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与骶骨重建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对策。方法:13例骶骨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括约肌功能训练指导等;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早期进行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结果:13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方法,对确保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骶骨肿瘤切除内固定术重建机体功能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华果  刘纯艳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54-1655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机体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 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治12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术前进行括约肌功能训练并训练患者床上卧位大小便,术后体位护理,进行功能锻炼,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结果 1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2~3周下床活动;经6个月至18个月随访,除1例在术后15个月肺转移死亡外,其余病例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效的护理干预训练,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骶部骨肿瘤切除后内固定重建患者的护理。方法对9例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DSA栓塞术后的观察,手术后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及时有效的康复指导。结果9例患者现全部存活,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并发症、确保手术效果及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骶骨是脊柱肿瘤较常见的发生部位。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骶骨肿瘤的治疗现在趋向以控制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单纯低位骶骨切除后,通常并不影响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但是,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骶关节的稳定性重建是治疗的一个必需步骤。维持和重建良好的腰骶稳定性可明显缓解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或截瘫,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由于高位骶骨肿瘤均发生于S3以上,治疗更加困难,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护理的难度。我科近3年共对5例高位骶骨肿瘤思者实施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术,术后加强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与骶骨重建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术前充分了解该手术常见并发症,做好预防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术中大出血的预防,括约肌功能训练及肠道和皮肤准备等。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加强体位护理、伤口、引流管护理,早期进行康复指导及肢体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及完善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及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赵兴举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1830-1830
我们使用Galveston腰椎髂骨固定术进行腰骶段肿瘤切除后骨盆环的重建,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总结9例移位明显的骶骨骨折伴腰盆分离及神经损伤患者行骶管减压及髂腰联合固定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神经损伤情况,重视防压疮护理及营养支持;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体位护理,注意患肢和神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功能锻炼。1例足下垂、下肢感觉减退并伴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8例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骶骨肿瘤侵犯骶髂关节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良、恶性骶骨肿瘤侵犯骶髂关节的CT及MRI表现。方法 观察51例骶骨肿瘤对骶髂关节侵犯的CT和MRI表现。其中骨巨细胞瘤19例,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索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小细胞肉瘤和梭形细胞肉瘤各1例,软骨肉瘤6例,尤因肉瘤2例,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1例,转移癌6例。结果 骶髂关节受侵29例(29/51,56.86%),其中双侧骶髂关节受侵11例,单侧受侵18例。骶髂关节受侵发生率在良性肿瘤患者中为53.85%(14/26),在恶性患者中为60.00%(15/25)。CT表现为关节双侧骨质破坏、关节面消失,软组织肿块占据骶髂关节;MRI表现为骶髂关节双侧骨质信号消失,被肿瘤信号取代。结论 骶骨恶性肿瘤常侵犯骶髂关节。骶骨良性肿瘤中,骨巨细胞瘤最易侵犯骶髂关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固定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的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2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的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大重量骨牵引复位,术中应用腰骶髂钉棒固定系统经后方入路手术治疗,俯卧位先于Wiltse肌间隙置入腰4、腰5的椎弓根螺钉,然后置入低切迹万向髂骨螺钉,复位、预弯并安装连接棒,后侧手术结束后对伴有前环有骨折的患者,改平卧位采用合适入路接骨板螺钉或组合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20例患者术后接受6~2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术后X线片均提示骨盆前后环骨折得到满意复位,骨盆环形态恢复满意,根据Mears和Velyvis评价标准,18例患者解剖复位,2例患者骨折残留移位在3 mm以内,满意率100%。术后末次随访CT提示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100%。所有患者行走及髋功能正常,术后1年Majeed评分:优18例、良2例。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应用腰骶髂钉棒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的骶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可以维持骨盆环的纵向稳定,可以对抗纵向剪切应力,软组织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