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位梗阻性黄疸S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常见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螺旋CT表现特征,以进一步提高CT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低位梗阻性黄疸123例,良性梗阻7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60例,胆总管炎性病变12例,恶性梗阻51例,其中胰头癌25例,胆总管癌14例,壶腹癌12例.结果胆总管结石中有52例显示"新月征"或"靶征".胰头癌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胆总管癌中有9例见胆总管腔内明显均匀强化的结节.12例壶腹癌中有9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充盈缺损,明显强化.良性低位梗阻中肝内胆管和胆总管轻、中度扩张分别为51例和65例,51例肝内胆管呈竹节状扩张,49例肝内、外胆管扩张不成比例;恶性低位梗阻中36例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43例肝内、外胆管成比例扩张.结论 SCT扫描在低位梗阻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肝肾功能的保护及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明炜  韦军民 《中国医刊》2002,37(12):12-14
黄疸是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 (>3 4μmol/L或 >2mg/dl) ,且持续一定时间 ,致使巩膜、软腭、皮肤、粘膜、体液染成黄色和尿色深黄等的临床病症。临床上 ,通常将肝外梗阻引起的黄疸称为外科黄疸 ,其原因有胆总管或肝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和乏特壶腹癌等。外科黄疸 90 %~ 95 %是由结石和肿瘤引起 ,其余为少见疾病。肝外胆管梗阻后 ,梗阻近侧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 ,胆管逐渐扩张 ,最后累及毛细胆管而引起连接体破裂 ,胆汁经肝细胞膜间隙反流至肝窦 ,致使血液中直接胆红素增多。外科黄疸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涉及的脏器是多方面的 ,包…  相似文献   

3.
邓学东 《当代医学》2009,15(26):72-73
梗阻性黄疸由肝内或肝外胆管的梗阻所致,可发生在肝细胞至壶腹部之间的任何部位。肝外胆管梗阻属于外科性黄疸。超声检查具有安全、便捷、准确、价廉等特点,能较完整地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方面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胆汁淤积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胆管梗阻引起的组织及血中胆汁潴留。临床上以黄疸为主要表现,常伴有皮肤瘙痒和心动过缓。根据病因可分为肝外梗阻性胆汁淤积和肝内梗阻性胆汁淤积。肝外梗阻性胆汁淤积的梗阻部位在肝外,主要涉及左右肝管至Vater壶腹之间的胆管。胆管结石是最为常见的病因,如结石嵌顿,梗阻部位多在Vater壶腹。胆管炎症造成的狭窄也是梗阻性胆汁淤积较为常见的病因,多由原发病胆总管结石引起。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也能引起梗阻性胆汁淤积,但单纯累及肝外胆管者仅占15%,多为肝内外胆管同时受累。另外Vater…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34例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良性病变17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术后胆管狭窄3例、胰腺炎3例;恶性病变14例,其中胆管癌4例、胰头癌6例、壶腹部癌1例、胆囊癌2例、胆管癌合并胆囊癌1例。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结石在CT表现有高密度或等密度结石影。胆总管型形成"晕环征"或"新月征",良性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而引起胆总管下段狭窄,逐渐均匀变细,终止胰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部位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或"截断征"、"双管征"、软组织肿块及淋巴结肿大、腹水。结论CT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梗阻水平判断及良恶性判断较准确,是诊断梗阻性黄疸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10029)王学浩梗阻性黄疸按其胆管阻塞部位不同分为肝外梗阻性黄疸和肝内梗阻性黄疸。肝外梗阻是由于各种机械性原因引起肝内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阻塞所致。此种情况多半需手术治疗,故临床上又称为"外科黄疸"。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超声诊断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超声影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胆系肝外结石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7例,其中,胆囊癌2例,肝外胆管癌3例,原发性肝癌5例,壶胰癌3例;胆管扩张7例,其中,肝内胆管扩张3例,肝外胆管扩张4例;胆总管内病变引起的梗阻7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超声诊断与手术证实符合62例,符合率92.5%。结论:B超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方便、无创、快速,对局限性占位、结石、先天性畸形等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梗阻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疽的鉴别敏感而准确。在干扰严重致使显示不清或者无明确结石、肿瘤时,B超能发现一些间接征象,明确部分病情,为进一步针对性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于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方案,鉴别是肝内梗阻还是肝外梗阻,临床上根据病史和体征的表现、各种生化酶类的测定,仍不易判断黄疸的类型。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有助予鉴别黄疸的类型,为治疗黄疸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组对5例黄疸病人,采用日本 chiba 细针经右侧胸壁径路作 PTC,证实胆管结石1例,壶腹癌3例,胆总管半肿1例,对壶肤癌行胆肠架桥内引流术,胆总管半肿行 Roux-y吻合术。对鉴别肝内外源性黄疸,静脉造影诊断胆道病变困难,证实肝内外结石作为适应症,但对凝血机制障碍,心肝肾功能衰竭,碘过敏者可作为禁忌症。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其病变范围涉及肝脏、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及胆管周围等部位.梗阻性黄疸按病因可分为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其中良性梗阻主要是指肝内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致胆汁排出受阻;而恶性梗阻主要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较多,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早期诊断困难较大,正确判断梗阻部位、发病病因并辨别良、恶性梗阻是决定治疗方针和判定预后的重要证据,现对其外科治疗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82例急性胆管炎患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5例胆管癌、7例胰头癌、、7例壶腹癌、2例原发性肝癌伴肝门淋巴结转移行内镜下塑料支架(ERBD)或金属支架内引流(EBMSD)。结果ENBD患者1周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O.05),75例患者均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PT)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21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13例成功行ERBD术,5例行EBMSD治疗,术后胆红素明显下降(P<O.01),2例胰头癌、1例壶腹癌患者转外科成功切除肿瘤。结论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于昊  于福禄  徐宏伟  乔辉  孙继忠 《吉林医学》2009,30(21):2575-2576
目的:探讨超声对黄疸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超声检查的84例黄疸患者结合肝功能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内科性黄疸63例(急性肝炎40例,慢性肝炎4例,肝硬化伴腹水7例,肝硬化伴肝癌4例,急性细菌性胆管炎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例),外科性黄疸21例(胆总管结石9例,胆管癌3例,胰头癌4例,胰头炎症1例,壶腹癌2例,胆总管末端梗阻性病变2例)。结论:超声根据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能够快速做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 (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管成像上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肝外胆管的走行、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仪器检测75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测量胆管内径,观察胆管内回声,做出初步诊断,以后行治疗性ERCP检治,以取出结石或手术病理为最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752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B超探及梗阻性胆管扩张,治疗性ERCP及手术证实符合率90.96%,其常见的原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道狭窄及胆管癌、壶腹肿瘤、胰头肿瘤等。结论:高分辨率实时超声可以完整显示肝内外胆管且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对病变的部位、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显示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ERCP术前肝外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 (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管成像上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肝外胆管的走行、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和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中肝内梗阻性黄疸,仅占梗阻性黄疸的2%~3%,其特点是由于肝内胆小管的弥漫性病变所致,无明显肝外胆管阻塞,包括胆汁淤滞型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药物性肝炎等,临床上也称之为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属内科梗阻性黄疸,不宜手术干预;肝外梗阻性黄疸多指肝门部肝管汇合部以下的胆管梗阻,可通过有创干预,包括外科手术才能解除的黄疸,因此也称作"外科黄疸".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胆道本身或周围脏器的病变以及先天性异常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是指左右肝管及其以下胆管因种种原因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后胆汁排泄不畅,因胆汁淤积致整个胆道系统内压显著增高,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出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这种黄疸常需外科手术治疗,也称为外科黄疸。 梗阻性黄疸常见的病因为胆管结石、胆管及壶腹部肿瘤、胆管炎症和狭窄、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等。梗阻性黄疸可影响肝、肾和消化道机能及免疫功能等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及病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上午空腹检查法对79例肝外阻梗性黄疸进行超声显像检查。结果 最后诊断为(1)梗阻部位:肝门区4例,胆总交上段梗阻23例,胆总管下段梗阻52例。(2)梗阻原因:胆道结石40例,胰头Ca18例,胆管Ca6例,壶腹肿瘤、胆总管囊肿、肿块压迫各3例,胆总管蛔虫、胆总管狭窄各2例,十二指肠乳头Oddiss括约肌狭窄、化脓性胆管炎各1例,超声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的符合率为95.7%(77/79);诊断梗阻病因的符合率为86.1%(68/79)。结论 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对胆总管下段的显示——低位性梗阻的病因,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8.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其病变范围涉及肝脏、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及胆管周围等部位。梗阻性黄疸按病因可分为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其中良性梗阻主要是指肝内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致胆汁排出受阻;而恶性梗阻主要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40例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其中胰头癌4例,壶腹癌5例,胆管癌6例,胰腺转移瘤1例(术后证实),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炎7例,胆总管术后梗阻1例。结果 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肝总管、胆囊及胆总管扩张,表现“软藤征”、“截断征”、“双轨征”、“靶征”。结论 CT对梗阻水平的判断及良恶性判定较准确。  相似文献   

20.
梗阻性黄疸在腹部急症中是较常见.本文总结了5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CT图像,对个部位梗阻的CT征象和产生的疾病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梗阻的原因可按4个部位来分析.(1)肝门区;(2)胰头区;壶腹周围区.每个部位的CT征象都有所不同,引起的疾病也不完全相同.在肝门区常见的疾病主要有5个.胆管癌、胆囊癌、近肝门区肝癌,其它部位癌症肝门区淋巴结转移和胆道结石;在胰上段常见的疾病是胆管癌;在胰头区主要的疾病有3个.胰头癌、胆管结石和胆管癌;壶腹周围区常见疾病是壶腹周围癌.CT对各部位疾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且无痛苦、无损伤、诊断迅速,病人也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