、患者皮肤和病床等部位的环境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鉴定;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的MIC值,分析其耐药特征,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型,判断其同源性.结果 分离到的1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100%,对替加环素的敏感度为91.7%,对多黏菌素均敏感.12株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为A、B、C 3个类型,在医护人员手上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与患者体液中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同型.在1个月内,A型和B型菌株对米诺环素的药敏试验结果由中介变为耐药,A型菌株中出现1株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结论 ICU中出现的鲍曼不动杆菌为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其耐药性在1个月内发生了改变.带有致病菌的医护人员的手可能为ICU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媒介.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RAPD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 ,常在住院病人尤其在老年人和重症监护室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 ,是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1] 。为此我们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 ,调查该菌在临床各科的流行情况 ,并将RAPD分型与耐药谱分型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1 1 试剂 引物 5’ AAGAGCCCGT 3’购自Sangon公司。1 2 菌株来源 所有菌株分离自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综合ICU等病房送检的 2 3例病人痰液及吸痰清洁液 ,并于各科病房环境及医护人员手部取样行细菌培养。 2 3例病人中 ,…  相似文献   

7.
8.
曹银洁 《山东医药》2011,51(30):111-112
目的检测、分析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ICU病房中感染患者的痰、创面分泌物、血、尿、胆管引流液、大便、脑脊液、胸水、腹水等标本,从中培养、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09株。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Nitrocefin纸片法和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单一引物PCR扩增法检测OXA型β-内酰胺酶基因OXA-23、OXA-24,多重引物PCR扩增法检测ESBLs和AmpC酶基因。结果除亚胺培南(IMP)外,30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余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其中294株(95%)产β-内酰胺酶,171株(55.24%)能经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进行酶分型。PCR扩增对IMP中介或耐药的5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1株扩增到blaOXA-23,产ESBLs组29株中有5株扩增出blaSHV、blaCTX-M-14、blaCTX-M-3,2株出现blaSHV、blaCTX-M-1。多重PCR检测中,仅有3株检测到AmpC酶基因。结论 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常见,β-内酰胺酶产生率高。耐药菌的碳青霉烯酶以blaOXA-23型为主,ESBLs、AmpC酶基因的多重PCR阳性率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RICU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株,采用PCR方法检测8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PER、DHA、IMP、VIM、OXA-23、OXA-24)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共9种基因.采用多基因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重耐药菌株亲缘性分析.结果 1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blaOXA-23阳性5株(31.25%),blaTEM阳性2株(12.50%),blaDHA 2株(12.50%),blaOXA-24 1株(6.25%),blaPER 1株(6.25%).blaSHV、blaIMP、blaVIM均未检出,消毒剂耐药基因检测qacE△1-sull阳性16株(100.00%).多基因聚类分析发现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 我院R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消毒剂耐药基因携带率高,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对普通消毒剂的抗药性。方法应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5株,采用纸片法和肉汤培养进行消毒剂敏感试验。结果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0.5%聚维酮碘(PVP.I)、0.1%醋酸氯己定溶液(洗必泰)、即配0.2%三氯异氰尿酸、2%强化戊二醛(浸泡)敏感性好,而对75%乙醇、0.1%-氧化氯、0.1%PVP-I和配制30min后0.2%三氯异氰尿酸等不敏感。结论0.5%PVP-I、0.1%醋酸氯己定溶液、即配0.2%三氯异氰尿酸、2%强化戊二醛(浸泡)对PDR-AB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推荐采用;而低浓度含碘、含氯消毒剂以及75%乙醇效果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山东省胸科医院的肺结核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129例,采集合格痰标本分别接种至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采用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等共计18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数据进行耐药性分析.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软件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38株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25株(18.1%),2010年32株(23.2%),2011年39株(28.3%),2012年42株(30.4%).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其中耐药率上升最快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2009年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4.0%(1/25)、12.0%(3/25);2010年分别为9.4%(3/32)、18.8%(6/32); 2011年分别为26.6%(10/39)、28.2%(11/39);2012年分别为50.0%(21/42)、45.2%(19/42).结论 与2009年相比,2012年结核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比率明显上升,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3.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为院内感染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明确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并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贺蓓 《传染病信息》2014,(3):189-192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所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须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死率高,因此临床治疗面临很大的抗菌药物选择压力。目前,除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其他抗菌药物如舒巴坦、碳青霉烯、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等耐药率均较高,但可通过增加给药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及联合用药等方式增强药物在体内的敏感性,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中重要的病原菌[1].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快速获得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能力,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不断在医院中出现,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而对其多重耐药及播散机制的研究也日趋深入[2].鲍曼不动杆菌的固有耐药途径包括:酶的降解作用,靶位修饰或保护,降低对抗菌药物的通透或增加对抗菌药物的主动泵出;获得性耐药的途径为携带耐药决定簇的遗传元件的水平传播,或是由于结构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菌细胞功能失活或修饰改变.其中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通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可移动元件的水平传播;染色体基因编码的外排泵系统的高表达[3].外排泵也可以在质粒、整合子等遗传元件上存在,即可移动的遗传元件可以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包括外排泵编码基因),使多重耐药性快速传递.现将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及播散机制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致死率日益增多,且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现象十分常见,多黏菌素作为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后防线被引入临床.本文旨在对多黏菌素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单用及联合应用和毒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临床常用消毒剂对我院ICU病房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帮助临床选取正确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消毒剂.方法 收集本院ICU流行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8株,制备菌液,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常用消毒剂对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结果 碘伏、过氧乙酸,氯己定、2%戊二醛和乙醇对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001 6%、0.01 1%、62.5mg/L、1%和75% 肥皂对鲍曼不动杆菌无作用.5种消毒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有效稀释比,从高到低依次是过氧乙酸、氯己定、碘伏、戊二醛和乙醇.结论 过氧乙酸、氯己定为本院抑杀环境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消毒剂,而2%戊二醛不主张应用.碘伏能够作为体表中的有效消毒剂,而乙醇应用消毒时一定要保证浓度在75%.我们认为消毒剂对于不同细菌的MIC值检测正如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一样对于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田雪  修清玉 《山东医药》2012,52(15):83-85
鲍曼不动杆菌(Ab菌)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湿热环境中,易导致各类感染,目前已成为严重的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是指对目前推荐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治疗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多肽类等耐药者,但多黏菌素类除外。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 mg,每天1次,应用一周后,改为2次/周,应用4周。统计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评价临床疗效;测定两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数(WB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VS、ICU住院时间VS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提高,病死率降低(P<0.05);在炎症指标方面,胸腺肽治疗组PCT、hs-CRP、WB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α1可以改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自身免疫状况,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渐增多,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