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优化最佳b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随访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72例肝脏良性肿瘤和73例恶性肿瘤(共312个病灶)在1.5TMR成像系统上行不同b值DWI(300s/mm2、800s/mm2、1000s/mm2)扫描,获得各组b值的DWI图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分别测量各b值下病变的DWI信号强度、ADC值,比较各b值组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ADC值,并绘制各b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得出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化DWI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最佳b值。结果不同b值组间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良性和恶性病变组ADC值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不同b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70、0.955、0.957(AUC>0.5),且b=300s/mm2时获得的ADC值的诊断效能最大,以ADC值=1.43×10-3mm2/s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3%和89.3%。结论 1.5TMRDWI联合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b=300s/mm2时获得的ADC值诊断效能较高,易于发现更多病灶,高b值时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DWI对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41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800s/mm2),通过DWI图拟合出ADC图,选取ROI并测量其ADC值。结果不同性质子宫内膜病变组的DWI信号虽有一定特点,但无特异性。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13±0.100)×10-3 mm2/s及(1.223±0.225)×10-3 mm2/s,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623,P<0.01),ADC值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826±0.185)×10-3mm2/s。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5%和76.4%。子宫内膜癌的平均ADC值为(0.727±0.102)×10-3mm2/s,内膜肉瘤的平均ADC值为(0.654±0.065)×10-3 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9,P>0.05)。结论 ADC值有助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可准确显示肌层侵犯情况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望成为一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DC值在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良、恶性肿瘤,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800s/mm2,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MRI联合DWI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率较高。12例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2±0.22)×10-3mm2/s,17例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81±0.28)×10-3mm2/s,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在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肺部实性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内实性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行常规MRI和DWI检查,b值为0,500s/mm2,测量病变DWI信号强度(SignalintensitySI)值、同层胸壁肌肉DWI信号强度(SI)值及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同时计算病变SI与胸壁肌肉SI的比值(LMR)。结果 (1)肺部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的ADC值分别为(1.663±0.443)×10-3mm2/s(,1.203±0.234)×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1,P=0.000);良恶性病变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诊断阈值为1.492×10-3mm2/s,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73.1%。(2)肺部良恶性病变的SI、LMR虽有一定差异,但无特征性,无临床意义。结论 ADC值有助于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它可能成为鉴别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囊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胆囊病变患者资料,其中胆囊癌21例,胆囊良性病变25例。手术前均行磁共振DWI检查,b值为0、800s/mm~2。测量病变的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ADC值之间的差异,并运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胆囊癌的ADC值为(1.23±0.19)×10~(-3) mm~2/s,胆囊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93±0.33)×10~(-3)mm~2/s,胆囊癌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t=-8.57,P0.05)。ADC值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ADC值≤1.42×10~(-3)mm~2/s为阈值时,诊断胆囊癌的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92.0%,准确度为91.3%。与病理结果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5。结论 DWI在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女性盆腔附件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女性盆腔附件病变进行常规MR平扫和DWI,表面扩散系数(b值)分别为0和1000s/mm2,测量病变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其中12例同时续行增强扫描。结果:34例附件区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8±0.11)×10-3mm2/s,34例附件区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2.25±0.12)×10-3mm2/s,两组病变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WI有助于对女性盆腔附件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不同b值和测量位置得到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灌注ADC值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肝脏肿瘤进行常规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其中48例肝脏肿瘤同时进行了多期增强扫描。采用表观扩散系数(b值)分别为0s/mm2和1000s/mm2,测量病变整体、边缘及中心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灌注ADC值,分析不同b值时,各测量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结果肝癌、肝脏转移瘤患者病变区的ADC值分别为(1.04±0.36)×10-3mm2/s、(1.46±0.49)×10-3mm2/s;肝囊肿、肝脏血管瘤患者病变区的ADC值分别为(2.38±0.81)×10-3mm2/s、(1.97±0.63)×10-3mm2/s;b值0s/mm2时,肝脏良恶性肿瘤之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灌注ADC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1000s/mm2时,肝脏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区域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灌注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的测量感兴趣区位置,在病灶边缘与中心之间,恶性肿瘤的灌注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良性肿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特别是高b值及灌注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WI在脑转移瘤与恶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9例脑转移瘤和22例恶性胶质瘤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和DW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转移瘤中,10例病灶DWI呈高信号,19例病灶中心DWI呈低信号,恶性胶质瘤中,15例DWI呈高信号,7例未见明显高信号,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实质区ADC值为(0.86±0.23)×10-3 mm2/s和(1.07 ±0.14) ×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3,P=0.085);坏死区ADC值为(2.41±0.47)×10-3 mm2/s和(2.83±0.08)×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6,P=0.001);近瘤水肿区ADC值分别为(1.58±0.18) ×103mm2/s和(1.41 ±0.16)×104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7,P=0.006);远瘤水肿区ADC值分别为(1.59±0.08)×10-3mm2/s和(1.51 ±0.15) ×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7,P=0.096).结论 DWI是脑转移瘤与恶性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过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病灶女性患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MR-DWI),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采用2个b值。并计算乳腺病变的相对ADC值和平均值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b=500s/mm2时,乳腺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60±0.33)×10-3 mm2/s,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01±0.09)×10-3 mm2/s,正常腺体ADC值为(1.68±0.20)×10-3 mm2/s。b=1000s/mm2时,乳腺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58±0.32)×10-3 mm2/s,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0.98±0.17)×10-3 mm2/s,正常腺体ADC值为(1.64±0.22)×10-3 mm210-3 mm2/s。b=500s/mm2或b=1000s/mm2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均比乳腺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低,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b=500s/mm2时,用levene检验乳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ADC值的方差齐性结果,良恶性乳腺病变ADC值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有显著差异。(t=8.23,P0.05)。b=1000s/mm2时,用levene检验乳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ADC值的方差齐性结果,良恶性乳腺病变ADC值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有显著差异。(t=8.01,p0.05)。(3)用配对t检验不同b值下的乳腺病变ADC值研究组:低b值组与高b值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经磁共振检查鉴别中,ADC值是一项可靠指标,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提供了可靠参数,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颈癌(UCC)和正常子宫颈扩散加杈成像(DWI)的特点,研究宫颈癌放化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DWI在UCC诊断及放化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经病理确诊的50例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和横断位DWI (b=600、800、1000 s/mm2)检查,同时收集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或因非宫颈疾病行盆腔MRI检查者40例,对正常子宫颈行常规MRI和横断位DWI(b=600、800、1 000 s/mm2)检查.比较正常宫颈和UCC病灶的ADC值;比较UCC放化疗前后的ADC值.结果:①b=600 ~0 s/mm2,800 ~0 s/mm2,1000~0 s/mm2时,正常子宫颈平均ADC值分别为[(1.799±0.220)×10-3 mm2/s]、[(1.714±0.227)×10-3 mm2/s]、[(1.654±0.223)×10-3 mm2/s],UCC放化疗前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01±0.120)×10-3 mm2/s]、[(0.870±0.133)×10-3 mm2/s]、[(0.840±0.130)×10-3 mm2/s],UCC放化疗后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43±0.225)×10-3 mm2/s]、[(1.470±0.209)×10-3 mm2/s]、[(1.404±0.197)×10-3 mm2/s].②正常子宫颈和UCC放化疗前、后的平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放化疗后ADC值较放化疗前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b值高低影响正常子宫颈和UCC的ADC值,b值越小,ADC值越大.结论:DwI对UCC显示敏感性高,b值选择800 s/mm2和1 000 s/mm2较理想.DWI能够区分UCC和正常宫颈组织,可用于UCC侵犯范围的评价,DWI对UCC放化疗疗效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