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鼻部骨折的影像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丽锋 《吉林医学》2009,30(21):2616-2618
目的:探讨鼻部骨折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相对应的诊断学价值,以便采用更合理的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搜集鼻部骨折病例分三组进行讨论,比较其影像效果。第1组:鼻骨X线侧位片检查后随即进行CT改良冠状位扫描的病例52例;第2组:同时进行鼻骨改良冠状位和横断面扫描的病例34例;第3组:鼻骨改良冠状位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的病例48例。结果:鼻骨侧位片仅能检出51.9%的鼻部骨折,漏诊、误诊率非常高;鼻骨改良冠状位+横断面扫描诊断最准确,但费用高,照射剂量大;鼻骨改良冠状位+三维重建诊断准确、立体感强、易理解且不增加照射剂量,但费用较高。结论:单项检查中鼻骨改良冠状位扫描诊断价值最高,是鼻部骨折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或鼻区复合性骨折,应辅以三维重建或横断面扫描。  相似文献   

2.
林东升  李群  李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6):1640-1640
鼻骨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诊断鼻骨骨折常规摄取鼻骨侧位片,但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鼻骨冠状位扫描,可以显示断端移位情况和鼻骨解剖结构,笔者根据日常工作经验,现介绍两种鼻骨冠状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鼻部外伤性骨折的准确诊断和有效的复位方法。方法 对640例鼻部外伤病人的鼻骨x线侧位摄片(其中171例同时做鼻部CT水平位扫描)等资料进行分析:双侧鼻骨骨折256例,单侧鼻骨骨折294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20例,鼻骨、上颌骨额突复合骨折23例,鼻骨、鼻中隔复合骨折31例,鼻骨、上颌骨额突、鼻中隔复合性骨折16例,手法复位595例。结果 586例复位满意,9例较差。结论 x线鼻骨摄片只能诊断双侧鼻骨同时骨折,而单侧鼻骨骨折错位不严重,上颌骨额突骨折,筛骨垂直板骨折CT扫描均能清楚显示,鼻骨复位钳、枪状颞仍然是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鼻骨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诊断鼻骨骨折常规摄取鼻骨侧位片.但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鼻骨冠状位扫描,可以显示断端移位情况和鼻骨解剖结构.笔者根据日常工作经验,现介绍两种鼻骨冠状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5.
鼻骨骨折CT扫描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CT扫描检查准确诊断鼻骨骨折及上颌骨额突损伤情况以及时给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患者取冠状位及侧位扫描,用美国GE-sytec 3000型全身CT,层矩3mm,层厚3mm进行扫描,结果:36例鼻骨模断骨折,10例细微裂缝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4例有未见折骨折,结论:利用CT扫描对鼻骨细微骨折及错位情况,对鼻骨周围组织结构能清楚显示,准确及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6.
鼻骨骨质较薄,容易发生骨折,临床医生常规根据外伤史、触诊检查和x线摄影鼻骨侧位片进行诊断,但由于鼻骨两侧对称,在侧位片上因影像重叠和局部软组织肿胀等原因常常导致漏诊。因此,笔者对临床及DR检查怀疑鼻骨骨折或鼻骨骨折不明显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骨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 ,诊断鼻骨骨折常规摄取鼻骨侧位片 ,但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鼻骨冠状位扫描 ,可以显示断端移位情况和鼻骨解剖结构 ,笔者根据日常工作经验 ,现介绍两种鼻骨冠状扫描方法。1 材料与方法美国GElightspeed 8层螺旋CT ,16例鼻骨平片疑有鼻骨骨折的  相似文献   

8.
CT轴、冠状位扫描鼻骨及三维(3D)重建,对于显示外鼻骨性支架(鼻骨)骨折及软骨性支架的改变,清晰直观,可弥补鼻骨X线侧位片的不足[1].现对笔者所在医院60例CT诊断的鼻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冠状位螺旋扫描及2D、3D重建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后处理功能在鼻区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3例鼻部外伤进行冠状位薄层螺旋CT扫描,层厚1~2mm,pitch1.0,扫描后进行2D及3D重建观察,同时与鼻骨X线侧位片对照。结果CT检查检出鼻骨骨折47例,上颌骨额突骨折39例,鼻中隔骨折24例,鼻骨间缝增宽6例,鼻上颌缝增宽18例,而X线侧位片仅发现32例鼻骨折。结论冠状位螺旋CT扫描及2D、3D重建对鼻区骨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研究提高鼻外伤影像学检查诊断率。方法 :对 49例鼻部外伤者同时作X线鼻骨侧位像、冠状和横断CT扫描。以冠状 +横断CT扫描的结果为准 ,比较了各种检查方法之间对鼻部外伤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两种CT扫描合用的诊断效果最好。结论 :在鼻部外伤的影像学检查中仅作鼻骨X线侧位片是不够的 ,为了解有无鼻骨或 /和上颌骨额突骨折应首先作鼻部冠状CT扫描 ,如条件许可 ,可加作鼻部横断扫描。  相似文献   

11.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和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鼻骨正常变异的认识。方法80例鼻骨骨折病人,均做鼻骨CT横断面、冠状面和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全部诊断正确,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诊断65例,阳性率为81%。80例CT诊断的骨折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5例(占44%),粉碎性骨折12例(占15%),复合性骨折33例(占41%)。在18例健康志愿者的鼻骨CT检查中,发现2例鼻额缝缝间骨和1例鼻骨尖的“鹰嘴样”变异,其发生率为17%(3/18)。而CT均清晰显示骨折存在;18例健康志愿者中有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鼻骨变异。结论CT扫描在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煤工尘肺大阴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对比分析确诊的尘肺大阴影病人的X线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 42例尘肺大阴影中CT检出直径10mm的融合结节和团块影42例,X线胸片检出40例,CT检出尘肺并发肺气肿38例,X线胸片检出24例,CT检出尘肺并发肺结核16例,X线胸片检出肺结核12例,CT检出尘肺并发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大或钙化4例,X线胸片检出2例。结论螺旋CT显示尘肺大阴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的检出优于X线片,对尘肺大阴影的正确,综合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良、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胸部X线平片和CT表现,提高良、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方法: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60例均行胸部正、侧、斜位片检查,53例行CT(30例CT增强扫描,10例CT靶扫描),2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恶性肺结节(52例)表现为边缘分叶或(和)毛刺征,结节密度不均匀,有空泡征或(和)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中征,模糊绒毛影,CT增强有明显强化。良性(8例)表现为边缘光滑而锐利,密度较高而均匀,结节中可见钙化,CT增强无或轻度强化。结论: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X线平片。对X线平片诊断出的恶性或疑似恶性病例应行CT,可提高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和X线平片在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指关节病变的作用。方珐:17例RA患者双手指关节同时行高频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结果:X线平片显示43个关节肿胀,53个关节有骨侵蚀。超声可清晰显示RA指关节58个关节积液,69个关节骨质侵蚀,34个关节滑膜增生,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显示RA指关节14个关节滑膜血管过度形成(血管翳)。在RA骨质侵蚀和关节积液/肿胀病变的检出上,两种检查方法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发现RA早期的滑膜增生等病变,对于临床怀疑RA且X线平片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行双手超声,这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陈刚  吴小候  尹志康  何云锋 《重庆医学》2011,40(33):3357-335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尿路重建在急性肾绞痛诊断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26例急诊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CT组(67例)和静脉尿路造影(IVU)组(59例),CT组行多层(16层或64层)螺旋CT平扫联合尿路重建,IVU组行相关准备后行腹部X线平片(KUB)联合IVU检查.在明确诊断为输尿管梗阻或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16.
曾令国  金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26-1928
目的:探讨胸背部骨折X线漏诊的有关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胸背部骨折漏诊病例,就其X线检查漏诊的有关因素及预防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肋骨骨折漏诊27例,胸椎棘突或横突骨折漏诊4例,肩胛骨骨折漏诊1例,胸骨骨折漏诊1例。漏诊原因有阅片不细致8例,摄片技术原因12例,骨折部位隐匿或骨折对位好而漏诊13例。结论:摄片质量、阅片水平、机器设备等均可导致胸背部骨折的漏诊,对临床高度疑有骨折的病例应进一步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CT引导下穿刺活检和临床随诊证实的63例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资料并与平片对比。结果:①由于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结合平片能提高骨病变的定位准确率。本组病例CT结合平片的定位准确率为100%。②CT能早期发现病变。6例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CT扫描发现了病灶。③CT能提高骨病变的定性准确率。本组病例的定性准确率为90%(57/63),对某些骨病变CT能判断其病变的生长方式,扩展方向,对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资料。④CT结合平片必要时行CT引导下骨穿活检是很有价值的骨病诊断方法。6例CT和平片难以定性的病灶,CT引导下骨穿5例最终确诊。结论:CT对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价值。但不能取代X线平片,二者结合,再辅以CT引导下骨穿活检,完全可满足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问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中双能量减影技术(dual energy subtraction,DES)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在病人自愿、病情需要的情况下,对79例病人的鼻咽部、喉部、气管、胸部及腹部(含胆系、泌尿系及消化系)等部位做DES检查。由3名以上有经验的医师共同进行阅片,比较分析标准片、减影后软组织片及骨片组织片,对病变进行比较性诊断。结果接受鼻咽部DES检查者8例,5例显示病变;胸部46例中,检出阳性45例;腹部10例中,检出阳性8例;气管10例、胸腰椎10例均检出阳性;5例阴性患者的CT结果为阳性。静脉肾盂造影和胆系T管造影各2例,为对正常人的尝试性检查。结论双能量减影主要适用于骨骼、咽喉部、气管及肺部病变微小结节性病灶,并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对腹部与鼻咽部检查优于平片。但造影中应用DES无明确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桓  黄河  刘翔  左伟  张振强 《安徽医学》2008,29(1):26-28
目的分析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35例行Ladd术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患儿,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腹部平片检查,16例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12例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33例患儿合并中肠扭转,33例患儿存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2例放弃治疗。结论肠旋转不良易并发急性肠扭转,肠梗阻,口服和灌肠的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最可靠依据。Ladd式手术是本病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回顾分析了1463例骨折病人的X线平片和CT表现,其中隐匿性骨折37例(2.5%),均为CT扫描所发现。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它可以克服平片重叠影的影响以及患者体位所限不易显示骨折的缺点。对有外伤史、临床疑有骨折而平片显示阴性时应进行CT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