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血管病变常位于肢体远端,因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而致临床症状不明显,当出现糖尿病足症状时,截肢常不可避免。我院内分泌科与心血管科合作,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科指导下,于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开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闭塞性病变8例(16条肢体)。为进一步探讨其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闭塞性病变的价值及适应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导致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发病逐年增高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缺血的疾病,严重者最终导致截肢[1]。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血运重建,其中血运重建包括导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支架腔内成形术(PTA)技术逐步成熟,且其有效、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E—MR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进行CE—MRA检查.并使用MIP等后处理方法分析。结果:24例MRA检查成功,本组患者显示右侧髂外动脉闭塞2例.腹主动脉狭窄2例,闭塞2例;股动脉狭窄4例,闭塞2例;胴动脉狭窄5例,小腿动脉狭窄3例,闭塞4例。其中1例由于患者不配合导致检查失败。结论:利用CE—MRA可直观、全面的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造影确定动脉闭塞部位,15例采用经皮动脉穿刺方法,24例采用显露切开方法。在血管造影监测和导丝的导引下缓慢将超声消融导管插入到闭塞动脉的斑块和血栓处,通过超声发射器向导管尖端释放高能低频超声能量进行消融。分别取材超声消融前后动脉闭塞部位的动脉血管做病理学分析;在高倍显微镜下测量超声消融后局部动脉血内斑块的最大直径。结果:39例患者中37例闭塞的动脉经超声消融后管腔明显变宽,有12例患者术中超声消融后接受动脉内血管支架治疗,有4例术后发生脚趾急性缺血症状,35例随访患者中血管通畅率达83%,再闭塞率为17%。超声消融治疗前后采样的动脉血管组织学对比变化明显,超声消融治疗后采集的血样分析最小斑块直径显示最小微粒为7μm,最大微粒为200μm,其中22例微粒为7~9μm,有12例微粒为10~100μm,有5例微粒达200μm。结论:血管内超声消融可以有效地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血管内斑块和血栓。  相似文献   

5.
杨华 《保健医苑》2008,(10):24-25
<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大、中动脉,多见于腹部大动脉的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最新统计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6.
张蓓  黄梅  于国涛 《职业与健康》2002,18(9):128-129
我院血管外科自1998~2001年应用巴曲酶(Batroxobin由日本东菱公司生产,以下称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5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在52~84岁之间,平均68岁。均经血管多普勒检查、血管造影及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为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其中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2例,合并陈旧性脑梗塞4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9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35例,静息痛者13例,慢性缺血性溃疡6例,足趾坏死2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病的重要因素[1]。若在本病的早期即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可以防止糖尿病足的严重后果。2003年8月~2005年3月,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一期患者32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全部6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均为一期下肢动脉病变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草案)》之临床分期一期(局部缺血期)的标准[2]:下肢麻…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的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下肢动脉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溃疡、坏死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下肢动脉闭塞与其他原因(如Buenger病、胭动脉压迫综合征等)导致的下肢动脉闭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其常合并心、脑、肾血管病变,并以高龄为其特点。这与高龄人群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往往具有较长的吸烟史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下肢动脉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溃疡、坏死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临床疑有ASO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数据在ADW 4.2工作站分析,行容积再现(VR)、最大强度投影(M 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VE)、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1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26例患者术中所见与MSCTA一致。结论 64层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临床疑有ASO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数据在ADW 4.2工作站分析,行容积再现(VR)、最大强度投影(M 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VE)、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1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26例患者术中所见与MSCTA一致。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胭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2月-2007年5月,经胭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5例。结果5例病人下肢动脉均完全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0%,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1年累计开通率分别为80.0%和60.0%,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胭动脉逆行内膜下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长段硬化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9例(35条肢体).其中27条肢体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成形术,8条肢体行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32条肢体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其中3条肢体同期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3条肢体加行股-股动脉耻骨上转流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为0.63±0.17,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随访6~36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2.9%(29/35),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方式灵活,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减少,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4.
76岁的李伯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双脚冰凉的情况,下肢乏力,行走一段路后就要停下来休息,不时还会出现腿痛,行走距离也越来越短,从以前每次200米甚至缩短到了20米。最近1周,李伯的右下肢疼痛突然加重,于是告诉儿子腿痛得厉害。儿子发现李伯的脚趾已经发黑、溃烂了,赶紧送李伯来医院就诊。经过接诊医生的详细检查,李伯被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做介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观察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5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置入治疗并进行护理以及术后定期复查,了解术后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本组45例老年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再通43例,再通率95.55%,再通患者术后0.5、1、2、3年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5.02%、86.78%、78.35%、67.26%。结论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实施支架介入治疗有效。术后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睡眠明显好转。故术前加强患肢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促进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患者临床获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旁路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患肢畅通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6)h、住院时间(9.3±2.5)d及术后ABI指数(0.54±0.1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2±0.7)h,(16.0±8.2)d,(0.47±0.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腔内介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患肢血运,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明确各项观察和重点护理的指标。方法:对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PTA或血管内支架腔内成形术围术期的患者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到出院指导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经系统护理,术后40例顺利康复。结论: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期间,采用不同球囊治疗方案,对患者最终疗效、治疗安全性的影响差异.方法:采用分组对照原则进行研究项目设计,研究项目开展、终止时间分别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研究资料均为院内需接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患者,共抽选17例,依照球囊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n=9)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闭塞的再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闭塞患者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12±3)个月.肢体存活率71.4%(15/21),截肢率28.6%(6/21),9例最后通过股深动脉供血的患者肢体全部存活.结论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内膜增生或流人道及流出道的狭窄闭塞,再手术前应仔细分析闭塞原因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股深动脉重建对于人工血管闭塞的再手术治疗非常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reoperation on blood vessel prosthesis occlusion after arterial bypass graft in lower limbs. Metho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21 patients with reoperation on blood vessel prothesis occlusion after arterial bypass graft in lower limbs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6-36 (12 ±3) months. The limb salvage rate was 71.4%(15/21) ,the amputation rate was 28.6% (6/21). All 9 limbs that underwent revascularization from deep femoral artery reserved. Conclusions Endomembrane hyperplasy, occlusion of the inflow and outflow tracts are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occlusion of blood vessel prosthesis after arterial bypass graft in lower limbs. Appropriate procedures should be based on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occlusion reasons. Profundaplasty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hose who are treated by reoperation on blood vessel prosthesis occlusion in lower limbs.  相似文献   

20.
金花 《现代养生》2014,(20):190-19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5%,截肢率2.5%,死亡率2.5%。另外,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确,需进一步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