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1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0.65%,临床表现无特诊性。免疫表型:AE1/AE3、vimentin和calretinin(+),CEA、ER、PR和CD31(-)。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和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子宫腺瘤样瘤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光镜观察。其中6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年龄21-58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好发子宫角、宫底处。光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样、腔隙、条索样结构,有些上皮样细胞可呈空泡状、印戒样。大多伴有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免疫组化:CK、EMA、VIM、Calretinin均阳性表达,而FⅧ因子相关抗原、CEA均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符合间皮来源,尤其注意的是,此瘤出现以空泡、印戒样细胞为主时,易误诊为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结合免疫标记,可鉴别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方法对8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疫组织化学观察及文免献复习.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用即用型抗体SP染色法.结果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痛经或无临床症状;疫组织化学显示:AE1/AE3、vimentin、calretinin阳性,ER、PR、CD31阴性.主要应于平滑肌瘤、血管平滑肌瘤及淋巴管瘤、腺肌症及腺肌瘤等相鉴别.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仔细取材,准确把握镜下形态及鉴别诊断要点,合理应用疫组织化学技术,有助于正确诊断该疾病,避免临床及病理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和病理上对该病认识不足,易造成漏诊、误诊,由于其临床无特殊表现,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并存,故术前难以确诊.本文报道2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以提高临床对子宫腺瘤样瘤的认识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子宫腺瘤样瘤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 1例位于子宫浆膜下,5例位于子宫肌壁间.光镜下,纤维结缔组织及增生的平滑肌间见大小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有的扩张成囊状,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无异型,胞质红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PCK、Calretinin、EMA、Vimentin阳性,CEA、FⅧRAg阴性.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来源的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免疫组化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9例子宫腺瘤样瘤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001~2005年子宫手术切除标本共430例,对其中9例确诊为子宫腺瘤样瘤的标本分别进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并结合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9例患者均为术前未诊断而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瘤样瘤,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其中单独发生和合并平滑肌瘤各3例,合并子宫肌腺病、妊娠和慢性输卵管炎各1例。肿瘤表现为单个结节,光镜下由大小、形态不一的腔隙构成;电镜观察细胞有明显的微绒毛、桥粒和张力丝;肿瘤细胞AB-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V im、Ckpan、MC染色均呈阳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可发生于各种状态的子宫。仔细的大体检查、组织学观察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001~2005年子宫手术切除标本共430例,对其中9例确诊为子宫腺瘤样瘤的标本分别进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并结合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9例患者均为术前未诊断而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瘤样瘤,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其中单独发生和合并平滑肌瘤各3例,合并子宫肌腺病、妊娠和慢性输卵管炎各1例.肿瘤表现为单个结节,光镜下由大小、形态不一的腔隙构成;电镜观察细胞有明显的微绒毛、桥粒和张力丝;肿瘤细胞AB-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Vim、Ckpan、MC染色均呈阳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可发生于各种状态的子宫.仔细的大体检查、组织学观察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少见的子宫腺瘤样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5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子宫腺瘤样瘤的诊疗方法。结果术前无1例确诊,行子宫全切术7例,子宫次切术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例,剔除术中发现肿块边界不清,不易剥离。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恶变及复发。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超声学检查不易确诊,其生物学行为良性,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可以保留子宫,行肿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例特征、免疫组化表达特征,进而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能力。方法采用HE染色、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光镜观察等方法,分析30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采用即用型抗体SP法染色法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 30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临床表现没有特诊性;免疫组化表现:CK5/6、vimentin、calretinin阳性,ER、PR、CEA、CD31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病理检查和临床诊断极易出现遗漏和错误。免疫组化是临床鉴别与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姜辉 《罕少疾病杂志》2005,12(3):33-35,F00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7例子宫腺瘤样瘤,并复习临床有关资料。结果17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16%,肿瘤位于子宫肌间或浆膜下,直径0.8~6.0cm,临床表现类似平滑肌瘤。肿瘤以形成不规则腺样和裂隙样结构,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为组织学特点,伴有平滑肌组织增生。衬覆上皮CK(AE1/AE3)阳性,CD34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少见,常与平滑肌瘤并发,了解其组织学特点,使用免疫组化进行鉴别,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1.
郭红丽  陈刚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110-111,F0003
目的 研究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及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7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 17例平均就诊年龄44.8岁,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痛经或无症状,占同期子宫肿物的3.62%,良性肿物的4.08%.单发15例,多发2例.84.21%位于肌壁间,15.79%位于浆膜下.大体观均呈实性,灰红或灰白色,界限不清.镜下查见腺样或脉管样结构,腔隙内面衬有扁平、立方状细胞,细胞内有粘液.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良性肿瘤,易发生漏误诊,确诊需要仔细的病理取材及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136-138+169
目的探讨子宫和卵巢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子宫及卵巢切除术的315例患者标本,其中发现有20例子宫和卵巢腺瘤样瘤标本,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例腺瘤样瘤为手术标本的6.34%,其中子宫腺瘤样瘤18例、卵巢腺瘤样瘤2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52±0.17)cm,分别位于肌壁间、浆膜下或子宫近浆膜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K(AE1/AE3)、MC、calretinin阳性,CD34,ER,PR,Desmin阴性;术后随访无恶性病变和复发情况出现。结论子宫和卵巢腺瘤样瘤相对较罕见,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正确运用免疫组化可提高子宫和卵巢腺瘤样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7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17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16%,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8~6cm,临床表现类似平滑肌瘤.肿瘤以形成不规则腺样和裂隙样结构,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为组织学特点,伴有平滑肌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及细胞角蛋白(AE1/AE3)均为阳性,呈双相表达;S2100蛋白14例阳性(82.35%).结论 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王小捷  李冰  周英姿  杨安强 《海南医学》2021,32(18):2443-2445
子宫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s,ATs)是一种较少见间皮起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女性生殖道[1-3].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它常出现在子宫,也可出现在卵巢、输卵管[4-5].发生在子宫的腺瘤样瘤由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肉眼形态与子宫肌腺病或平滑肌肿瘤很难区别,组织学特征有其多样性,特别是出现假脉管样或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瘤样瘤的发生率、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6例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4例病理诊断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肿瘤及瘤样病变标本1.1%,2例诊断输卵管腺瘤样瘤占输卵管切除标本0.14%。组织化学AB阳性;免疫组化CK、Vim阳性,S100、FⅧ、CEA、EMA阴性。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是一种并非罕见的良性肿瘤,详细巨检与多取材是提高检出率的有效方法;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对腺瘤样瘤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腺瘤样瘤好发于生殖系统,男女均可发生。女性可发生于子宫、输卵管、卵巢等部位。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等无特异性,因而术前诊断困难,病理检查也可能发生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诊治的12例子宫腺瘤样瘤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
朱凤花 《九江医学》2005,20(3):82-83
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发生于子宫、输卵管及卵巢,也被认为是输卵管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组织发生尚有争议,由于临床无特征性表现,术前难以诊断。现将我科(2000年-2005年)10例子宫和卵巢的腺瘤样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探讨其发生和诊断及鉴别诊断等临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瘤样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鉴别诊断经验。方法对11例子宫腺瘤样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11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良性肿瘤标本的1.1%。肿瘤多位于肌壁及浆膜下,内膜下少见。肿瘤以单发为主,多发少见。临床无特异性表现,镜下肿瘤的组织学结构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腔腺样结构组成,亦可见弥漫的印戒细胞样结构。免疫表型:细胞角蛋白(AE1/AE3)、波形蛋白(VIM)、上皮膜抗原(EMA)和钙网膜蛋白(Calretinin)阳性,其余均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易漏诊,应多处取材,注意巨检标本观察,以提高检出率。支持间皮起源,免疫组化检查是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