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符合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只有18%进行了抗病毒治疗。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又能有多少能将抗病毒治疗进行到底呢?我们随机调查了我院门诊和病房的236名曾经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只有99人坚持了一个完整疗程的抗病毒治疗。是什么原因导致好不容易选择了正确治疗方案的乙肝患者,不能善始善终呢? 相似文献
2.
3.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已有很大进展,抗病毒治疗足慢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文章将近期美国慢乙肝防治规范(指南)与亚太指南、中国指南等作比较,讨论慢乙肝的治疗指征. 相似文献
4.
乙肝治疗的根本和核心是抗病毒,辅助性治疗是保肝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等,治疗的重点理应放在抗病毒之上。但是从目前治疗乙肝的现状看,并非如此。中华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进行的全国范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8%的符合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进行了抗病毒治疗,其余88%的患者都没有选择抗病毒治疗。我们随机调查前来我院诊疗的乙肝患者432名,其中曾经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患者198名,但只有49名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余的患者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保肝治疗。这些患者平均使用4.12种药物,有的患者使用的药物达到15种;平均一个病人住院周期为32天,花费1.4万元。这些名目繁多的保肝药所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辅助性和暂时性的,过上一段时间,治疗停止,药物中断,患者的病情就会再次波动起来,被迫进行又一轮的保肝治疗。年复一年,有限的治疗经费就在反反复复的保肝治疗中消之殆尽,而病情也在反复波动后向肝硬化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5.
笔者随机调查前来就诊的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84名,使用过抗病毒药物者67位,占调查人数的79.76%;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拉米呋啶、无环鸟苷、单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等,从总体治疗效果看,收效甚微。67位患者中,61位乙肝病毒复制指标(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依然阳性,其中13位患者病毒复制指标曾有过-过性转阴,但目前又都转为阳性;有6位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指标全部阴转,但自我感觉一直不佳,常有疲乏、失眠、肝区不适等症状,肝功检查转氦酶等指标反复升高。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些慢性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发生了肝硬化、肝癌。这是否要对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策略产生怀疑呢?专家的回答是绝对不可以,并且要坚定地、进一步规范地执行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策略。那么,抗病毒治疗中为什么还会发生肝硬化或肝癌呢?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符合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只有18%进行了抗病毒治疗。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又能有多少能将抗病毒治疗进行到底呢?我们随机调查了我院门诊和病房的236名曾经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只有99人坚持了一个完整疗程的抗病毒治疗。是什么原因导致好不容易选择了正确治疗方案的乙肝患者,不能善始善终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抗病毒治疗的9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慢性乙肝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实施系列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抗病毒知识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年后观察组抗病毒知识评分22.86±4.29、用药依从性好93.33%、HBV - DNA阴转率44.44%、护理满意度97.78%均高于对照组的15.18±4.31、68.89%、26.67%、86.67%(P<0.05)结论 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知识的认识水平和从医的依从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是整个抗病毒治疗的关键环节措施之一[5].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怎样才能使抗病毒药物发挥最大的抗病毒作用、达到有效的抗病毒疗效,是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准确地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是保障后续抗病毒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丙氨醛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是判定应否开始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对于ALT,很多患者甚至一些医生存在不少认识误区。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将一些常见误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对乙肝患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但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耐药及应答不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在抗病毒治疗时,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联合应用中药免疫调控治疗,不仅能提高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率,还能降低病毒耐药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为代表的一批新药,在临床一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治疗作用。这批药物包括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恩曲他滨、拉米夫定等。最早使用的第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例如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由于疗效不佳以及不良反应严重等问题,现已不再用于治疗乙肝。第二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代表是拉米夫定,该药自1999底开始在我国使用,抑制病毒作用非常显,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发现该药容易出现病毒变异耐药现象,而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导致抗病毒治疗的效果锐减,有些患病情会加重。因此,拉米夫定也不是长期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山东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效果。[方法]对山东省2012年6月30日前治疗满6个月的艾滋病病人,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NucliSensEasyQ)进行病毒载量检测,使用流式细胞学技术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925例艾滋病病人中,826例病毒载量结果〈400cp/ml,病毒抑制率为89.30%;99例载量结果〉400cp/ml病人中,28例出现了病毒反弹,1例为持续性低水平病毒血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12个/mm3,14例出现了机会性感染。54例采用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病人,病毒抑制率为81.48%。[结论]山东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抑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落实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的过程中,武汉市根据卫生部<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了二级综合抗病毒治疗管理模式(即市级医疗、疾控机构和区级医疗、疾控机构共同参与抗病毒治疗与管理),符合武汉市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涵盖了国家对抗病毒治疗工作的要求和指标,对本地艾滋病疫情控制起... 相似文献
20.
当前,抗病毒治疗已经成为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措施,使得长期困扰人们的所谓慢性乙肝发展的“三步曲”得到了有效阻断。然而,很多地方,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为了追求表面抗原转阴,将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扩大化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