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脉浮紧而数是麻黄汤证的常见脉象,此脉象表明,寒邪外束,腠理闭拒,卫阳郁遏不得宣泄,病机重点已从寒邪外束向肤表阳郁转化,发热成为主要证状之一。脉浮紧固然可以应用麻黄汤,而脉但浮,虽不紧,但也不弱者,也可以应用麻黄汤。这两个方面提示了麻黄汤临床应用的活法。后世一方面称麻黄汤为开腠发汗之良剂,一方面又束之高阁,这是由于若干不应有的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麻黄汤始载于《伤寒论》,系辛温解表的祖方。方剂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二次温服,微汗为度。本方具有解散风寒,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能,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毛窍闭塞,腠理闭塞,  相似文献   

3.
对于《伤寒论》中的桂枝汤与麻黄汤的适应证,大都认为,"有汗"用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但实际上并非简单的"有汗"用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通过条文之间的对比研究,能够发现仲景在运用桂枝汤和麻黄汤时根据的并不是"有汗"或"无汗",而是正气的"强"与"弱"。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46条云:“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从行文语气看,“阳气重故也”当是对前文的解释。此条是风寒之邪束于肌表的麻黄汤证,为何解释为“阳气重”呢?  相似文献   

5.
1 治太阳病伤寒麻黄汤乃开表逐邪发汗之第一峻剂,是《伤寒论》治太阳病伤寒证的主方,是证风寒束表卫闭营郁,即所谓“表实证”,用麻黄汤以开腠发汗使营卫调和。“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是仲景阐述麻黄汤治太阳病伤寒的主要条文,它明确指出了麻黄汤证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麻黄汤证脉象析疑刘承哲王惠琴刘炜(安徽省灵璧县虞姬医院234200)关键词:《伤寒论》;麻黄汤证;脉象中图法分类号:R222.16麻黄汤是《伤寒论》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证的方剂。关于该方之脉象,大多根据第46条认为是脉浮紧。本文就《伤寒论》有关内容结...  相似文献   

7.
<正> 仲景方麻黄汤,被伤寒学名医柯琴喻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是方剂学解表剂中的重点要方。经古今医家的不断实践,其使用证不断拓新,使此方流传千古而不衰。兹将笔者新得浅述如次,请指正。 (一)、辨证述妥 应用本方,以恶寒而喘,无汗发热,脉浮紧为辨证要点。有人治小儿外感发热167例的经验认为,辨症的关键是无汗,并取得了94%的总有效率。《中医方剂多选题库》也将“外感风寒,证见恶寒发热,头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 ,麻黄汤为治疗太阳表实证而设 ,为祛邪剂。然细研经诣 ,麻黄汤同时具有扶正作用。就此 ,略陈己见。1 细研经诣“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是中医学对发病的认识。内伤诸证的这一发病观已被公认 ,外感表证的发病也同样如此。纵观《伤寒论》全书 ,不论是发病、治疗 ,还是预后 ,仲景无一不强调正气的作用 ;不论扶正 ,还是护正 ,总以恢复人体正气 ,祛邪外出为宗旨。麻黄汤在《伤寒论》中为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 ,就其病机而言 ,太阳主表 ,为一身之外藩。凡外邪袭人 ,必先于表。如果正邪交争 ,卫气相对偏虚 ,一时不能固护肌表 ,造成“腠理…  相似文献   

9.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药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相似文献   

10.
11.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性、多发性难治疾病,其病机为多种炎性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超敏反应性炎症,世界各国的发病率为1%~13%不等,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4%[1].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炎和支气管扩张剂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毒副作用较大.祖国医学在治疗哮喘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尤其是传统经方治疗更具潜在优势,"医圣"张仲景所创之麻黄汤、桂枝汤及其合方为较早治喘基本方,为了进一步研究,现将近十年相关资料总结整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麻黄汤治疗高血压合并感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某某,男,70岁,形体魁伟,退休工人。因原发性高血压6年,近1周加重,以高血压病头痛于1996年元月26日来诊。就诊前5天,因晨练着衣少受凉出现全身恶寒发热、无汗、关节酸痛、微喘,舌苦薄白,脉浮紧,渐至头昏头痛加剧,经用降压药物(降压灵、利血平片剂)治疗几日无效,反致站立行走不稳,时测血压24.8/14.7kPa。中医辨证系风寒来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宗《伤寒》法拟辛温发汗、宣肺争端之麻黄汤:麻黄gg,桂枝gg,杏仁gg,甘草gg。服上方2剂后,患者周身汗出,自诉头身清爽恶寒发热及关节酸痛症均除,气喘亦明显减轻,测血压…  相似文献   

13.
麻黄汤临床及药理研究近况任利(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麻黄汤/药效学,综述麻黄汤出自《伤寒论》,方中麻黄配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麻黄伍杏仁、一以宣肺散邪,一以肃肺平喘;炙甘草既能调和亘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  相似文献   

14.
谈“麻黄汤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麻黄汤禁例”裴永清(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麻黄汤,汗法禁例在(伤寒论)太阳病篇中,有9条原文是论述不可用发汗法治疗的病证:即49条的“尺中脉微”、第50条的“尺中迟”、第83条至89条的“咽喉干燥者”、“淋家”、...  相似文献   

15.
三越麻黄汤提取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三越麻黄汤的提取工艺进行初步优选。方法:分别以橙皮苷、甘草酸、氯仿浸出物以及麻黄碱、85%乙醇浸出物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及均匀试验.设计优选了三越麻黄汤的醉提工艺和水提工艺。结果:优选出的醉提工艺为:以80%的乙醇为提取溶媒。回流3次。每次1.5h,每次加醇量为处方药材量的8倍;水提工艺为:煎煮2次.每次2.5h.每次加水量为处方药材量的16倍。结论:最优提取工艺条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射干麻黄汤 ,出自《金匮要略》 ,为仲景首创 ,由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 9味药组成。用来治疗“咳而上气 ,喉中水鸡声” ,属寒饮郁肺的咳喘证。发表 ,降气 ,润燥 ,化痰四法 ,集于射干麻黄汤一方。近年来 ,有关射干麻黄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报道很多 ,但对其辨证施治及药理机制的探讨报道零散不全。鉴于此 ,有必要将其临床应用与最新研究动态 ,加以总结 ,以期使之更加准确、有效、广泛的服务于临床和科学研究。1 临床研究1 .1 支气管哮喘 李雅琴[1] 以射干麻黄汤为基本方 ,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 39例 ,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治疗哮喘的临床有效方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W 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用卵蛋白致敏的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第二天,分别灌服麻黄汤14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各组大鼠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cAMP/cG IdP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哮喘模型大鼠血浆中cAMP含量显著降低,cGMP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麻黄汤大剂量组能使cAMP含量回升,cGMP含量下降,cAMP/cGMP比值升高(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P<0.01)。结论:提示麻黄汤可以通过调节cAMP/cGMP的失衡,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并抑制介质释放而发挥其平喘作用,这为该方治疗哮喘提供了分子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肖笃凯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50-1151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黄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婴幼儿喘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丙酸培氯米松、沙丁胺醇、溴化异托品氧气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注射,伴发感染者,据血象及C反应蛋白应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及其他对症处理;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黄汤口服,疗程5d-10d.观察2组有效率、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黄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麻黄汤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黄汤是治疗哮喘的传统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卵蛋白致敏的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