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得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13-1614
目的: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42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分析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手术病例1505例,其中5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0.33%。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引流管、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与择期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有关与切口感染有关,多因素分析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用药种类、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200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642例普外手术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并评价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普外科实施手术的180例病人,分析其在不同时间、不同方式应用抗生素情况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180例病人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总感染率为2.22%(4/180);术中应用抗生素病人感染率为2.22%,术前及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感染率为11.11%,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二、三联给药病人切口感染发生率(11.11%)高于单独用药(2.22%),差异显著(P<0.01).结论 将抗生素用于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指征与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李晓锋  聂书伟 《吉林医学》2010,(35):6466-6467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素的应用。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患者400例,分为A组(n=200)和B组(n=200)。A组于术中取胆汁细菌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胆囊切除手术前30min静脉注射达力欣1.5g,术后预防性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3d。如果术中发现胆囊炎性反应较重,则术中静脉滴注0.5%甲硝唑100ml,术后联合使用头孢哌酮(先锋必)等抗生素4d。B组手术前后未使用抗生素。每例患者均经过临床观察、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其术后1个月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感染并发症6例(3.0%),包括切口感染4例和尿路感染2例;B组并发症24例(12.0%),包括切口感染16例,肺部感染8例。A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外科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324例外科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3.7%,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结论: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促使其合理应用.方法:调查本院2007-2009年住院手术患者272例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状况,包括抗生素使用频次、种类、联合用药、药敏试验等.结果:围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有264例次占总病例的,97.05%(264/272),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占大多数(78.0%),治疗过程中使用了3种以上抗生素的有17.0%,使用抗生素在4 d及以上的达72.4%.结论:须重视围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6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的抗生素使用方式、不同时间等对切口感染。结果62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例数为15例,感染率为2.4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较之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更高,采用二三联用药较一联用药的感染率更高。结论采用抗生素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要选择好用药时机,同时还要针对不同抗生素使用情况做好用药指征控制,切实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8年2月外科手术病例234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00%围手术期病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预防性用药188例,占80.3%,治疗性用药46例,占19.7%.术前30min及术中无一例使用抗生素;术后100%使用抗生素,均于术后当日开始使用,术后混合用药146例,占62.4%.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结论 抗生素在预防术后感染、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治愈率方面作用明显,但如不能合理地使用,也会带来不良反应.临床上要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彭曦  智永刚  胡志林  张洁 《农垦医学》2006,28(6):455-458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评价其合理性,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3月经外科手术病历241例,填写调查表格,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指标,评价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在随机抽取的241例病例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占该类药物的53.5%,其中,药物选择不合理及围手术期术后用药时间不合理居多,分别占总比例的52.4%和51.4%。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有必要加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及用药督导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修补术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9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5例和开腹手术组51例,比较腹腔镜下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血糖、术后胰岛素用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术前血糖水平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即时血糖水平、术后平均胰岛素用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下修补术安全、有效,可以降低患者胰岛素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控制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2 44例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 16个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切口感染 46例 ,感染率 18 44 %。单因素分析发现本次住院患者接受手术次数、消毒措施、植入方式、预防用抗生素及易感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的联系 ,又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了 5个相互独立的与术后切口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 :年龄、性别、预防用抗生素、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和消毒措施 ,其中年龄小于 40岁、男性患者、预防用抗生素种类多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消毒措施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给患者增加了不应有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加强对患者的医护管理 ,特别是具有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 ,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 ,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止血 ,实施切口抗生素冲洗 ,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施之精心护理 ,对降低心脏起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脏手术后感染率与体外循环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感染率与体外循环过程中的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1999年11月~2000年11月1053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其感染率与体外循环过程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氧合器的种类、术中应用抗菌素种类、年龄、性别等与感染的关系.结果 1053例患者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 h 480例,感染人数22例,感染率4.58%;CPB时间1~2 h448例,感染人数31例,感染率6.92%;CPB时间>2 h 125例,感染人数16例,感染率12.8%;应用进口膜式氧合器440例,感染人数36例,感染率8.18%;应用西京鼓泡式氧合器613例,感染34例,感染率5.55%;应用一代头孢菌素191例,感染12例,感染率6.28%;应用二代头孢菌素656例,感染44例,感染率6.71%;应用三代头孢菌素206例,感染14例,感染率6.80%;年龄<1岁48例,感染11例,感染率22.9%;1≤年龄<3岁147例,感染17例,感染率11.56%;3≤年龄<12岁357例,感染20例,感染率5.6%;年龄>12岁501例,感染22例,感染率4.4%.1053例患者中男性599例,感染34例,感染率3.22%;女性454例,感染36例,感染率3.41%.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与转流时间(P<0.05)、年龄(P<0.01)有明显相关性;与应用氧合器的种类、抗菌素的种类、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感染菌谱及耐药分布情况,为临床预防控制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16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对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的各项因素、常见感染细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600例入选病例中感染151例,感染率9.44%;通过头皮拭子及脑脊液标本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确认颅内感染常见致病菌及敏感药物。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涉及多因素,以各种原因所致颅内外交通等为常见因素。神经外科术后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多见,临床经验用药应以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广谱抗生素为主。  相似文献   

16.
黄琨  胡涛  高琦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9):1243-1246
目的探讨改良非切割型管状胃与传统切割型管状胃在食管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前均胃镜证实为食管癌。分为改良非切割型管状胃组24例,传统切割型管状胃组23例;分析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管状胃长度、耗材用量及术后观察指标、出院短期随访等。结果全部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大出血等意外情况发生;改良非切割型管状胃组手术时间、管状胃长度与耗材用量均少于传统切割型管状胃组(P < 0.05~P < 0.01);2组术中出血、术后2 d胸腔引流总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非切割型管状胃组围术期和短期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切割型管状胃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改良非切割型管状胃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耗材量,且不会增加吻合口瘘及狭窄、肺部感染、术后返酸、胸胃扩张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类手术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中的作用。方法事先设计调查表,采用前瞻性方法对外科I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和医院感染率进行跟踪调查,每季度进行总结分析及反馈。结果423例I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219例,使用率51.77%。其中,93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患者中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6月份不合理选药患者6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感染率5.88%;7~9月份不合理选药患者5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例,感染率1.72%。4~6月份104例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0.96%。结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7~12月我院普外科3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100.00%;单一或二联用药率分别为91.67%和8.3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涉及5类12个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51例次)、头孢呋辛(49例次)和头孢西丁(48例次);91.33%的患者于术前0.5~2 h给药,术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大于48 h者占32.66%。结论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9.
门诊患者抗生素应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华 《河北医学》2003,9(12):1088-1090
目的:了解门诊医师抗生素应用情况,以利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使用统一表格.对2002年1月至10月门诊处方中病历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登记。结果:抗生素使用率76.5%,抗生素使用的频率以喹诺酮类最多(42.2%),大环内酯类次之(30.0%).再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分别为25.3%、9.3%、8.O%给药途径以口服及静脉为主.分别为44.9%和40.9%.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比例为56.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占29.5%.治疗性。用药占70.5%.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为:联合应用药理性拮抗及毒副作用增加,抗生素应用指征不明确,给药方法存在问题和用药配伍禁忌等.作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者仅占13.6%.结论:积极提倡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避免抗生素盲目使用、滥用及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以达到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效果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424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追踪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例数,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424例患者有423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20例,发生率为4.7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无口腔护理、感染性疾病手术、急症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大于3h、吸烟史、既往慢性呼吸系统感染和年龄等因素为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如果高龄或系感染性疾病手术、急症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大于3h,既往慢性呼吸系统感染及吸烟史,那么气管插管全麻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危险会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