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质食管镜联合可弯曲气管镜方法用于治疗困难性食管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1月应用硬质食管镜结合可弯曲气管镜取出的11例软性胃镜难以取出的困难性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食管异物的位置、大小、手术时间、损伤情况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食管异物上缘距食管入口2.5~21 cm,颈段2例、胸上段4例、胸中段4例、胸下段1例。误吞异物长径25~40 mm,食管支架长度85~170 mm。手术时间8~100 min。除1例牛肉异物者食管壁无明显损伤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食管壁损伤。所有异物均成功取出。并发症3例:食管壁脓肿、纵膈脓肿、气管食管瘘各1例,均为术前形成。结论:硬质食管镜联合可弯曲气管镜能取出胃镜难以取出的困难性食管异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食管异物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总结食管异物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明确食管异物的性质及食管损伤程度,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1例食管异物患者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死亡1例,自动出院3例,其余痊愈出院。结论对食管镜取出困难或易造成2次损伤的食管异物采用手术治疗。对于食管异物,应尽早取出,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正确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常见食管异物 ,但是异物经食管刺入主动脉少见 ,如盲目取异物可导致严重大出血死亡。我所近 16年来总结出利用体外循环安全顺利取出异物的方法。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患者 8例 ,年龄 2 4~ 5 8岁 ,经纤维食管镜诊断食管异物 ,其中 5例在行食管镜下取异物过程中大出血。胸部拍片和 (或 )CT、MRI显示异物穿过食管第二狭窄部刺入主动脉弓。麻醉方法 非体外循环组 3例 ,体外循环组 5例 ,用静吸复合麻醉 ,气管插双腔管。术中监测 :ECG、BP、SpO2 、PETCO2 、CVP、有创动脉压、ACT、体温、血气电解质等。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4.
胸食管异物损伤病变的分级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异物性胸食管损伤病变的分级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84例异物性胸食管损伤患者根据其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其中食管非穿透性损伤(Ⅰ级)18例;食管穿透性损伤伴食管周围炎或纵隔炎(Ⅱ级)39例;食管穿透性损伤并发严重纵隔和(或)胸内感染(Ⅲ级)17例;食管穿孔炎症累及邻近大血管(Ⅳ级)10例。根据食管损伤程度和炎症累及范围分别采取经胸食管切开异物摘取(Ⅰ级患者),食管修补、食管部分切除、纵隔引流、瘘口修补(Ⅱ、Ⅲ级患者)或大动脉置换(Ⅳ级患者)等手术。结果Ⅰ级和Ⅱ级异物性胸食管损伤57例均治愈,Ⅲ级患者中死亡1例(1/17),Ⅳ级患者中死亡9例(9/10)。结论对异物性胸食管损伤病变进行分级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预防食管-主动脉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食管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松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557-557
我院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收治食管穿孔 1 9例 ,现将具体诊治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 9例患者中男 8例、女1 1例 ;年龄 1 5~ 58 0岁。食管异物 (头饰、胸针、义齿等 ) 8例 ,其中异物直接导致食管穿孔 7例 ,在外院经口取异物时划破食管导致穿孔 1例 ;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导致穿孔 2例 ;自发性食管破裂穿孔 4例 ;食管癌介入治疗或放疗后穿孔 5例。发病至确诊时间 3~ 48h。8例食管异物及 2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患者经手术修补瘘口。食管异物致食管穿孔部位在颈段食管 2例 ,上段食管 4例 ,中段食管 2例 ;瘘口长度 0 5c…  相似文献   

6.
异物所致食管破裂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 1990年 4月~ 1997年 12月收治异物所致食管破裂 5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3~ 5 0岁。食管异物分别为带壳花生、钢笔帽、羊骨、义齿、热羊腰。发病到确诊时间 1~ 7d。颈段食管破裂 2例 ,胸上段 2例 ,胸中段 1例。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胸食管异物损伤诊断及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5月至2011年10月26例胸食管异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1.2(18~70)岁。通过多层螺旋CT(MSCT)成像结合临床特征判断其病理类型,采用胃镜异物取出11例,全身麻醉下胃镜异物取出5例,行开胸手术8例,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2例。结果Ⅰ类损伤10例,Ⅱ类损伤5例,Ⅲ类损伤6例,Ⅳ类损伤5例。20例有异物,6例无异物;24例治愈,2例死亡,分别因血管置换术中出血及血管修补术后再出血死亡。结论依据MSCT成像结合临床特征及病史,明确胸食管异物损伤的诊断及病理类型,采取多学科合作的合理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胸食管异物损伤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复杂食管异物的诊治(附6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复杂食管异物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4年7月64例复杂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分析异物种类和停留部位. 结果动物骨类异物占50.0%(32/64),义齿占20.3%(13/64),枣核占14.1%(9/64),其它异物占15.6%(10/64).异物停留在第一、二、三狭窄区分别占68.7%(44/64)、26.6%(17/64)、1.6%(1/64),2例(2/64,3.1%)停留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上方.与50岁以下患者相比,50岁以上患者义齿类异物及第二狭窄区异物比例增高,分别为30.0%(9/30)与43.3%(13/30),差异有显著性(P<0.05);59例经内镜取出异物治愈,3例颈侧切开治愈,2例转院治疗.食管穿孔6例,4例由食管异物本身造成,2例取异物时手术所致;5例异物取出经保守治愈,1例异物未取出转院治疗. 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异物种类、停留部位和对周围组织损伤的程度,选择适当麻醉、内镜与操作手法,对安全取出异物以及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食源性食管异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食管异物的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怀疑食管异物者均行X线平片、食管吞钡棉检查、CT平扫,比较不同方法对异物的检出率,并与食管镜或手术结果进行比较。CT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结果经食管镜或手术证实的28例患者的食管异物为鸡骨、鸭骨、鱼刺等,形态、大小、长度及所在部位各异,均能被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清晰显示,X线平片发现5例,检出率为17.86%,食管吞钡棉检查发现8例,检出率为28.57%。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相对于X线平片、食管吞钡棉检查可明显提高食管异物的检出率,并可评价食管损伤程度及周围脓肿、食管气管瘘等并发症的情况及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取食管异物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摘除尖锐食管异物15例,其中颈段5例,胸段10例。5例颈段异物均合并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同时取出异物;4例胸段异物摘除后施行改良食管腔内置管术;余6例取出异物后分层缝合食管切口。结果全组无死亡。4例施行食管腔内置管,术后1~2周中毒症状缓解,3~5周拔管后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无穿孔或狭窄。1例切开食管取异物后发生右侧脓胸,术后第8d行脓胸廓清术及改良食管腔内置管,1个月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7~10d恢复经口进食。结论已穿透食管的金属异物和食管镜摘除易引起穿孔的尖锐异物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改良食管腔内置管对纵隔感染严重、无法修补的穿孔愈合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食管异物治疗经验,为食管异物的诊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12月—2019年5月共149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75例(50.3%)、男74例(49.7%),平均年龄57(2~85)岁。结果146例经胃镜确诊,3例未发现异物。127例经胃镜取出,19例经手术治疗。食管异物以食源性为主,西北地区常见异物为枣核。48 h内取出异物黏膜损伤发生率为47.54%,48 h后取出异物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异物合并穿孔取出成功率低(P=0.005),超细胃镜在难取的颈部异物和其它部位异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结论异物越尖锐,越易穿孔;异物越早取出并发症越少;异物的大小决定内镜下取出的难易程度;确诊及治疗首选软式内镜,尤其是超细胃镜,内镜无法取出的异物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198 9年 5月~ 1998年 7月 ,我院共收治“X”形食管金属异物 15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7~ 2 9岁。就诊时间分别为吞咽异物后 4h~ 11d。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胸痛、呕血、低热 ,4例有黑便。X线检查示食管内“X”型金属异物 ,6例表现为纵隔增宽。金属异物位置在颈段食管 2例 ,中段食管 11例 ,下段食管 2例。致伤物均为用胶皮筋将 2根长 4~ 6cm钢丝捆成“X”形。1.2 治疗方法确诊后立即禁食、禁水 ,12例行手术治疗。颈部切口 2例 ,左胸切口 10例。确定异物位置后将食管切开 2~ 3cm ,剪开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病例需外科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62年1月至2011年1月西安唐都医院胸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干预的43例食管异物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进行匹配,选取同期经保守治疗的43例食管异物病例作为对照。收集资料包括异物类型、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存留部位、是否伴有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来明确食管异物病例需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异物类型、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存留部位、是否伴有并发症是食管异物需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异物类型(锐性异物)是食管异物需手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OR=29.228,95%CI:1.114~766.686)。结论锐性食管异物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可结合异物存留时间和存留部位及是否伴有并发症等因素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食管镜下行食管异物取出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手术。良好的麻醉对提高手术效果十分重要。我院近几年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诊断儿童食管异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食管异物患儿食管超声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45例中,颈段食管异物40例(40/45,88.89%)、胸段食管异物5例(5/45,11.11%)。食管超声正确诊断44例食管异物,准确率为97.78%(44/45)。各种异物中,果核类呈弧形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塑料贴纸类表现为边缘清晰的条状强回声,骨头及鱼刺类呈不规则/细条状强回声,纽扣电池表现为弧形/短条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熟蛋清表现为不规则块状无回声,果肉、玩具部件及硬币等多表现为食管内不同形状中等、强或混合回声,金属类异物强回声后方见“彗星尾”征。超声检出的44例食管异物中,31例(31/44,70.45%)异物周围管壁未见异常改变,7例(7/44,15.91%)见黏膜坏死损伤、溃疡形成,3例(3/44,6.82%)管壁炎性水肿,3例(3/44,6.82%)合并食管穿孔。结论 超声诊断儿童食管异物便捷、可行,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6.
陈豪  秦涛  卞春安 《临床外科杂志》2023,(11):1035-1039
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在食管异物诊治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索需要外科治疗病人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1月~2021年6月我院心胸外科、消化内科、急诊科、影像科以及麻醉科参与的MDT诊疗的食管异物病人10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内镜治疗组85例经静脉麻醉内镜取异物;外科手术组23例,行开放手术或开放手术加内镜治疗。比较内镜治疗组与外科治疗组就诊时间、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异物种类、内镜下表现、嵌顿位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内镜治疗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外科治疗组[(59.21±13.12)%VS(52.65±12.66)岁,P<0.05],两组就诊时间呈偏态分布,经秩和检验分析表明,外科治疗的病人就诊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物类型、食管损伤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7.89±3.08)×109/L和(11.69±6.9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6.16±2.96)×10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侧贯穿性颈段食管异物的外科处治要点。方法 2016年1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双侧贯穿性颈段食管异物病人11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颈横切开手术治疗,术中留置胃镜同步监视,经食管破口取出10例,术中联合胃镜下圈套经口拖出1例。结果 异物取出顺利,病人均恢复经口进食,无明显并发症,伤口1期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食管狭窄程度均为0级(Stooler分级标准),随访6个月~2年,病人均能正常饮食。结论 采用颈横切开术处治能同时充分暴露食管两侧间隙,无手术盲区,异物取出安全,可避免严重副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食管异物致纵隔感染的救治体会。方法分析13例食管异物致纵隔感染的资料。食管穿孔位置4例位于颈段,9例位于胸段。全组病例早期手术清理脓肿,摘取异物后修补穿孔,胸腔冲洗,术后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结合营养支持。结果治愈10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手术,术后冲洗脓腔是救治食管异物致纵隔感染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患者外科治疗的效果,为其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72.22%),女5例(27.78%);年龄57.50±15.28岁(30~82岁)。18例患者均有吞食异物史,食管异物以动物骨骼为主(55.55%,10/18),食管胸上段(66.67%,12/18)为异物最常见嵌顿部位。2例未检查出确切并发症,16例有不同程度的穿孔、黏膜重度损伤等并发症。15例行手术治疗,3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15例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136.33±92.86 min(50~410min),住院时间16.35±15.80 d(4.00~69.92 d);3例(其中78岁和82岁各1例)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余12例顺利出院。3例未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06±1.47 d(3.71~6.63 d),均治愈出院。结论食管异物患者应及早就诊以减少相关并发症,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高龄和并发症是手术治疗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在全面评估患者情况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手术,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所致主动脉食管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2例异物性食管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78岁。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影像后处理对食管异物病理变化进行准确分级;对主动脉食管瘘的患者采用包括杂交技术(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胸腔镜纵隔引流术)为主的治疗方案,总结MSCT和杂交技术在异物性主动脉食管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平扫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5%(24/32),影像后处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17/17)。MSCT分级所有Ⅰ级、Ⅱ级和Ⅲ级患者均治愈出院,4例Ⅳ级患者采用杂交技术治疗;7例Ⅳ级主动脉食管瘘患者中有5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因开胸行主动脉修补术中死亡1例,开胸行主动脉置换术后24 h内死亡1例。30例痊愈出院患者随访6个月,除1例Ⅳ级患者有轻微背痛以外,其他患者无不适。结论MSCT对食管异物性损伤的准确分级和治疗方式选择均有重要的价值,杂交技术治疗异物性主动脉食管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