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右眼视物不清1年,于1998年11月1日就诊。23岁时出现双眼上睑下垂。27岁外院行上睑下垂矫正术。同年出现面部表情呆滞,说话声音变粗,语音低沉,双眼球活动受限且逐渐加重。32岁在外院行左眼外斜视矫正术。33岁因左眼白内障行手术治疗。家族史:父母无眼疾史,其兄双眼球运动受限,其子10岁内斜视。体检:面部表情呆滞,苦笑状表情。皱额、露齿、鼓气与吹哨均有困难。说话口齿不清、语音低沉、声嘶、吞咽轻度困难。视物时,下颏上抬。四肢活动无受限。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2~3.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CPEO)及Kearns-Sayre综合征(KSS)患者骨骼肌细胞线粒体DNA的缺失情况。方法:从11例CPEO和KSS患者的骨骼肌活检标本中,提取总体DNA。限制性内切酶PvuⅡ消化1 h,将消化后的DNA片段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使DNA片段按大小分离。用毛细转移法将凝胶上的DNA转移至正电荷尼龙膜上。从正常人全血中提取全长线粒体DNA作为探针,进行地高辛-dUTP标记,并与正电荷尼龙膜进行预杂交、杂交、杂交后冲洗及显色反应。结果:11例中,7例除有一条正常大小杂交带外,还有一条异常的缺失型线粒体DNA杂交带。剂量分析表明,缺失型线粒体DNA占总线粒体DNA的50%~75%。缺失片断在4.5~5.5 kb之间。结论:CPEO及KSS患者骨骼肌线粒体DNA缺失率较高,线粒体DNA基因缺失与线粒体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宋俐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130-131
现将1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发病的分子机制。②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以及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4例CPEO病人和10例非CPEO病人受累眼外肌线粒体DNA(mtDNA)的8483—13459碱基部位的缺失突变、tRNA(Leu)基因A3243G位点的点突变以及tRNA(Leu)基因其他位点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③结果 在1例CPEO病人眼外肌标本中检测到mtDNA的8483~13459碱基部位的缺失突变;未检测出A3243G点突变及mtDNAtRNA(Leu)基因的其他点突变。④结论 mtDNA的848313459碱基部位缺失突变可能与CPEO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Kiyomoto  B.  H.  Tengan  C.  H.  Costa  C.  K.  张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3-4
背景:目前活检中发现肌营养不良与线粒体性肌病特征性病变共存的报道非常罕见。近期的1项研究提示基因突变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患者中肌营养不良的征象非常常见。但该异常在CPEO中的实际发生频率未见报道。目的:回顾大量CPEO患者中肌营养不良的发生频率,并评估该异常与特定线粒体DNA(mtDNA)突变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病例序列研究纳入86例CPEO患者。结果:共发现3例营养不良,其中2例为大范围mtDNA缺失,另1例为A3251G突变。所有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类似肢体束状肌营养不良的近端肌肉无力。结论:CPEO患者中营养不良罕见,而后者与特定分子缺陷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36例眼外肌麻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由炎症引起的占417%;其他原因占58.3%。经综合治疗有效率达91.2%。结论对眼外肌麻痹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36例先天性眼外肌麻痹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36例眼外肌麻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由炎症引起的占41.7%,其他原因占58.3%。经综合治疗有效率达91.2%。结论 对眼外肌麻痹患者应全面检查,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弥可保治疗术后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的眼科手术患者中术后出现眼外肌麻痹的共15眼.使用弥可保治疗眼外肌麻痹.结果 上睑下垂患者6眼治疗3天恢复正常.眼外肌麻痹患者9眼治疗7~50天恢复正常.结论 弥可保治疗眼科术后出现的眼外肌麻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12例临床分析何芳1马伟建2高如尧3(1泰山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2710002眼科教研室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为少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自周氏于1982年首次报告一例后〔1〕,陆续报告了68例。现将我们自198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非洲黑种人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方法对40例非洲黑种人眼外肌麻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黑种人眼外肌麻痹最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脑干(腔隙性)梗死,与中国基本相同。结论在非洲缺乏尖端检查设备的特殊条件下,掌握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Kearns—Sayre综合征与线粒体DNA缺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KSS与线粒体DNA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患者骨骼肌标本中的总体DNA,用PvuⅡ酶解的进行琼脂糖电泳分离,Southern转移后用经放射性标记的线粒体DNA(mtDNA)作探针进行杂交和放射自显影。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在细胞能量代谢,氧自由基生成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正常细胞线粒体在分子、生化、代谢和遗传水平上明显区别于癌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是核外唯一的遗传物质,线粒体基因组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mtDNA编码参与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所需多肽,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环境和结构特性,与核基因组相比,mtDNA更容易发生氧化损伤和突变。已经在很多肿瘤及细胞系中发现了mtDNA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肿瘤细胞mtDNA的核内整合可能是导致细胞癌变的重要因素,而突变mtDNA的检测可望成为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突变情况及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7例胃癌及相应正常胃黏膜组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mtDNA D-loop区进行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线粒体文库中的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CR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例胃癌组织中共发现mtDNA D-loop区存在175个多态性变异,其中8个(4.6%)为新发现的变异。8例(47.1%)胃癌组织中共发现13次突变;突变热点集中在HV1(23.1%)和HV2(53.9%),并且HV2较HV1更易突变。mtDNA D-loop区突变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人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结论 mtDNA D-loop区尤其是其中的HV1及HV2是一个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突变性的区域,在胃癌中突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脑肌病中线粒体DNA的部分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例Kearns-Sayre综合征(KSS)和2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患者的骨骼肌线粒体DNA(mtDNA)中发现存在单一的大片段缺失突变。缺失的长度2.5~5.5kb,突变只发生在部分线粒体DNA中,突变型mtDNA占全部mtDNA的60.5%~84.6%。在10例其它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骨骼肌标本和外周血标本及数例正常骨骼肌和胎肝标本的mtDNA中均未发现缺失突变。上述发现支持mtDNA的缺失突变为KSS和CPEO主要病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人外周血细胞中筛选到新的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突变后,进一步探讨该缺失在稳定组织内的分布.方法:以人外周血细胞及人体多种组织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该突变.结果:在人外周血细胞及多种稳定组织中发现13.1 kb缺失突变的存在.结论:这种广泛分布于健康人多种组织中的线粒体DNA缺失突变可能与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mtDNA 4 977 bp大片段缺失在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非癌患者肺组织中的分布频率,探讨mtDNA 4 977 bp大片段缺失与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长距离PCR方法对37例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20例非癌患者正常肺组织mtDNA 4 977 bp缺失进行了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及非癌患者正常肺组织中均检测出存在有线粒体DNA 4 977 bp片段缺失.37例肺癌组织标本中有20例(54.1%)检测到4 977 bp缺失,37例相应的癌旁肺组织22例(59.5%)有缺失, 其中8例在肺癌组织中未显示而却在癌旁正常组织检测到缺失,20例非癌患者正常肺组织中也有6例出现 4 977 bp片段缺失.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与年龄、吸烟因素有关.结论 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并非肺癌特异性突变,在癌变过程中不太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而可能仅仅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和遗传因素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线粒体DNA点突变与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临床确诊为遗传性共济失调的26例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的线粒体DNA,并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所有对象均未检测到点突变。结论: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该区域点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线粒体DNA在Rett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outhern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DNA直接测序等方法.对一例Rett综合征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死后的脑、骨骼肌组织及其母亲外周血白细胞的线粒体DNA的部分片段进行分析。结果:患儿3种组织及其母亲外周血白细胞的线粒体DNA上编码16SrRNA的2650~3000区域的DNA存在突变,进一步测序证实患儿3种组织均存在2706位点A→G的点突变。结论:提示线粒体DNA在Rett综合征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Genepro程序在计算机上对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缺失热区部分44号、50号和51号内含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缺失热区AT(腺嘌呤-胸腺嘧啶)含量高,呈聚集性分布。并存在多个同源顺序。该结果支持作者以前提出的“不同内含子中AT富集区的同源顺序与DNA缺失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