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迟发性运动障碍(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发性运动障碍(简称 TD)是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慢性不随意运动。临床上重点问题是运动障碍在停药后迁延持续、呈慢性经过,最终有可能成为不治之症。现将我院收治3例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如下。例一:男性,40岁,1982年6月20日入院。十年前因精神分裂症长期服氯丙嗪300~400毫克/口,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能坚持正常  相似文献   

2.
李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65-1566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由于长期廊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而出现的异常不自主运动综合征.具有严重的致残性。流行病学资料表明,TD发生率因药物种类、剂量、疗程和个体敏感性而不同,平均年发生率约3%~4%,可高达24%,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普遍使用,它正成为一种医源性疾患而受到精神科医生和精神药理学家的日益重视。但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关键在于预防.这无疑给精神科护理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症状识别早,及时处理,预后可能较好.轻者可完全恢复。现将TD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何柱裕  王丽 《中国药师》2000,3(2):111-111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指长期应用抗精神药而导致的一种不自主的多动式锥体外系综合征,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抗精神病药阻断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DA),解除了精神症状,同时也阻断锥体外系的多巴胺受体,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迟发性运动障碍。现代研究表明:TD与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这使治疗TD更为棘手。现将有效的治疗方法概述如下:1 作用于DA受体的溴隐亭 溴隐亭为DA受体激动剂,能够选择性激动锥体外系的DA受体,拮抗抗精神病药对DA受体的阻断作用。有报道,根据异常不自主动作评定量表(AIMS),选择服用抗精神病药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20例,分别服用溴隐亭5mg及安慰剂bid,做双盲自身对照试验,在试验中用AIMS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溴隐亭对TD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显效率为70%,治疗期间未见严重副反应,因此患者用抗精神病药的同时,加用溴隐亭可预防和治疗T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心肌肌钙蛋白(CTN)水平的影响,确认CTN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心原性猝死回顾性诊断的最佳指标。方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30例,在服药前,高剂量服药后第1天和1周末,以及减药后1周末,观察CTN(两项)和心肌酶(MCE)(四项)水平的变化。结果:230例服药前CTN两项和MCE四项检验值均在正常范围,高剂量服药后第1天CTN-T 18例,CTN-I 14例,GOT/AST7例,LDH4例,CK5例和CK-MB9例检验值异常升高(发生率依次为7.83%,6.09%,3.04%,1.74%,2.17%和3.91%);高剂量服药后1周末仍发生CTN-T18 例,CTN-I 14例(7.83%和6.09%)及MCE四项不同程度升高,减药后1周末230例的该六项大多恢复至原水平,仅有4例(2例CTN两项,1例CTN两项和GOT/AST-项,1例CTN两项和LDH一项)仍未恢复正常值,结论:CTN两项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心原性猝死回顾性诊断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首次服药组60例和长期服药组60例,测量并比较两组的血压变化。结果本组120例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33例,其中首次服药组出现23例,发生率为38.3%,长期服药组出现10例,发生率为16.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全部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恢复。结论恰当有效的护理是促进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病情稳定及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由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引起一组肌群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运动。通常在减少或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发生,主要表现在口腔和面部。有数据显示,年轻患者因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率每年为5%、每5年为20%-26%。  相似文献   

7.
梅红彬  朱倩芸 《医药导报》2008,27(3):304-305
[摘要]目的探讨γ 氨酪酸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TD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γ 氨酪酸胶囊(每粒0.5 g)与安慰药进行双盲对照治疗,剂量均为每天6粒,分3次服,疗程8周,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0%和30.0%。显效率分别为40.0%和10.0%。治疗组治疗后AIMS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γ 氨酪酸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利培酮组、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每组20例,观察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利培酮、氯丙嗪和氯氮平在服药后均对心电图产生影响,总异常率为36.67%;三组心电图异常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次为氯氮平组>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心电图异常改变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最高,然后为ST-T改变.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对患者心电图产生影响,应定期复查心电图,采用比较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普萘洛尔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普萘洛尔组,每组30例。2组均保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变,分别口服米氮平15 mg qd或者普萘洛尔10 mg tid,疗程为10 d。在治疗第3、 5、7、 10日采用Barners静坐不能量表(BARS)评定疗效。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BARS客观分、主观感觉分、主观痛苦分、总体临床评价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各个时间点的时间效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组间效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 0.05)。对不同种类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治疗各时间点的BARS各项目分的分析发现,时间效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05),组间效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 0.05)。米氮平组痊愈率57%,总有效率87%;普萘洛尔组痊愈率53%,总有效率87%, 2组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过程中,米氮平组出现轻度困倦嗜睡1例,普萘洛尔组出现心动过缓1例,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氮平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静坐不能的疗效与普萘洛尔相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和注意,而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不仅可引起心脏骤停及直立性虚脱,更多见的则是各种心电图异常,据国内报道抗精神病药引起心电图异常比例较高为43.33[1]。我们以步长新脑心通预防抗精神病药所致的心电图改变获得良效,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我们将1992~1996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人,按CCMD-2-R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及严重躯体疾患。入院时心电图检查正常。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同时接受步长新脑心通治疗)50例,男4O例,…  相似文献   

11.
祝云龙 《中国药业》2010,19(8):80-81
目的 探讨八珍汤联合利可君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老年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老年患者6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八珍汤联合利可君片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利可君片治疗,在继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升高白细胞的疗效及1个疗程(15d)结束1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疗程结束后1月的复发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八珍汤联合利可君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老年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维思通(Risperdal,利培酮)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对多巴胺受体D2和5羟色胺的5-HT2受体双重阻滞作用,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线抗精神病药物而被广泛使用,同时由于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开始把维思通运用于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符合CCMD-2一R诊断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年龄在10岁~15岁的儿童;排除有躯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本服其它抗精神病药,共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141±0.6岁。病程3个…  相似文献   

13.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指在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锥体外系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面舌颊部、下颌、肢体及躯干出现的快速的、不随意的、无节律的舞蹈样运动和肌张力障碍[1].  相似文献   

14.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指在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锥体外系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面舌颊部、下颌、肢体及躯干出现的快速的、不随意的、无节律的舞蹈样运动和肌张力障碍[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中心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60岁的135例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未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者53例(39.26%),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者82例(50.74%)其中单独用1种精神药物60例(73.17%),联用2种者22例(26.83%),未发现联用3种或以上的情况。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日剂量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慢性乙醇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男患者平均日剂量为(6.80±7.28)mg,女患者平均日剂量为(7.01±5.61)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药物应谨慎,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必需,定期对住院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有助于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兔唇综合征( RS)是一种长期应用药物特别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所致RS的发生率为1.5%-4.4%。RS以口和咀嚼肌的快速、节律性不自主运动为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可能与基底神经节的胆碱能神经递质及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功能失衡有关。RS须与迟发性运动障碍进行鉴别诊断。RS的治疗首选抗胆碱药物,部分患者可换用抗胆碱效应强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7.
张菊花 《北方药学》2019,16(2):65-66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引发心电图改变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120例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按照患者服用药物类型分为3组,即利培酮组、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每组40例。分别在服药2/4/8周之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长期服用利培酮、氯丙嗪和氯氮平都会对心电图带来影响,三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ST-T改变。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对心电图造成影响,应该定期对心电图进行检查,为临床的科学、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陛肌张力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TDt)是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之一。据报道,发生率为2.7%-5.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随意肌自主运动困难,或因自主运动困难所致姿势异常。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持久抑制引起突触后多巴胺受体敏感性过度增高所致或与抗精神病药的抗去甲肾上腺素能效应有关。TDt须与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家族性肌张力障碍、转换症状等进行鉴别诊断。一旦发生TDt应停药,换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其他药物治疗,或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经治疗后症状可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γ-GT增高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附150例对照分析)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王秀英,郑华胜,林文,周春闽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约有30~40%的患者疗效较差。我们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值增高常与使用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20.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作用,检索国外有关文献中临床试验的数据,比较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之间,及各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之间不良作用的差异.非典型药物致锥体外系综合症(EPS)、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率均低于典型药物;一般非典型药物血中催乳激素增高低于典型药物.其他不良作用的发生率可能与典型药物相同.非典型药物引起患者体重增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非典型药物之间,不良作用发生的类型、严重程度均有差异,临床医生选择用药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