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学生自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自尊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自尊作为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 ,它的发展状况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直接相联系 ,对整个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 。本文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自尊差异进行了研究 ,以揭示大学生自尊的一般特点。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河北省内 8所高校的 475 1名包括理科、文科、经济类、师范类及体育类大学生 ,平均年龄 2 0 .9岁。二、工具采用由M .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 (SES)。该量表分值越低 ,自尊程度越高。数据统计采用SPSS10 .0。结  果一、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差异的研究以年级为自变量对自尊进行单因素方差…  相似文献   

2.
抑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贝克(A.T.Beck,1975)认为,抑郁与个体的认知密切相关,抑郁个体对自我、现在(世界)以及未来存在一种消极认知,在解释外界信息时通常使用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与低自尊十分相似。自尊(self—esteem)是指个体对自我情感的觉知,以往抑郁和自尊的研究表明,两者间存在负相关,低自尊和抑郁关系密切。而以上研究均基于外显自尊的基础所得,Greenwald等提出在外显自尊之外还存在一种内隐自尊,它是针对主体自我的一种无意识评价或态度,是自我态度长期累积形成的自动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控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216名贫困大学生和169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象,采用自尊量表、控制圈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试,运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76.29±11.92)分vs(79.73±10.28)分,t=2.98,P=0.003];多元线性回归表明,自尊、自我控制二因素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R2=0.273,Beta=0.369/0.243,t=4.926/3.239,P=0.000/0.002),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二因素对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R2=0.220,Beta=0.340/0.195,t=4.672/2.680,P=0.000/0.030).结论 经济上的贫困导致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自尊反映了个体自我接纳和自我满意的程度,因此对贫困大学生主和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心理控制感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Adler[1]认为,人普遍存在自卑,人的缺陷感越大,自卑就越重,越敏感.缺陷感是衡量自尊的重要指标,缺陷感越强,自尊越低,国外对缺陷感应用较多,而国内却少见报道.Bandura[2]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它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3].大学生是一个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自我关注度高的特殊群体,缺陷感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大学生缺陷感及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集体自尊指来源于一个或多个社会群体的积极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自我评估[1].高集体自尊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积极的作用.人际关系好的被试集体自尊要显著高于人际关系差的被试[2].外控性强的人容易产生倦怠[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控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哈尔滨工程大学216名贫困大学生和169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象,采用自尊量表、控制圈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试,运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76.29±11.92)分vs(79.73±10.28)分,t=2.98,P=0.003];多元线性回归表明,自尊、自我控制二因素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R2=0.273,Beta=0.369/0.243,t=4.926/3.239,P=0.000/0.002),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二因素对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R2=0.220,Beta=0.340/0.195,t=4.672/2.680,P=0.000/0.030)。结论经济上的贫困导致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自尊反映了个体自我接纳和自我满意的程度,因此对贫困大学生主和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心理控制感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的异同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应用自尊量表、自我价值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随机抽取19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在自尊、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等方面与非贫困大学生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并没有弱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自尊和自我和谐的影响,并探讨该疗法引起心理变化的机制.方法 用内观认知疗法对40名大学生实施心理治疗,治疗前后用症状自评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情感平衡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大学生的自尊得分[(18.43±4.06)分]显著低于治疗前[(20.70±5.07)分,t=4.294,P<0.01],自我和谐量表总分[(81.28±14.78)分]显著低于治疗前[(89.65±12.32)分,t=4.893,P<0.01].结论 内观认知疗法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自尊与自我和谐水平,对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陆军新兵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自尊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统一指导语后对293名陆军某部新兵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1)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新兵的自尊、自我和谐状况无明显影响(P〉0.05)。(2)自我和谐总分低于野战部队军人自我和谐总分(P〈0.0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均低于大学生该项常模,而自我灵活性高于大学生该项常模(P〈0.01)。(3)高自尊新兵的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均高于低自尊组,高自尊组自我灵活性低于低自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自尊与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呈正相关,与自我灵活性呈负相关(P〈0.01)。结论陆军新兵的自我和谐程度高于野战部队军人和大学生群体;自尊与自我和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大学生为被试,以Rosenberg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内隐联想测验为测量工具,获取大学生的外显、内隐自尊以及心理健康数据。分析发现:(1)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正常范围,但表现出中度强迫症状;(2)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心理结构,外显自尊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无明显相关关系;(3)依据外显和内隐两维度划分的4种自尊类型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其中高外显高内隐自尊组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低外显高内隐自尊组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最低。这提示应多关注外显自尊较低的大学生,尤其是这类群体中内隐自尊较高的个体,必要时应组织干预,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军校大学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小远  肖蓉 《医学争鸣》2006,27(4):305-307
目的: 了解军校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使用自尊量表(SES)对某军校35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自尊状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在某军校大学生中,自尊水平男性(30.31±3.86)高于女性(29.58±3.95);城市者(30.25±4.13)高于农村者(29.75±3.75);独生子女(30.54±4.09)高于非独生子女(30.17±3.98);本科生(30.17±3.98)高于大专生(29.09±3.86),各组别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父母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者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30.39±4.11)显著高于父母低文化程度的大学生(P<0.01),且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其自尊水平越高(P<0.001). 此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满意度的军校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1): 二年级大学生自尊程度(29.43±3.93)最低,四年级大学生自尊程度(30.94±4.10)最高;对专业感觉满意者的自尊程度(30.59±3.79)显著高于对专业感觉不满意和感觉一般者. 结论: 军校大学生自尊水平受到社会、家庭以及个体认知等多方面的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其自尊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雷波 《新疆医学》2023,(9):1115-1117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自尊、自信、自我效能与羞耻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羞耻量表、个人评价问卷、自尊量表及自我判断调查表对530例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尊分数高于常模(P <0.01),自信分数高于常模(P <0.01),自我效能分数低于常模(P <0.01),羞耻感量表中身体羞耻因素得分男女均高于常模(P <0.01);大学生自尊、自信、自我效能与羞耻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羞耻组和低羞耻组之间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 <0.01),且高羞耻组的自尊、自信、自我效能的得分均低于低羞耻组。结论 大学新生羞耻感的体验能导致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水平的降低,同时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水平的下降,反过来会加重大学新生的羞耻感。  相似文献   

13.
基于萨提亚转化系统模式视角,对存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进行解读和分析,旨在提升个体与内在自我以及成长力量的联结,提出大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的几点思考:增加、拓展大学生的身心体验实践机会,协助联结自我,提升自尊感;强化、建立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支持系统,协助联结父母,提升归属感;寻找、夯实大学生成长中的资源优势,协助联结过去,提升成就感;创造、扩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助联结社会,提升价值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验集体自尊量表在大学新生样本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800名大学新生施测集体自尊量表、个体自尊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结果 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集体自尊量表包括成员资格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公众性集体自尊和身份重要性四个维度;集体自尊量表及其各维度的α系数为0.6357~0.8369;除身份重要性维度外,集体自尊及其各维度与个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0.14相似文献   

15.
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对个体情绪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对情绪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有助于个体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会使个体经历更少的抑郁症状,具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自尊和乐观性;而对情绪事件进行自我抑制,则会使个体采取更多的回避行为,会使个体经历到更多的抑郁症状,具有较低的生活满意度、自尊和乐观性[1,2].学习倦怠作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指的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3].其中情绪耗竭是学习倦怠的重要体现,表现为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由于面临一些夸大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超负荷和耗竭的情绪[4].本研究旨在考察高师生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状况和学习的倦怠情绪特点及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学习倦怠情绪的影响,以为不同群体大学生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克服学习倦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自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哈尔滨市两所高校的577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单因素分析与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自尊、不成熟型、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可以解释总变异的17.3%;不成熟型、成熟型应对方式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6.2%和24.7%.结论 提高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悦纳程度是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辛莘  何成森 《安徽医学》2010,31(5):521-523
目的探索自尊、自我效能、负性生活事件与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等对合肥市随机抽取的8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专科医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存在差异,专科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2.33%,本科生为7.49%;自杀意念与抑郁、绝望、负性生活事件呈显著负相关,与自尊、自我效能感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的医学生更易产生自杀意念;自尊、自我效能感可能是医学生自杀意念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18.
自尊是指一个人在对待自己态度中表现出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社会支持的保健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1,2].有研究认为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存在关系[3].本文对卫生学校(简称卫校)的女同学进行调查,研究卫校女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既往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是否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问题的性质、对专业人员的信任程度、求助经验、自我效能等(1-5),而自尊在社会支持和抑郁之间起中介调节作用(6).本研究试图探讨影响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因素,并重点探讨自尊水平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个体自尊量表(SES)、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和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评定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自尊和网络利他行为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在班级心理氛围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效应受到性别的调节。相对于女生,男生的自尊水平在班级氛围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更为显著。因此,从班级环境营造、管理制度建设、群体关系协调、干部素质提升、校园心理引导及自尊训练等角度提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有效塑造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