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染料试验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误吸筛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信封法将本院重症康复病房2019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需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防误吸护理,基于医师临床经验及患者症状判断进行堵管拔管操作;观察组应用染料试验检测误吸,实施针对性防误吸护理,根据气管套管拔管指征启动堵管拔管流程。对比染料试验和吞咽造影对误吸的检出效能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拔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染料试验和吞咽造影检出的误吸率、无误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时、切开后1周的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气管切开后2周、3周、4周的CP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误吸筛查过程中应用染料试验可以有效诊断误吸,对临床实施护理操作具有指导意义,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康复病房患者气管切开状态进行呼吸训练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某两家医院重症康复病房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115例,采取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干预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切开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方法,包括堵管训练、缩唇呼吸、呼吸控制、呼吸训练器训练及咳嗽训练5项。通过呼吸训练器记录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统计两组患者成功拔管例数;观察两组患者堵管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状况。 结果:干预组经过呼吸训练,较对照组拔管例数增加、肺部感染例数减少,干预组康复训练后FVC及IC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对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在常规人工气道康复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能改善促进患者肺康复,加快患者拔除气管套管、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临床管理路径在老年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科收治的91例老年患者,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4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12月46例予以临床管理路径护理模式,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痰堵、误吸、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痰堵、误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管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血氧饱和度,有效降低痰堵、误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在堵管期间进行呼吸训练对其通气潜力及缩短堵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广州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重症康复病房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堵管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方法 ,包括缩唇呼吸、呼吸控制、呼吸训练器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拔管当日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及堵管时间.结果 干预前,2组气管切开患者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当日,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72例气管切开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套管,2组患者堵管时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在堵管期间进行呼吸训练,有利于改善其堵管期间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缩短堵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徐爱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855-2855
目的 探讨直接拔除气管套管的可行性.方法 将6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拔管适应证下实验组直接拔管,观察组进行传统堵管法后再拔管,观察两组患者在SaO2、体温、吸痰、平均置管天数、再置管率等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再置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套管的拔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直接拔管而不必采取堵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钛金属气管套管试堵管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更换金属套管后试堵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的头颈肿瘤行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前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全堵管,观察组采用钛金属气管套管试堵管器堵管。结果观察组的堵管器堵管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护士吸痰的实用性,放置堵管器期间病人的舒适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自制改良钛金属气管套管试堵管器,缩短堵管时间,提高护理操作便捷率,患者舒适度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追踪管理在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重症病房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按留置气管插管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1月至11月在重症病房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的患者12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脱管风险评估和风险评估追踪管理。比较两组护士对气管插管及非计划拔管知识掌握知晓率、患者执行脱管风险评估率、脱管风险评估准确率和气管插管期间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两组护士气管插管及非计划拔管知识掌握知晓率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知识掌握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执行脱管风险评估率、脱管风险评估准确率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执行脱管风险评估率、脱管风险评估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气管插管脱管风险评估与防脱管护理质量追踪管理,能提高护士防脱管风险管理意识和防脱管护理知识水平,提高气管插管护理质量,降低脱管风险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辛玲  程鸽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25-25
目的:探讨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插管患者顺利拔出气管套管的方法.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自气管切开插管到拔除气管套管一直使用硅胶气管套管,并使用硅胶内芯封管后拔管;观察组开始用硅胶气管套管,后用金属气管套管过渡拔管.比较两种拔管方法对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拔管后48 h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插管患者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过渡拔管成功率高,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说话瓣膜结合赋能呼吸训练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2019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33例按拔管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7例。对照组在患者具备拔管指征后按传统方法先堵管再拔管;观察组在患者没有达到拔管指征前,但达到试堵管指征时即让患者佩戴说话瓣膜,并辅以赋能呼吸康复训练,达到拔管指征后直接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的呼吸困难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重新置管例数及气切套管带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后未发生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为(96.706±2.995)%,气切套管带管时间为(18.765±6.495)d;对照组患者拔管后呼吸困难发生率为25%,血氧饱和度为(93.563±4.381)%,气切套管带管时间为(28.875±8.81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重新置管例数为0,对照组为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进程中应用说话瓣膜并行赋能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缩短气管切开患者的带管时间,减少套管拔除对患者呼吸的影响,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后误吸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1—2016-01在某院住院行气管切开带气管套管出院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指导,干预组采用回馈教学式的健康指导。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误吸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回馈教学可明显减少误吸发生率,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从防误吸、吸痰护理、气道湿化、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时堵管与拔管、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系统化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并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直接拔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直接拔除气管套管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对 61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条件适宜时直接拔除气管套管 ,与同等条件下先行堵管后再拔除气管套管的同类患者 61例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拔管观察组平均带气管套管天数为 (1 0 .36± 4 .43)天 (n =60 ) ;对照组为 (1 8.2 8± 5 .62 )天 (n =59)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 (31 .1 %)显著少于对照组 (57.4%) (P <0 .0 1 )。结论直接拔除气管套管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是可行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玲玲  尤春景 《中国康复》2014,29(5):359-361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直接拔除气管套管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12月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直接拔除气管套管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同等条件下先行堵管后拔除套管者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拔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另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内各按昏迷与非昏迷分为两组,比较各组的拔管结果。结果:观察组拔管成功率96.16%,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15.38%,对照组拔管成功率96.16%,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30.77%;2组拔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昏迷与非昏迷患者,拔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拔除气管套管成功率高,时间短,具有可行性,脑损伤严重程度并不影响拔管结果,因此当拔管时机成熟后可采用直接拔管法,使患者早日进入康复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 自制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回顾性分析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实施前后各1年内所有入住本院急重症医学科行气管切开并经积极治疗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患者舒适度、意外事件发生率和一次性堵管成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和意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最多见的基础疾病均为脑肿瘤术后患者和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堵管方法能显著增加患者堵管过程中的舒适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运用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堵管能显著增加患者堵管过程的舒适度,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在指导气管切开合并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拔管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住院并行气管切开的188例神经性疾病(合并吞咽障碍)患者FEES评估结果,同时分析FEES评估指标(包括声门活动是否正常、咽部分泌物分级及残留、渗漏-误吸评级等)对拔管成功与否的影响。 结果 入选患者根据拔管情况分为拔管成功组及拔管失败组。拔管成功组共有患者109例,拔管失败组共有患者79例,拔管成功率为57%;拔管成功组气管切开平均病程(184 d)较拔管失败组平均病程(292 d)明显缩短(P<0.05)。拔管失败组患者声门异常占比(55.0%)较拔管成功组异常占比(20.8%)明显增高(P<0.05);拔管成功组咽部分泌物分级、渗漏-误吸分级均显著低于拔管失败组水平(P<0.05);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在食物残留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 FEES评估指标(包括声门活动、分泌物残留、进食误吸情况等)在指导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气管切开套管拔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重症胸部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重症胸部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将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设为手术组,将采用胸带固定治疗的26例患者设为非手术组。比较2组气管插管时间、气管切开患者例数、气管切开时间、胸腔引流量、胸管拔管时间、胸痛时间、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手术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气管切开患者例数及气管切开时间、胸腔引流量、胸管拔管时间、手术后胸痛持续时间、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 0. 05)。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重症胸部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显著,可以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的最佳吸氧方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64例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气管切开吸氧面罩+医用雾化器进行吸氧,对照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导管进行吸氧。观察两组患者在吸氧效果、痰液黏稠度、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拔管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给氧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给氧后15,30,60 min时患者的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给氧前、给氧后24 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给氧后48 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气管切口及肺部感染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气管切开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吸氧面罩+医用雾化器的吸氧为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的最佳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18.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拔管方式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拔管的最佳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的43例急性呼吸衰竭合并气管切开置管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先堵管后拔管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的40例急性呼吸衰竭合并气管切开置管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拔管法。比较两组拔管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耐受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易耐受和难耐受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拔管指征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SaO2、血气分析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天,观察组患者的SaO2、血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握急性呼吸衰竭合并气管切开置管患者的拔管指征,采用一次性拔管,配合使用蝶形透明敷料覆盖气管切开瘘道,成功率高,且有效安全,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立床训练对转入康复科的气管切开患者气管留置套管时间及肺部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将65例气管切开超过1个月并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按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切护理及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动式直立床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套管拔管率、肺部感染情况、痰细菌学培养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情况。结果两组各有1例患者失访。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PIS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9.276,6.609;P<0.01)。干预后观察组气管切开留置套管拔管率为71.0%,肺部感染痊愈率为64.5%,痰培养阴性率为48.4%,CPIS 为(2.8±1.1)分,均优于对照组[43.8%,37.5%,25.0%,(3.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76,4.60,6.22,3.36;P<0.05)。结论直立床训练可以有效缩短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胸部手术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31例行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胸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将以往收治我科的31例行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ICU天数、呼吸机使用率、镇静剂使用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气管切开天数及气管套管拔管成功率。结果:综合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患者的监护室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率、镇静剂使用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气管切开天数及气管套管拔管成功率(P﹤0.005)。 结论: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患者需要从心理护理、病室环境、呼吸道的管理再到掌握吸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堵管、拔管的指证,早期下床活动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