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体血浆和垂体腺瘤的NPY含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探讨NPY与垂体腺瘤发病机制及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垂体腺瘤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NPYmRNA基因表达水平,其中33例肿瘤组织及20例病人血液标本进行NPY含量的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结果人垂体腺瘤的NPYmRNA表达率较低,占12.5%,其中12例无功能腺瘤中3例、15例PRL腺瘤中2例及11例混合型腺瘤中1例检测出NPYmRNA表达,9例GH腺瘤中未检出NPYmRNA表达.侵袭性肿瘤的NPYmRNA表达和含量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肿瘤.垂体肿瘤组织的NPY含量有显著差别,其中PRL腺瘤含量最高(17.79±10.44pmol/g),GH腺瘤含量最低(2.01±1.51pmol/g).血浆中NPY含量明显增高,但在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别.血浆与肿瘤组织的NPY含量呈正相关.结论NPY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对于探讨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神经肽Y(NPY)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索NPY对肿瘤内分泌及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收集垂体瘤手术标本59例,其中垂体腺瘤57例,垂体增生2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方法研究NPY在垂体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全部组织均有NPY表达,其中促性腺细胞腺瘤表达水平最高,是泌乳素腺瘤的9.3倍(P〈0.05),无功能腺瘤的5.8倍(P〈0.01),生长激素腺瘤的2.7倍(P〈0.01)。(2)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之间,NPY表达与肿瘤增殖指数呈负相关(P〈0.05)。(3)NPY在生长激素腺瘤中的表达与血清生长激素浓度呈正相关(P〈0.05)。(4)垂体卒中组NPY的表达显著高于非卒中组(P〈0.05)。结论 NPY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有关;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相关,NPY对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抑制作用:生长激素腺瘤NPY表达水平与其内分泌行为相关:NPY对肿瘤血液动力学变化和肿瘤血管形成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垂体腺瘤患者血浆神经肽Y与垂体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与垂体激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82例垂体腺瘤患者及20例对照组空腹静脉血3ml,进行血浆NPY放免测定分析,并与垂体激素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初步探讨NPY与部分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垂体腺瘤患者、泌乳素细胞腺瘤、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无内分泌功能细胞腺瘤及多分泌功能细胞腺瘤组中血浆NPY与PRL呈负相关。(2)垂体腺瘤患者血浆NPY与ACTH呈正相关。(3)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中NPY与LH呈正相关而与GH呈负相关。(4)NPY在垂体腺瘤组与对照组中血浆含量明显不同,而且部分不同垂体腺瘤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5)全组垂体腺瘤手术后血浆NPY的含量下降。结论 NPY参与了垂体腺瘤病理生理中下丘脑-垂体轴许多激素的调节,可能与垂体腺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神经肽Y受体在人垂体腺瘤中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PY受体在人垂体腺瘤中表达及其规律。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5年8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垂体腺瘤获取标本57例。通过巢式聚会酶链反应(N-PCR)测定NPY的Y1R和Y2R受体。结果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均有NPY的Y1R、Y2R mRNA表达。Y1R基因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7,P=0.098);Y2R表达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703,P=0.03)。NPY与Y2R呈正相关(r=0.414,P=0.003),但与Y1R无相关性(r=-0.123,P=0.405),且Y1R与Y2R之间也无相关性(r=0.158,P=0.284)。PRL腺瘤中Y2R的表达明显低于GH腺瘤和促性腺瘤。GH腺瘤中NPY与Y2R表达呈正相关(r=0.558,P=0.025)。结论垂体腺瘤中存在NPY和Y1R及Y2R表达;Y2R表达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Y2R在GH腺瘤和促性腺细胞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RL腺瘤,而Y1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NPY受体的表达差异可能与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分泌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神经肽Y与垂体腺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下丘脑含量非常丰富,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调质,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多数学者认为NPY既是神经递质又是内分泌调节物质,在中枢系统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各靶腺轴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目前,实验已证实下丘脑和垂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神经肽y样神经纤维,在垂体细胞中也存在神经肽y分泌颗粒及其mRNA表达,表明在下丘脑和垂体内神经肽y与激素分泌密切相关,并且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有某些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瘦素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和增殖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2月至10月手术切除的61例垂体腺瘤标本及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瘦素和Ki-67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本组垂体腺瘤中瘦素阳性表达率为34.4%(21/61);瘦素在正常垂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垂体腺瘤;瘦素染色阳性组的Ki-67指数、肿瘤直径低于瘦素染色阴性组;瘦素染色阳性组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率高于瘦素染色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垂体组织相比,垂体腺瘤中瘦素的表达下降;垂体腺瘤中瘦素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大小、侵袭性、增殖系数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PY在人垂体腺瘤细胞中的位置和表达,不同类型中的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外科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57例.免疫电镜研究NPY在垂体腺瘤细胞中的位置.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NPY的表达.结果 (1)免疫电镜:NPY主要位于胞质的分泌颗粒中,其次位于粗面内质网和细胞基质中.(2)免疫组化:NPY在垂体腺瘤中总体表达的结果为59.6%(34/57);促性腺瘤91.7%,GH腺瘤和ACTH腺瘤均为66.7%,零细胞腺瘤和混合性腺瘤均为50%,PRL腺瘤为25%,它们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RT-PCR:NPY mRNA在垂体腺瘤中均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促性腺瘤最高是PRL腺瘤的9.3倍、无功能腺瘤5.8倍、GH腺瘤2.7倍,其余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人垂体腺瘤中存在NPY.(2)垂体腺瘤中的确有NPY表达,不同类型中的表达各有差异;促性腺瘤表达最高,PRL腺瘤表达最低.(3)为今后深入探讨NPY在垂体腺瘤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I患者5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PY浓度,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ACI组血浆NPY水平于发病7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周后降至正常;病情严重组显著高于轻、中型组(P<0.05);大病灶组显著高于小病灶组(P<0.05)。结论 NPY不仅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中NPY的表达水平及其在瘤细胞中的定位特点。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2005年诊治的垂体腺瘤57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肿瘤标本进行NPY免疫组化染色。6例垂体瘤标本进行免疫电镜研究。结果本组34/57例垂体腺瘤的NPY呈阳性表达,占59.65%。NPY阳性表达率在促性腺细胞腺瘤中最高达91.7%,生长激素腺瘤和促肾上皮质激素腺瘤次之均为66.7%,零细胞腺瘤和混和性腺瘤均为50%,泌乳素腺瘤表达率最低25%。NPY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Y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4/6例(GH腺瘤2例,GH-PRL混合性腺瘤1例,PRL腺瘤2例和促性腺细胞腺瘤1例)NPY免疫电镜结果呈阳性,胶体金颗粒呈散在或小簇状分布,主要存在于胞质中分泌颗粒上,此外,粗面内质网和细胞基质中也偶见散在的胶体金颗粒,其余细胞器很少有非特异吸附的胶体金颗粒。2例PRL腺瘤偶见NPY阳性颗粒。结论①不同类型垂体瘤的NPY表达各有差异。②促性腺细胞腺瘤中的NPY表达水平较高,泌乳素腺瘤中NPY表达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标本KISS-1和MTA-1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RT-PCR法对KISS-1和MTA-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它们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59例垂体腺瘤患者中,侵袭性垂体腺瘤组KISS-1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χ2=4.88,t=12.05,P<0.05),MTA-1的蛋白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χ2=5.43,t=12.99,P<0.05).结论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KISS-1表达下调、MTA-1表达上调,提示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神经肽Y(NPY)在大鼠垂体腺瘤中的作用.方法 雌鼠48只分为:A(雌激素)组雌二醇0.5 mg/次;B(NPY增强剂)组雌二醇0.5 mg/次和增强剂0.6 mg/次;C(NPY拮抗剂)组雌二醇0.5 mg/次和拮抗剂0.06 mg/次;D(对照)组芝麻油0.5 ml/次;以上均隔日腹腔注射/次,12周后处死.取血和垂体进行病理,免疫组化和放免检测血浆NPY和血清PRL浓度.结果 (1)A和B组血浆NPY及PRL浓度均比D组增高,P<0.05.(2)免疫组化NPY:D组垂体瘤(+++),A和B组(+~++),C组仍较强(++~+++);PRL:A和B组均(+++).C组较D组强.结论 NPY在大鼠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出血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肽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测定出血前、出血后 30min ,6、1 2、2 4、48及 72h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活性。结果 :脑出血后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含量同步升高 ,并于 2 4h达峰值 ,48~ 72h开始回落 ,但仍显著高于出血前 (P <0 0 1 )。结论 :脑出血过程中 ,脑组织NPY活性增强 ,导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 ,最终加重神经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微腺瘤(直径≤10 mm)患者以Cushing综合症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大腺瘤(直径>10 mm)患者则以压迫症状为主。有无Cushing综合征的表现和腺瘤的直径呈负相关(P<0.05)。本组25例垂体ACTH腺瘤中21例具有侵袭性。垂体ACTH腺瘤患者主要以育后女性为主。该病首次经蝶手术后近期疗效显著。结论垂体ACTH大腺瘤以压迫症状为主,微腺瘤则以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主。该肿瘤大多数具有侵袭性倾向,育后女性是高危人群。经蝶显微手术是垂体ACTH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Neuropeptide Y in human spinal cor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distribution of a newly described peptide, neuropeptide Y (NPY) within the human spinal cord has been determined using radioimmunoassay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Higher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in the lumbar (49.9 +/- 6.8 pmol/g) and sacral (47.0 +/- 10.6 pmol/g) regions than in the cervical (27.6 +/- 2.7 pmol/g) and thoracic spinal cord (33.8 +/- 5.3 pmol/g). Immunocytochemistry revealed numerous nerve fibers containing NPY in the spinal cord; these were particularly concentrated in the substantia gelatinosa of the dorsal horn. In the ventral spinal cord NPY-containing nerves were sparse becoming more abundant in lumbosacral segm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颅手术后死亡原因,以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对537例经颅垂体腺瘤手术中的12例术后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死于术后颅内出血,5例死于下丘脑损伤,1例死于突发呼吸停止。死亡率为0.2%。结论:术后颅内出血和下丘脑损伤足垂体腺瘤经颅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用相应措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技巧和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71例垂体瘤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予以分析。结果:71例垂体瘤患者中58例(81.7%)全部切除,12例(16.9%)次全切除,1例(1.4%)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前PRL和GH水平升高患者,手术后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除垂体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翼点入路显微切除侵袭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总结经颅翼点人路显微切除侵袭型垂体腺瘤的经验,争取尽可能对肿瘤全切,减少并发症。方法 2000年至2004年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侵袭型垂体腺瘤57例,全部属于Hardy分级Ⅲ级以上的侵袭型垂体腺瘤,术中注意充分利用鞍区周围的各个自然解剖间隙,应用良好的显微技术切除向各个方向侵袭生长的肿瘤。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无与手术相关的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获得显微镜下全切49例,占86%,次全切8例。结论 侵袭型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经翼点入路完成,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和局部显微解剖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是保证手术疗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儿童及青少年垂体瘤的手术治疗(附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垂体瘤的手术冶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7年11月收冶的42例儿童和青少年(平均年龄15.6岁)垂体瘤患儿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及发病特点、肿瘤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等情况。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随访其内分泌学指标及MRI。结果:本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1:21,其中PRL腺瘤22例(22/42例,52.4%),无功能腺瘤7例(7/42例,16.7%),GH腺瘤5例(5/42例,11.9%),多激素腺瘤2例(2/42例,4.8%),TSH腺瘤2例(2/42例,4.8%),ACTH腺瘤4例(4/42例,9.5%)。微腺瘤与大腺瘤之比为19:23(1:1.21),侵袭性大腺瘤8例(男女之比为6:2)。经鼻蝶手术治疗35例(35/42例,83.3%),经眶锁孔手术3例(3/42例,7.2%),经额下2例(2/42例,4.8%)及经翼点2例(2/42例,4.8%)。治愈率为64.3%(27/42例),控制率为21.4%(9/42例),改善率为11.9%(5/42例),未愈为2.4%(1/42例)。结论:儿童期垂体瘤少见,女性患儿中PRL型腺瘤是最常见的亚型。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大部分患儿采用经鼻蝶手术是有效并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