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维生素K是在植物中发现的维生素K的主要形式。维生素K是脂溶性的。人体中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食物,绿叶蔬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K;人肠道可以合成维生素K,这可以作为维生K的部分补充。维生素K主要在回肠吸收,其吸收有赖于胆汁酸盐和体内脂肪吸收的正常状态。维生素K体内贮存并不充裕,正常人在饮食中缺乏维生素K情况下,体内维生素K的贮备将在1周内被耗掉,但通常不引起症状,因肠内菌丛合成的维生素K可以保证维生素K依赖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K是人工合成水溶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表明,维生素K不仅可用来防治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而且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拟将近年来国内有关维生素K的作用及临床应用范围方面的进 展作一综述。 临床应用 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所致的疼痛:动物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K具有良好的镇痛、平咳止喘作用,对缓解内脏绞痛、血管性头痛和癌肿性疼痛,辅佐治疗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及百日咳等呼吸道疾惠疗效肯定;同时维生素K也是一种较好的保肝药物,治疗急,慢性肝炎效果满意;应用维生素K治疗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性疾患、银屑病、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和肌营养不良等疾病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维生素K1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K1(Vitamink,Phytomenadione)为奈醌类化合物,来源于多种植物中,食物、绿色疏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1,主要在回肠吸收,其吸收有赖于胆汁酸盐和体内脂肪吸收正常状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生儿,小婴儿出血性疾病与维生素K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儿科临床工作者的密切关注。现将Vit.K临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综术如下。1Vit.K的药理作用和代谢过程Vit.K是一类具有叶绿酵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素配衍生物。其是许多Vit.K液赖因子中谷氨酸残基转化成r-羧基谷氨酸残基过程的必需因子。淡化后的r-羧基谷氨酸具有更多的Ca结合位点,能与G特异结合,并在Q介入下与磷脂结合,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常见的Vt.K依赖蛋白有凝血因子11、皿、IX、X和抑制凝血反应的蛋白:C蛋白及S蛋白。各种Vit.K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a一甲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汇总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维生素K 1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1989-2008年关于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国内外文献,对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 结论医生及药师应该对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K1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同时具有解痉作用,在外科广泛用于各种手术后出血预防、消化道出血、胆道结石、泌尿系结石等治疗,是一类用药前不需要做过敏试验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46例中男32例,女14例,男女之比16:7,发病年龄生后24小时以内10例;生后1~7天28例;生后8天以上8例,母乳喂养40例,母乳和牛乳混合喂养6例,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及外伤史,出生后未接种维生素K预防剂量18例,接受维生素K预防剂量28例。  相似文献   

10.
肌注维生素K1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总结横县推广新生儿一次性常规肌注维生素K1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横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1997年~2 0 0 2年儿科住院病人中婴儿维生素K缺乏病人的资料以及全县婴儿死亡报告病例中诊断为维生素K缺乏死亡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维生素K3的生产工艺.方法:通过比较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结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2-甲基-1,4-荼醌(2-MNQ)与NaHSO3的物质的量比为1:1.5;m(2-MNQ):V水/(g/ml)=1.5;m(2-MNQ):V乙醇/(g/ml)=4.0;反应温度为52~55℃;反应时间为1h),维生素K3的收率稳定在75%以上.结论:本研究为维生素K3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K1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倍受炎注,但某些问题仍需澄清。其最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可能并非过敏.而是类过敏反应、维生素K1说明书表述的剂量可能过离,既造成了浪费,又为不良反应提供了基础,建议降低.补充维生素K1的给药途径应首选口服,其次注射。肌内注射有吸收不规则和肌肉刺激性的缺点。因此,应进一步对维生素K1评价,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江小四  程钢  谈超 《安徽医学》2014,(3):275-277
目的:探讨维生素K1注射液分别在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输液中与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卡络磺钠等3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后,在避光与光照两种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观察维生素K1注射液分别在两种输液中与3种药品配伍后,室温下避光和光照6 h的外观性状并测定p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维生素K1的含量。结果室温放置6 h,避光组溶液外观性状、pH值及维生素K1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光照组溶液的外观性状、pH值无明显变化,但维生素K1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光照对各组配伍溶液维生素K1含量影响较大,在室温避光条件下,维生素K1注射液分别在以上两种输液中与3种药品配伍稳定性较好,在贮存、配制及临床使用中应加强避光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Huntingtin 相关蛋白1(HIP1)在维生素K3诱导Hela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数生长期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VK3处理组(VK3)、VK3与NAC联合作用组(VK3 + NAC)及NAC单独应用组(NAC);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IP1、NF-κB蛋白表达水平;RT-PCR方法检测各组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K3组Hela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HIP1蛋白、NF-κB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Cyclin D1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与VK3组相比,VK3与NAC联合应用组细胞存活率增加,能够明显拮抗HIP1蛋白,NF-κB蛋白表达量和Cyclin D1 mRNA表达量均增加(P<0.05)。结论:VK3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降低HIP1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K1对广西婴儿VKD的控制效果.方法3607例活产婴随机分为干预组1655例(出生~3月龄口服维生素K12.5mg共10次),对照组1952例(不用维生素K1),观察生后4个月内两组发生VKDB情况.对住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样分别口服维生素K12.5mg、5mg及不服药各60例,生后3天测定G-6-PD酶活性及观察黄疸、消化道、皮肤等反应.结果干预组无1例发生出血,对照组发生VKDB 11例(5.63%,P<0.01).口服维生素K的足月新生儿对G-6-PD酶活性均无影响(P>0.05),无黄疸加重、过敏及胃肠道不良等反应.结论婴儿小剂量10次口服维生素K1预防VKDB是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临床关系。方法对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收治11 768例患儿中的9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者,分为HCMV-IgM(+)组及HCMV-IgM(-)组,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母乳喂养儿9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HCMV-IgM。结果①98例中89例有颅内出血,8例有消化道出血,1例有脐部出血。经综合治疗,48例治愈,27例好转,15例放弃,8例死亡。经随访发现,共有31例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②39例HCMV-IgM(+)患儿中谷丙转氨酶增高、总胆红素增高、FIB降低的比率均较59例HCMV-IgM(-)患儿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0,0.00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98例患儿中HCMV-IgM(+)39例,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母乳喂养儿98例中HCMV-IgM(+)7例,其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多表现为颅内出血,伤残率、病死率高,幸存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与HCMV感染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明确维生素D 和维生素K 与肾结石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 只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单纯成石组、维生素D组、诱石剂+ 维生素D 组、维生素K 组和诱石剂+ 维生素K组,测定肾脏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 mRNA 的表达量和尿晶体成分的浓度。结果:维生素D 和维生素K 均可促进肾脏表达OPN mRNA;维生素D可升高尿钙,维生素K则抑制尿草酸的分泌,诱石剂有降低尿镁和柠檬酸的作用。结论:维生素D过多可促进肾结石形成,而维生素K 有抑制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血清中维生素K(3VK3)的电化学方法。方法:镀汞膜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为辅助电极,组成三电极体系,在pH=9.4、浓度为1.0 mol.L-1氨水-氯化铵缓冲液的底液中,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对血清中VK3进行测定。结果:峰电流(ip)与VK3的浓度(C)在0.23~1.6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3 ng.mL-1,并具有很好的平行性,对于0.92 ng.mL-1的VK3,6次平行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RSD为1.64%。应用此方法对血清中VK3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为1.03%。结论: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作为血清中VK3的高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临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服维生素 K1 对广西婴儿 VKD的控制效果。方法  360 7例活产婴随机分为干预组 1 655例 (出生~ 3月龄口服维生素 K1 2 .5mg共 1 0次 ) ,对照组 1 952例 (不用维生素 K1 ) ,观察生后 4个月内两组发生 VKDB情况。对住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样分别口服维生素 K1 2 .5mg、5mg及不服药各 60例 ,生后 3天测定 G- 6- PD酶活性及观察黄疸、消化道、皮肤等反应。结果 干预组无 1例发生出血 ,对照组发生 VKDB1 1例 (5.63% ,P <0 .0 1 )。口服维生素 K的足月新生儿对 G- 6- PD酶活性均无影响 (P >0 .0 5) ,无黄疸加重、过敏及胃肠道不良等反应。结论 婴儿小剂量 1 0次口服维生素 K1 预防 VKDB是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疑似胰胆疾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ERCP检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MRCP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比较两种检查手段诊断特异度、准确性.结果 以手术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50例患者中胆道结石患者23例,胆道重度梗阻10例,非特异性胆道扩张8例,慢性胰腺炎5例,胆囊息肉2例,无病变2例;MRCP特异性为100%、准确度为80%,ERCP特异性为100%、准确度为92%,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CP检查在诊断胰胆疾病方面与ERCP具有相同的价值,两种检查手段各有优势,其中ERCP诊断特异度、准确性均较高,临床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