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而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目击者在现场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而狭义的院前急救是指借助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抢救与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因此,加强院前急救人力资源的管理对提高急救质量、降低临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尊重人作为组织管理中的重点,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与人性,加强其继续教育,能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每一位急救人员的群体意识与共同奋斗的组织精神,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因此,本文将以院前急救为起点,分析院前急救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 理方法及效果,探讨院前急救人力资源继续教育机制, 以提高医院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下,实验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作为实验室主体的实验技术人员也迎接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技术人员存在教学和科研素质不高,职称结构不合理;培养、考核、激励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胜任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技术人员可以从服务精神、专业技术及科研能力等多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科研实际,探讨了新时代实验技术人员需要提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的妇产科服务模式的出现,护理质量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前护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对助产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助产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妇产科的日常工作中,助产人员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助产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还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具备较好的专业操作能力和理论基础,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务。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助产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以期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鹤岗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1000例,分析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布、死亡情况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结果各个年龄段的男女比例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院前急救疾病谱,因受创伤而急救的患者比重最大,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男女患者所占比重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鉴于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是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常见病症,医院在医疗设备的配置、人员的配备和培训上应给予重视,提高急救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心脏骤停是一种急发性且危害性较大的疾病,患者往往发病较急,若未立即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可能会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就出现死亡情况,因此心脏骤停的院前急救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心肺复苏作为最重要的心脏骤停急救措施,医学人员对其操作流程等进行了研究,并将心肺复苏成功率作为评估患者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心肺复苏概述,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具体内容、护理措施及技能培训进行综述,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医疗急救水平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红河州120在院前急救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本地区120院前急救工作效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培训质量,这种培养模式通常是多方面、多维度的。文章通过对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提高整形外科培训质量的积极作用。整形外科住院医师除了要注重整形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和操作以及相关解剖知识的培养,还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沟通能力,以避免医疗行为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另外,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以进行正确的临床分析,临床思维具备了灵活性和条理性,思考上不杂乱无章而具有逻辑性,从而最终采取最佳的临床决策。科研能力的提升能让住院医师具备分析思考及临床决策的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起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整形专业的水平,以胜任日后的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教学中专业知识讲座训练结合角色扮演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习的重庆医科大学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共8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课程模式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0名学生,对照组为接受传统教育模式组,试验组为接受专业知识讲座训练结合角色扮演组。通过理论知识成绩、技能操作成绩、专业英语成绩和问卷调查综合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理论知识成绩、技能操作成绩、课程满意度和对临床帮助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专业英语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专业知识讲座训练结合角色扮演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医学生专业知识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提高课程满意度,为医学生从事医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品管圈带教模式在新护士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60名医院新入职护士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新护士采取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新护士则采取品管圈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新护士在带教结束后各考核指标的差异,并以匿名询问的方式让两组新护士对带教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在急诊患者中应用120院前急救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10例医院收治的患者,通过入院方式的区别将其均分为两组,应用120院前急救的患者为观察组,由家属送至医院的患者为参照组,分析比较其首次治疗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比首次治疗时间,观察组短于参照组;对比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比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院前急救准确及时、健康教育增加自我防范意识。方法对40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采取吸氧、心电监护、重症者静脉滴注纳洛酮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健康需求者避免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结果经院前急救后,40例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顺利转至医院急诊科,通过健康教育使健康需求者主动避免其发生。结论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的关键,院前急救时做到早期准确诊断、早期有效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后果,通过健康教育,以引起群众的重视,增加自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化,人们对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许森 《医药前沿》2022,(6):31-33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模式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急救模式,选取本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模式,将两组患者执行不同急救模式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急...  相似文献   

15.
当今医学高校研究生在新的媒体环境中逐渐成长,新媒体是他们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发挥新媒体的便利性、智能性,提升研究生的媒介素养成为目前的重要议题。在医学院校,媒介素养是校园文化素养和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军医大学研究生的实况调查报告为基石,了解医学研究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我们发现研究生在媒介认知方面较为薄弱,很多研究生的媒介使用主要是为满足休闲娱乐需要,真正用到专业知识学习需要比例略低。且新媒体负面形象对研究生的消极影响较重,频繁接触新媒体,但缺乏伦理道德诉求及法律规范。还有,研究生对媒介素养教育有着更高的期待,希望通过更加轻松自由的形式认识并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因此我们探讨研究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变化和真实世界的诉求,并提出教育对策,以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现场培训+线上直播”培训模式在提升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效果上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参加莆田市妇幼保健院基于“现场培训+线上直播”模式举办的三场妇幼保健专题培训班的1 541名参训人员的培训时长和考核结果,对比现场培训和线上直播培训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现场培训+线上直播”培训模式的效果。结果 现场培训组比线上直播培训组的平均考核成绩更高、平均实时学习时长和平均总学习时长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现场培训+线上直播”培训模式在开展妇幼健康专题培训班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暴露了线上直播培训环节上的不足。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培训流程,该培训模式有望助力妇幼保健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教师的使命。医学院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能使医学生得到第二课堂的训练,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指导医学生科研训练的经历,提出在指导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开展医学生课外科研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标准化流程培训从而提升其急救能力,探讨分析基层急救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邯郸20个县市区的52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培训前后基层卫生人员的标准化心肺复苏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情况进行分析,汇总问题。结果 参加培训的52名学员中培训合格43名,合格率为82.70%。经过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学员在急救意识、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培训后理论知识正确率提升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问题整理汇总发现基层卫生人员在心肺复苏技能方面存在急救意识薄弱、基础知识不扎实和实际操作能力差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后整理出严格遵循课程要求、坚持小班授课、给予学员充足学习时间等改进措施。结论通过在基层卫生人员中开展标准化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救意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开展系统化、标准化心肺复苏流程培训可以有效建立基层卫生人员理论知识培训体系、提升急救意识,提高急救能力和素质,同时对保障基层人民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院前急救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HR)低于治疗前,QT间期(QTc)长于治疗前,QT离散度(QTd)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QTc长于对照组,QT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缩短分数(F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高,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心动图指标、心功能指标,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曲阜市卫生局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落实绩效考核、强化人员准入与培训等多种方式,将内涵建设放到重要位置,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一是合理配置人员,严格依法执业。曲阜市所有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