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体质学说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体质的病理生理特点,分析疾病的发展趋势、预后及病变特点,进而指导临床疾病防治的一门学说。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出发防治肺部疾病,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论治”和“治未病”的优势。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名家经验和学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从发病、辨证、防治等方面探讨不同中医体质与各类肺病的相关性,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肺部疾病的中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医体质学说发展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过不断发展,目前该理论已渐趋成熟,在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目前,乳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虽然临床治疗乳腺癌手段较多,但是效果多不理想。该文基于中医体质学说探索乳腺癌的易感人群及防治手段,以期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中医体质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体质类型决定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研究表明湿热体质现患率居偏颇体质的第二位,并且与痤疮、湿疹、便秘、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湿热体质的危险因素,对于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防治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研究,结合中医古籍和现代研究等文献,探讨湿热体质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饮食结构、运动锻炼和睡眠时间等是影响湿热体质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体质的判定来指导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调理湿热体质的偏颇状态,有利于亚健康状态和相关疾病的防治,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体质与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4例初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中医体质的分布及其与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otor-2,HER-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关系,深入研究中医体质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气郁质是最易引发乳腺癌的体质;体质与ER受体、Ki-67表达无相关性;湿热质及气郁质与PR表达相关,气郁质尤显;气虚质、阳虚质及气郁质与Her-2表达相关,气郁质尤为明显。体质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具有关联性。结论:中医体质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PR、Her-2有相关性,中医体质与基因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乳腺癌诊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叶笑妮  陆慧敏  黄梅  全小明 《新中医》2016,48(2):174-176
目的:探讨乳腺癌巩固期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别和中医证候分析,再采用Spearman法分析乳腺癌巩固期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50例乳腺癌巩固期患者中气虚质占26.0%,瘀血质占17.3%,阴虚质占16.7%,阳虚质占14.7%,气郁质占13.3%,痰湿质占8.7%,湿热质占3.3%。中医证型中冲任失调证占45.3%,气血两虚证占34.7%,脾肾两虚证占20.0%。气血两虚证与气虚质呈正相关(P0.01);脾肾两虚证与阳虚质及痰湿质正相关(P0.01,P0.05);冲任失调与阴虚质及瘀血质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巩固期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癌巩固期体质类型的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证型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相似文献   

6.
徐学功  程雪 《新中医》2014,46(9):231-233
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医体质学决定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中医体质学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内在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将中医体质学说引入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体系中对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及转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中医体质的定义、分类、中医体质与证的内涵、中医体质学与中医学整体观的关系,以及中医体质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的防治和个体的养生康复等,认为研究增强体质方法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观点和理论继承了阴阳学、五行学、精气学等中医哲学思想。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只是在气、血、阴、阳等方面存在内在的差异,但"体质"不等于病态,某种体质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并没有必然性,体质辨证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中医体质学的某些内容仍亟待进一步完善。只有坚持中医学"辨证法"思维,去认识和研究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和存在的问题,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医体质学。  相似文献   

9.
刘颖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4):139-140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中医体质学研究肿瘤疾病的文献,总结肿瘤疾病在中医体质学上的特征与规律,并探讨中医体质学在肿瘤疾病方面的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2000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发表的关于中医体质学研究肿瘤疾病的文献为资料来源,对纳入文献采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9篇,其数量于2017年增长最快;其研究领域以乳腺癌为最多;其研究要素以预后因素与证治分型为主;其体质中以气虚型体质与肿瘤疾病的发病最为相关。结论:中医体质学在提高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饮食是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人赖饮食水谷以生长。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在形体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饮食偏嗜与中医体质、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新疆哈萨克族饮食特点与中医体质、疾病的相关性的文献研究,发现:饮食、中医体质与疾病相互见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形成;结合中医体质学理论,进行体质辨识,可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度;通过饮食与体质调节对新疆哈萨克族疾病防治将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建立,中医体质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中医小儿体质学是中医体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使得小儿体质与成人体质存在一定差异。小儿体质的深入研究对指导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诸多医家都对小儿体质研究各有心得。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小儿体质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各医家的研究经验,从小儿体质特点、分类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对中医小儿体质的研究现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研究从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体质研究得到普遍重视。对中医体质学相关研究文献从6个方面进行综述:体质的概念、古代文献、现代分型、体质与证候、体质与组学、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中医体质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文献和临床角度探讨了傅青主《傅青主女科》中关于体质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主要从"体质与发病的相关性"、"体质与疾病的临床治疗"、"体质与疾病的预防"、"体质与妊娠"等方面探讨了其对后世中医体质学的影响,对中医妇产科临床具有较好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质是人与自然、社会相适应的个性特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起关键作用。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目前对于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日渐深入,现就体质分类、影响因素、与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体质与预防调摄、体质与基因组学等5个方面,对近年来关于中医体质学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展乳腺癌复发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乳腺癌的体质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乳腺癌复发的防治寻找方法。方法运用中医四诊舌面脉体质辨识系统,检测52例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体质类型,分析乳腺癌康复期体质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康复期患者预后和血瘀质密切相关,其次为气虚质、阳虚质;随着病程延长,体质倾向在发生变化,由气虚质向血瘀质转化,使得体质调理成为乳腺癌防治复发的重要思路。结论乳腺癌康复期患者平和质并不是保护性体质;血瘀质,气虚质和阳虚质是影响生存期的重要体质因素;调理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是防治乳腺癌复发的体质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象医学太阳人体质与中医湿热体质的比较,发现虽然成因、方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在体质特征、体质相关疾病、养生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项研究可为朝医四象医学与中医体质学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因其发病率高、并发心血管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高已成为困扰全球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早期防治才能改善本病的预后。体质状态反映正气强弱,决定发病与否,也影响发病倾向,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导致对某些致病因子有着易感性,或对某些疾病有着易罹性,形成某些(类)疾病发生的背景或基础,还是预测疾病发展、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体质具有相对稳定和动态可调的特征,“体病相关论”在慢性病防控研究中逐渐被深入应用。文章从中医体质学入手,阐述了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总结慢性肾脏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发现体质与慢性肾脏病发病具有相关性,气虚质对慢性肾脏病有易罹性,且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虚性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多,实性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为多。文章试论中医体质角度下的慢性肾脏病病因病机,探讨运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主要从辨体养生层面未病先防、从体质影响因素层面预防与调摄慢性肾脏病、从主要体质类型层面预防与调摄慢性肾脏病、从辨体-辨病-辨证体系层面防治慢性肾脏病等四个层面论述。文章最后讨论了目前中医体质学说在慢性肾脏病临床运用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中医体质学作为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其体病相关论和辨体论治思想在慢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中医体质学说,根据体病相关论,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以加深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见于阳虚体质、气郁体质及特禀体质,以纠正体质偏颇的方式可有效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研究是近年来体质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体质的辨识对于指导疾病的预防及诊疗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年来体质辨识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检索妇科疾病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文献,将其分为经、带、胎产、杂进行系统整理,总结中医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中医证型与体质研究进展。通过对妇科常见病妇女体质的研究,对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对不同体质的妇女进行妇科疾病防治的指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朝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在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养生保健等各方面,都十分重视体质因素。朝医、中医早就认识到体质因素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中受到不少中医体质学影响的,也可以说中医体质学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探讨朝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理论的相关性是进一步完善朝医、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