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小儿脑瘫的安全性。【方法】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蛛网膜下腔注射治疗31例脑瘫患儿,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患儿的血常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肝肾功能(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有无差异。【结果】脑瘫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各组该两项指标异常率均为0,故临床上认为其差异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瘫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瘫的效果.方法 2009-2010年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瘫患者229例,选择其中无智力障碍、一直进行康复治疗,近一年无明显进展的51例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个疗程(21~28 d进行4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ADL得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ADL总分、步行动作、床上运动、认识交流动作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无智力障碍脑瘫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本院应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获取脐血200~300 ml,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 ml,行下肢缺血肌肉内局部注射.观察干细胞移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移植后大部分患者下肢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足部皮温、踝臂指数、经皮氧分压较前明显升高,足部溃疡创面愈合6例,缩小1例.7例动脉造影随访患者均显示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2肢截小趾,1肢因疼痛、湿性坏疽、合并严重感染而行膝下截肢.结论 对于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不能行血管搭桥术及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瘫的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运动和姿势异常的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视听觉障碍等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而且据报道还有增加的趋势。这已经成为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为止,国内外治疗脑瘫的方法众多。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温热及中药等。西医有功能训练、干细胞移植、介入、手术及神经发育疗法等,但是单一的治疗方法有限,效果不理想,临床更倾向于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尤其以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占有明显优势,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针对脑瘫患儿不同的问题取各家之长,有选择性、综合的应用各种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6.
脑瘫是儿童最常见的残疾性疾病之一,痉挛是脑瘫常见的运动异常。目前,对痉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矫形器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各种治疗在痉挛治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汤明丽  吕复莉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2,33(9):1255-1257
正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小儿最常见和最为严重的运动残疾,是自受孕开始到婴儿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该病患病率为1‰~3‰,其中以痉挛型脑瘫为主,占脑瘫患儿的60%~70%[1]。我国1998年"九五"攻关课题报道全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平均患病率1.86‰[2]。脑瘫  相似文献   

8.
脐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飞  张小芬 《医学综述》2006,12(19):1183-1185
脐血作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和临床探索。已经证实脐血中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采用脐血具有诸多优势,如来源丰富,组织配型时间短,抗原表达弱,加之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及加速造血恢复等影响,脐血的移植成功率高,移植反应弱、移植物抗宿主病少见。目前脐血移植治疗的疾病已经达到80余种,治疗的患者全世界已经超过了6000例。脐血移植已经在恶性肿瘤、免疫缺陷、心脏病、神经系统损伤、组织器官修复、糖尿病、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上显示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近10年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听觉障碍等。我国脑瘫的发生率为1.8‰~4.0‰(1988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资料),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针灸治疗小儿脑瘫取得很大的进展,现就10a来的有关文献作一概述。1 针刺法1.1 体针法 马氏以脊三穴为主穴,智低者,配四神聪、足三里、悬钟;言语障碍者,配哑门、心俞、通里;马蹄足者,加委中、承山;足内翻者,加申脉;足外翻者,加照海、太溪;抽搐者,配鸠尾、合谷、太冲。设对…  相似文献   

10.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源主要包括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三种,在我国,脐血移植作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补充替代方法已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 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UC-MSC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UC-MSC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UC-MS治疗。采用FIM评分及FMA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对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FMA评分与治疗后症状改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1月、3月FIM评分及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比较,FIM评分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比较,FMA评分升高(P<0.05),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比较,FIM评分、FMA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FlM评分、FMA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患者年龄、病程与治疗后改善程度呈负相关(P<0.05),FMA评分与治疗后改善程度无相关性(P>0.05)。治疗组中在治疗后有16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主要是轻度发热,轻度头昏头痛,腰部酸痛。36例(随访率60%)患者随访超过了1年,未见与细胞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US-MSC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方法、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6~83岁,平均(56.00±5.34)岁,脑出血后遗症15例,脑出血急性期11例。采用鞘内注射法将体外分离出的脐血干细胞移植到脑出血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并随访观察3个月,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标准、独立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价其疗效,对随诊患者行头颅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肺部X射线片、心电图及血液生化检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6例行鞘内注射中3例无效,23例有效。移植3个月后26例患者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标准及独立功能评分标准评分均较移植前明显提高,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标准:(69.80±10.71)分、(60.80±15.68)分,P〈0.05,独立功能评分标准:(94.76±14.42)分、(90.20±16.75)分,P〈0.05;急性期移植患者移植后独立功能评分为93.90±11.54,77.72±11.37(Z=-2.940,P=0.003);后遗症移植患者移植后独立功能评分为94.35±16.69,90.20±16.75(Z=-3.30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脑出血有效可行且急性期优于后遗症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的方法,并比较其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及脐血各30份,分别通过原代贴壁培养法、酶消化法培养UCMSCs,及淋巴细胞分离液法、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两步分离法获得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培养UCBMSCs。应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比较UCMSCs和UCBMSCs分离培养的效果与生长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及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UCMSCs原代贴壁培养法8d左右可见成纤维样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且成簇生长,酶消化法培养UCMSCs5d左右均匀生长;UCBMSCs分离培养用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两步法得到的细胞数量较淋巴细胞分离法明显增多。两种来源MSCs培养方法相比较,UCMSCs原代培养的时间短,培养成功率明显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来源的MSCs具有MSCs表面标志特征。定向诱导分化结果表明MSCs具有被诱导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结论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周期短,培养效率更高;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中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两步法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ALS30例,给予UC—MSC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每次静脉滴注约3×10^7个细胞,鞘内注射约7×107个细胞,1次为1个疗程。采用ALSFRS评分量表及APPEL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对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ALSFRS评分)与治疗后改善程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ALSFRS评分升高(P〈0.05),APPEL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1周相比ALSFRS评分升高(P〈0.05),APPEL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ALSFRS评分升高(P〉0.05),APPEL评分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病程、性别与症状改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前神经损伤程度与改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US—MSC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治疗ALS,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病情进展,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其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与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相比,hUCMSCs具有来源丰富、易于分离、生物学形状稳定、增殖率高、低免疫原性和不违背伦理道德等优点,被认为是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经过多年来的大量研究和实验后,hUCMSCs被应用于人类临床疾病的治疗,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神经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减少神经干细胞移植的脑瘫患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移植患儿的生活质最.方法:以心理护理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对神经千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注重神经千细胞移植患者的健康教育,让移植后患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对神经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辉挺 《医学综述》2012,18(15):2379-2382
肝干细胞按其来源可划分为肝源性干细胞和非肝源性干细胞,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主要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等,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非肝源性肝干细胞的一种,具有低免疫原性、来源丰富、可扩增及多向分化的特点,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可向肝细胞分化,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及相关功能,这为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疑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由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肝和酒精中毒发展而来。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各种肝纤维化疾病的终末期,平均存活时间仅为5~7年。干细胞移植已成为肝病治疗研究的热点,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为肝硬化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文就脐带血干细胞的特点、治疗肝硬化的理论基础、在肝硬化方面的应用、植入途径以及问题、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a D)指在脑组织损伤基础上引起的以高级神经认知、记忆功能障碍及情感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二位原因,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它为治疗Va D提供了新途径,并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及脊髓损伤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未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将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