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整合智能终端健康监测设备、无线通讯技术、云平台数据库和医护端APP应用构建基于移动医疗技术的家庭医生慢病管理系统。阐述系统架构、工作流程及云端数据交互管理、用户端实现,指出该系统对各类慢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具有上海市静安区特色的中西医慢病并轨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系统,推进中医特色慢病健康管理.方法:通过文件检索和专家访谈法形成中医参与慢病一体化管理规范和服务流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中医参与慢病一体化管理的服务平台.结果: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发展中医保健服务,推进"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居民全周期慢病防治的研究,掌握健康管理应用和慢病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慢病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达到覆盖三类管理人群,形成三大业务闭环,使用三种业务手段;设计思路是以闭环业务体系为主线,形成三条业务路线,并能够根据区域特点进行业务扩展;整体架构为基础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平台、慢病检测平台和慢病管理平台;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感知技术、数据集成平台、评估模型。以达到国家对于慢病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重要的思想理论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慢病防治管理受到世界卫生工作的重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其现代医学的慢病管理有趋于一致之处,在慢病防治管理体系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从而实现“治未病”思想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慢病管理现状,构建医联体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系统架构,阐述系统功能及效果,通过重构慢病服务流程,推行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实现疾病管理与健康管理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目研究了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慢病管理技术路径,以及利用区域慢病业务平台对慢病患者提供区域一体化协同服务模式,实现区域健康管理业务联动,解决信息隔离、服务孤立等问题,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慢病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内外慢病防控现状,分析慢病防控系统主要问题和对策,详细阐述基于6级防控体系的慢病防控系统设计思路、架构、功能、流程以及应用成效,指出该系统有助于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探讨乳腺癌全方位及全生命周期中医慢病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认为乳腺癌全方位及全生命周期的中医慢病管理应包含中医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动静互涵的运动观、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观等理论精髓,可采用中医情志疏导、中医养生科普、中医药膳食疗、运动疗法、中医音乐疗法等防治措施,从围手术期、围化疗围靶向治疗期、围放疗期、巩固期4期探讨乳腺癌的中医全方位管理,各期可采用中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重视精神情志的康复。同时,可利用“互联网+”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乳腺癌慢病管理系统,以期使乳腺癌患者得到最佳的全程管理和护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并最终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区域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存在不同医疗机构间个人健康数据不能整合、信息共享程度低,不能很好地支撑慢病管理等问题。区域慢病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为基础,利用技术手段汇集不同机构的慢病数据,形成区域内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档案大数据。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个案管理、高危筛查、风险评估、精准健康管理、预后跟踪、效果评价、慢病监测分析以及公众服务等一整套慢病业务管理与服务,进一步提升慢病管理的服务效能,为促进慢病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互联网+”优势提升传统医疗服务行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为广大慢病患者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的健康管理服务。方法:提出了“互联网+三师共管”的高血压数字诊疗系统架构,并提出一种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结果:在远程诊疗服务推荐应用中,基于用户兴趣聚类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用户预测评分误差较小,推荐准确率最高。结论:所提出的基于“互联网+三师共管”的高血压慢病管理系统,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慢病管理服务水平和远程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解读当前政府对社区疾病管理的政策、方针及采取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总结了此类管理系统所需的计算机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提出并论证了建立基于中医的慢性疾病管理系统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计算机的确定性和中医的模糊性在结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表明,以社区为单位构建中医慢性疾病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地将社区诊疗协作网络这一其主要功能和中医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理论中整体观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中医药项目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改目标,阐述基于安全套接层虚拟专用网通道和电子签章技术的系统架构、功能实现、安全设计及其应用,指出该系统有利于促进中医药项目绩效评价管理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高血压有效防治和管理的重心集中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中医传统的体质学说阐明了各种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众多调查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病情变化和疾病转归与其本身的体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体质因素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联系,汇总目前多数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痰湿质、阴虚质为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其次,分析目前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现状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缺乏有效、科学、合理的防治,缺乏“个体化”管理。重点对目前中医体质辨识在我国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阐明体质辨识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说明了目前体质辨识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管理和未来要健全这种模式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政策支持、信息化标准化手段及中医人才匮乏等,并提出了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由此阐明:中医的体质对高血压的发病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中医体质学理论,利用体质辨识,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及时纠正偏颇体质,将对延缓高血压病情的发生和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中医体质管理为未来社区高血压的防控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诊断技术发展及四诊信息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余年来,中医诊断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舌诊、面诊、声诊、嗅诊、问诊、脉诊客观化信息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方面成果丰硕,并开展了相应的临床研究,但在诊断技术及指标的规范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出台舌诊仪相关国际标准1项、中医脉诊压力传感器国际标准1项。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医领域的深入渗透,模式识别方法在四诊信息融合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四诊合参辅助诊疗及中医四诊检测系统的研发,建立了更适合中医思维的辨证模型和人工智能识别平台;未来,借助物联网技术、云平台技术、可穿戴技术,四诊信息采集设备必将向小型化、可穿戴式发展,并可研发中医诊疗机器人,以期在中医临床及各级医疗平台、慢性病管理、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架构、功能、实现方式几方面阐述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设计,介绍平台应用情况,指出该平台开创性地将中医健康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根据个体不同健康状态提供相应健康干预和教育方案,变被动健康维护为主动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指导中医临床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技术平台建设,为释放中医临床诊疗数据活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分析中医临床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需求,从总体架构、业务功能、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实现路径。结果/结论 中医临床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应用价值体现在中医临床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中医临床研究模式创新、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个体诊疗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介绍面向中医临床诊疗实践的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该平台在临床术语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医临床病历数据的结构化采集,并通过临床数据的集成管理,实现囊括海量临床数据存储、数据抽取-转换-装载、数据整理、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功能的中医临床数据仓库平台。该平台面向中医临床研究的分析需求,建立了面向三大疾病如糖尿病、中风、冠心病,以及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的多维分析系统,并针对多种中医临床问题进行了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应用研究。该平台有望成为实现中医临床湿干研究模式的技术支撑体系,从而推动中医个体诊疗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传统中医对尘肺及并发肺心病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药物治疗的宝贵经验;综述10多年来治疗尘肺及肺心病的中药、方剂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尘肺及并发肺心病的中医药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新型多学科交叉整合的SMS智能随访管理方案,实现中医骨伤科专科病例的智能化随访管理。方法:根据中医骨伤科专科病案随访管理流程,基于SMS技术理念,采用B/S三层系统架构,利用Visual studio 2005和SQL server 2005等软件建立股骨头坏死智能短消息随访平台。结果:智能随访系统功能合理、实用,基本满足我院髋中心专科病例随访管理的要求。纳入住院随访患者每年约增加1500余人,特定专科随访记录超过10万余份。结论:股骨头坏死智能SMS随访管理系统的应用,既符合医院专科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缓和医患关系,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