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对病变冠脉及狭窄程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12导动态心电图 (12导Holter)对冠心病 (CHD)患者病变冠脉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87例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 ,同期内 (间隔 <1周 )分别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12导Holter检查 ,以CAG作为对照 ,对 12导HolterST段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单支组ST段压低幅度、持续时间在冠脉狭窄≥ 75 %组较冠脉狭窄 5 0 %~ 74 %组增大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②单支组LAD病变 16例 ,ST段压低表现在V4~V65例 ,ⅡⅢavFV5V611例 ;RCA病变 8例 ,ST段压低表现在ⅡⅢavF 1例 ,ⅡⅢavFV5V67例 ;LCX病变 1例 ,ST段压低表现在V5V6。结论 根据ST段压低出现导联、压低幅度和持续时间 ,可以对病变冠脉及病变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初步的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12导联Holter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0%,特异性84%,精确度81.42%,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12导联Holter对冠心病的检出率越高。结论12导联Holter为目前较理想的诊断冠心病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但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3.
常锦梅  马智琳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14-1415
<正>目前确诊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是冠状动脉造影(CAG),但价格昂贵,不易被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DEC)不仅能检测出心律失常,而且能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1]。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70例有胸痛史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现将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00例为对象,患者均接受CCTA检查与DCG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DCG+CCAT联合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0%,100.0%和92.9%。结论 CCTA与DCG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准确率较高,但二者联合诊断则可显著提高检出率,获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及动脉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标准,评价静息十二导联心电图(ECG)、24h动态心电9Holter monitor)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显示: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及诊断指数分别是:ECG为70.0%、66.6%、73.7%、36.6%;Holter为44.0%、86.7%、84.6%、30.7%。认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及局限性,互补利用,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ndial ischemia,SMI)又称静息性心肌缺血,由于其具有隐袭性易被忽视,而SMI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先症,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医78例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12导动态心电图(AECG),统计2种诊断方法对于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包括检出率、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情况、检出例次情况等。结果在78例心律失常患者中,12导AECG检出率91%,常规心电图为63%,2组对比12导AECG检验准确性更高(P<0.05)。12导AECG检出总例次为155次,常规心电图为86次,12导AECG在房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类型中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而二者在心房颤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导AECG检出1种心律失常例次占比低于常规心电图,而检出2种、3种心律失常例次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2导AECG可有效鉴别心律失常心电信号波动,提升心律失常检出率,且对各类型心律失常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老年患者无症状性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检测分析Analysisofdynamicelectrocardiographicmonitoringofsilentandsymptomaticmyocardialischemiainpatie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与无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分别进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检查结果,并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与无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动态心电图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组病例显示,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敏感性较高,在川崎病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0例确诊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与300例存在有胸疼,胸闷等不适症者,但排除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搏数之间的关系和出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不同类型,并总结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24h总心搏量在8W次以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24h平均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而最低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最高心率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慢-快综合征、双结病变以及全传导系统障碍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在24h内持续监测患者心电活动,了解心律失常类型,分析心律失常与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立青  李芸  刘兆英 《海南医学》2009,20(6):114-116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①72%无痛性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②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拈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对蹬车运动(BET)、动态心电图(DCG)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BET与DCG检出缺血型ST段改变的符合性较好;采用本文提出的DCG(2)标准,可提高DCG检出缺血型ST段改变的诊断价值,敏感性高于DCG(1),但特异性保持不变。本文认为运动持续时间与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重新评价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7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5例中252例ECG异常,123例正常;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78例确诊为冠心病,97例除外冠心病;心电图异常的252例有205例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正常的123例有73例诊断为冠心病,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sensitivity)为73.7%,特异度(specificity)为51.5%;心电图的不同改变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意义不同(P<0.001)。异常Q波的96.8%、ST段抬高的90.0%、ST段下移的83.7%诊断为冠心病。[结论]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普通体表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有限,其不同导联所致的不同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 2 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分析 14 8例冠心病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 ,结果显示 ,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 14 1例 (95 .2 % ) ,常规心电图检出 31例 (2 0 .9% ) ,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14 8例动态心电图检出ST-T阳性 6 6例 (44 .6 % ) ,常规心电图检出ST -T阳性 11例 (7.4% )。其中 87例冠心病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对比 ,动态心电图ST -T阳性 49例 (5 6 .3 % ) ,平板试验阳性 2 8例 (32 .1%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提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 动态心电图(DCG)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本文将我院150例冠心病人24hDCG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①对象:系我院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疑为冠心病的150例病人。男性132例,女性18例。年龄49~72岁,平均59岁。②方法:使用双通道DCG系统对全部病例进行24h分析。相当于记录普通心电图的V_1及V_5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DCG)又称Holter监测。它是用随身携带的微型心电监测仪将心脏产生的电位变化记录下来,输入计算机分析处理,然后由激光打印机打印出心电波型及数据。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DCG仪的记录器越来越小,功能也有了很大改进,应用范围也从成人延至儿童。现就DCG在儿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李巧惠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71-1072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它既可以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以见于正常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又因为它发生的机制和病因各异,预后差别很大。本文通过对器质性和非器质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这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24h动态心电图是1957年由美国理学博士Holter发明,1961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可在日常活动过程中长时间(24h)不间断地记录到各种情况下的心电图形,对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的捕获非常有利,为临床诊断较为理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89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结果,73例(82%)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共计232阵次,其中179阵(77.2%)属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SMI),无症状组每阵缺血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有症状组(P<0.001)。179阵SMI中118阵(66%)发生于6~18时,61阵(34%)发生于18~6时;快频率缺血发作(FRI)134阵(74.9%),慢频率缺血发作(SRI)45阵(25.1%)。SMI在6~18时的起始心率明显快于18~6时者,FRI与SRI在ST段压低幅度与缺血时间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89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结果,73例(82%)检出缺血性ST性段改变,共计232阵次,其中179阵属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症状组每阵缺血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有症状组。179阵SMI中118例(66%)发生于6-18时,61阵(34%)发生于18-6时;快频率缺作134阵,慢频率缺血发作45阵(25.1%)。SMI在6-18时的起始心率明显快于18-6时者,FRI与SRI在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