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10年收治并临床确诊的16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部X线表现:16例肺野内弥漫分布有片絮状阴影与磨玻璃样改变,8例表现为双肺弥散分布的粟粒状、小结节影;5例有弥漫分布的网织状影。7例行CT扫描。高分辨率CT(HRCT):7例两肺呈弥漫性分布片絮状实变影及磨玻璃样影,5例两肺弥漫分布粟粒状、小结节状影,4例可见多发小囊状影及网状影,2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3例有小叶间隔增厚。结论X线平片是发现并提示IPH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特别是HRCT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分析,尤其是在痰或胃液中及肺泡灌洗液内查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CT表现。方法搜集本院2001年至2007年经临床确诊的21例IPH的CT影像资料及X线胸部平片,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双肺弥漫分布片絮状实变影12例。两肺弥漫分布粟粒状、小结节状高密度影6例。多发小囊状及网状影3例。胸膜增厚3例。心影增大2例。结论CT能够清晰地显示IPH在肺内的影像形态、分布。根据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尤其在胃液或痰中找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临床X线诊断。方法:27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胸片,均经病理证实。结果:17例肺弥漫分布有片絮状或磨玻璃样阴影,6例有结节状、粟粒状阴影,4例弥漫分布网织状阴影。结论:胸片是发现并提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最基本检查方法,与临床相结合,尤其是痰或胃液中查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临床X线诊断方法:27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胸片,均经病理证实。结果:X线表现:17例肺弥漫分布有片絮状,磨玻璃样阴影,6例有结节状,粟粒状阴影,4例弥漫分布网织状阴影。结论:胸片是发现并提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最基本检查方法,与临床相结合,尤其是痰或胃液中查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认识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X线和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53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X线胸片表现,其中5例同时有HRCT扫描。结果:胸片显示:病变分布以两中下肺野及肺门周围为明显。以双侧磨玻璃影及片状实变影最为多见,其次为粟粒状或小结节影。磨玻璃状或云雾状影(31例)、斑片状实变影(12例)、粟粒状或小结节影(6例)、细网状影(4例)。本组5例HRCT病灶分布以两肺下叶背段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3例)、斑片状实变影(2例)。结论:X线胸片表现与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尤其在痰或胃液中及肺泡灌洗液内查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明确诊断;HRCT能准确显示其病变范围及细节,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王思勤  马希涛 《中原医刊》2011,(15):107-108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最近开胸肺活检证实1例IPH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男性,24岁,胸闷、咳嗽、咯血、贫血,口唇无发绀。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胸片示两肺野斑点状模糊影,毛玻璃样改变,以双下肺明显。肺高分辨率CT(HRCT):双肺弥漫分布细网状、结节状、斑片状、磨玻璃状阴影,伴有细支气管扩张。纤支镜检查:未发现异常,局部麻醉开胸肺活检病理证实IPH。结论外科肺组织活检找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明确诊断,并同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相似文献   

7.
谢正平  戴峰  蒋燕  袁莉莉 《现代医学》2012,40(3):276-280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性肺损伤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常规CT和HR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诊肺损伤的HRCT主要有以下表现:(1)肺实质改变。呈均匀肺实变影20例,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伴部分腺泡结节影;呈斑片状模糊影36例,单侧或双侧分布,以中下肺为主;胸膜下实变影44例,呈紧贴胸膜下的斑片状或类圆形渗出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磨玻璃样改变43例,其中肺实质内磨玻璃影21例,胸膜下磨玻璃影22例,呈大片或斑片状分布,密度淡而均匀,内见网格状或结节状改变。(2)肺间质性改变。肺纹理增粗、紊乱35例;小叶间隔增厚23例;星芒状或结节状影24例;网格状影32例。结论:HRCT能客观反映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像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AA)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的34例EAA患者的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环境抗原暴露史,间歇或持续抗原暴露时间为3个月~13年.临床表现2例呈急性,22例呈亚急性,10例呈慢性.2例急性EAA胸部HRCT分别表现弥漫磨玻璃影和磨玻璃影伴马赛克征;亚急性者主要表现弥漫分布的斑片磨玻璃影伴马赛克征(11例,50.0%)、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结节(7例,31.8%)和马赛克征(4例,18.2%);慢性者均表现网格影或伴蜂窝肺,其中3例伴斑片磨玻璃影,3例伴马赛克征,3例伴小叶中心结节.结论 EAA的胸部HRCT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对EA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肺灌洗治疗前后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表现及全肺灌洗治疗后HRCT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23人次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全肺灌洗治疗前后的HRCT资料。结果全肺灌洗治疗前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地图样分布边界清晰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全肺灌洗治疗后HRCT显示肺部磨玻璃影不同程度变淡,范围缩小,但仍遗留不同范围的网格状阴影及实变影。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HRCT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即地图样分布的磨玻璃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全肺灌洗治疗后HRCT的表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郎格汉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肺部HRCT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入我院并确诊的儿童郎格汉组织细胞增生症且肺部HRCT资料完整的儿童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HRCT图像。结果单发或多发结节2例;磨玻璃密度影9例;间隔增厚、胸膜增厚10例;小泡状透亮影4例,其中3例磨玻璃密度影及1例小泡状透亮影合并小叶间隔、胸膜增厚。所有患者HRCT图像均未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儿童郎格汉组织细胞增生症肺部HRCT表现包括单发或多发结节、磨玻璃密度影、间隔、胸膜增厚、小泡状透亮影等,HRCT可清晰显示患者肺部改变及转归。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185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x线及CT表现。胸部闭合性损伤包括肺挫伤185例,其中合并肺撕裂伤35例,Macklin效应5例,肺疝1例。肺挫伤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9例,小点状影12例,斑片状影48例,小片状影10例,磨玻璃影16例,大片状或肺段影5例,广泛性云絮状影17例,混合性病灶68例。肺撕裂伤表现为肺血肿8例(12个病灶),肺气囊腔14例(19个病灶),液气囊腔25例(53个病灶)。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条状气体密度影5例;含气的肺组织疝人右侧前胸壁皮下组织内1例。首次CT漏诊肺挫伤1例,肺撕裂伤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感染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特异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49例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特异性感染的病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岁。发病时间分别为肾移植术后12d~7年。49例患者均进行了胸部螺旋CT及高分辨CT(HRCT)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面,螺旋CT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HRCT扫描层厚1mm或0.625mm,层间距10mm。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4例,肺结核4例。19例经痰培养证实,2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支气管肺活检证实,8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2例经尸检证实。影像结果由3位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的CT检查均可见肺内病灶特征性改变。29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出现最多的肺内异常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23/29);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灶(22/29),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节灶(15/29);肺内实变影(18/29),肺内楔形实变影(11/29);晕征(17/29)。12例卡氏肺囊虫肺炎CT影像中均出现肺内弥漫磨玻璃样改变。4例巨细胞病毒肺炎CT影像中都有肺内散在磨玻璃影表现,并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其中3例伴有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2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中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其中1例呈"树芽征"表现。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特异性感染患者中,卡氏肺囊虫肺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巨细胞病毒肺炎、肺结核等在CT影像表现上各有特点,CT检查能较早发现肺部异常,并可以在发病早期或病情危重难以获得病原学证据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而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胸部平片、CT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4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的胸部影像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29~61岁;4例患者均行螺旋CT、高分辨率CT(HRCT)检查,1例行胸部平片;其中3例肺泡灌洗,1例肺穿刺证实.结果 ①原发型3例,胸部平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两侧肋膈角锐利,心影未见增大.1例胸部CT示病变弥漫呈片状分布,边缘锐利,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晰,并在其衬托下呈“地图样”分布,同时可显示磨玻璃影中的网格状影(铺路石征).2例胸部CT示两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影,肺尖及肺基底部均累及,部分胸膜下区未累及,边界不清,部分肺组织实变,见空气支气管征.②继发型l例,CT显现左下肺散在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右下肺大片状高密度影,内见支气管走形,周围见晕征.③1例原发型PAP纵隔内见肿大淋巴结影,短径未超过1.5 cm.4例均未见胸腔积液和心影增大.结论 弥漫、区域性磨玻璃样阴影,地图或铺路石样改变,胸膜下区未累及,临床与影像表现不符等征象是PAP具有特征性的表现;若有基础疾病合并上述影像表现,应考虑合并PAP可能.  相似文献   

14.
李璐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3):25-26,38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高分辨CT(HRCT)的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经支气管镜病理活检诊断为IPF的患者56例,对其进行普通CT扫描及HRCT扫描,观察其病变情况及影像表现,分析其特征。结果普通CT显示,56例患者病变部位均呈弥漫性分布,均可见胸膜下间质网状影或线影,多分布于双肺下肺野,可见囊状、蜂窝状影及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影;HRCT显示,56例患者均为双肺受累,病变部位多数分布对称,病变多分布于肺尖肺底方向上(以下肺野为主)和轴位上(以周边分布为主),偶见上肺野或随机分布HRCT影像学结果均见胸膜下间质网状影或线影,多数见肺气肿以及网状或蜂窝征,部分可见磨玻璃密度和两下肺牵拉支气管扩张。结论IPF患者HRCT具有一定特征,但应注意联合各征象与其他肺部间质疾病区别,准确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Infectiousatypicalpneumonia (IAP)isarespiratoryinfectiousdiseasethatwasfirstreportedinNovember 2 0 0 2inGuangdong ,China Itwasnamed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byWorldHealthOrganization (WHO)andhasoccurredinmorethan 30countriesandregionsaroundtheworlduntilnow 1,2  Inthepresentstudy ,w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chestX rayimagingfeaturesof36patientswithsevereSARS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February 2toApril 16 ,2 0 0 3,whichmaybehelpful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 METHODSD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的HR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学检查及临床治疗综合诊断的活动性肺结核55例,回顾性分析其HRCT表现。结果本组55例中,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的HRCT表现是:树芽样病灶(78.2%),叶性实变(74.5%),肺腺泡样结节(50.9%),空洞(34.5%)和毛玻璃样病灶(32.7%)。边缘光滑、清晰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支气管扩张、不规则线状索条和钙化是最常见的非活动性肺结核的CT表现。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评价肺结核的主要和常用方法,HRCT在发现细小、隐匿病灶,鉴别可疑病灶,评价并发症和确定病灶是否活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肖燕  杨宇洁 《西部医学》2014,26(9):1219-1221
目的探讨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征,并确定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的一些有益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CT结果与粟粒性肺结核、支气管结核进行对比。结果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包括磨玻璃样变、实变、结节、小叶中心结节、周边分布、空气支气管征和肺下叶为主。根据主要特征,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可以分为:磨玻璃样变为主、实变为主和多发结节为主的三种类型。大多数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为这些表现的混合。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与肺结核差别不大,但结节分布的主要区域和磨玻璃样变的区域是不同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结节多位于小叶中心,实变为主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支气管结核的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存在远离实变的磨玻璃样变和肺下叶分布。结论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不是特定的,但实变和结节的混合、中心小叶结节的共存、边缘区域的磨玻璃样变及肺下叶分布优势应是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Liu ZJ  Huang DJ  Wang ZQ  Wang ZG  Chang SH  Wu Z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9):2740-2744
目的 探讨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8例氯气中毒患者发病后一系列胸部X线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X线表现:9例胸片正常;2例首诊胸片正常,1~2 d后见异常.17例首诊X线表现异常:急性气管-支气管周围炎3例,急性化学性支气管肺炎6例,弥漫性间质性肺水肿和中央性肺水肿为8例.CT表现:发病1~3 d,轻者两肺散在斑点状致密影;中重度者为多发斑片状或弥漫性渗出,部分融合实变,见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腔积液.发病4~10 d,轻者基本吸收,中重度者斑片状渗出影吸收变淡,两肺实变面积缩小.发病10 d后,4例完全恢复正常,6例30~40 d时表现为肺内少许纤维条索影,1例42 d时表现为两肺内细小点状模糊影,呈较淡毛玻璃样改变.结论 急性氯气中毒因病变程度不同可表现为急性支气管-肺炎和急性肺水肿的影像改变,一系列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CT检查能较准确地评价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