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月娥  王诚杰 《肝脏》2009,14(5):420-422
肝小静脉闭塞症(VOD/HVOD)是指肝小叶下静脉和小叶中央静脉受损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类似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BCS)。该病是异体或自体骨髓移植及干细胞移植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接受移植的患者在使用大剂量细胞毒性药物后出现肝肿大,水钠滞留,体重增加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孟宪镛  杨锦媛 《肝脏》2008,13(5):413-415
文献报道的肝静脉闭塞病(HVOD)通常是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实际上应称肝小静脉闭塞病。本病主要累及肝内小静脉,有别于BuddChiari综合征(BCS),后者主要是肝静脉及其属支狭窄或阻塞,部分累及肝段下腔静脉。HVOD及BCS均可引起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减损。曾不断有草药土三七引起HVOD的报道。近年报道HVOD主要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率最多可达54%,严重程度差别很大,重者死亡率达67%,早诊早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肝小静脉闭塞症一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肝小静脉闭塞症(veno-occlusive disease,VOD)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脉高压症。临床急性阶段出现肝肿大、黄疸和腹水。轻症患者可康复,重症患者多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少数发展为肝硬化。我们近期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小静脉闭塞症(veno-occlusive disease of theliver,VOD)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脉高压症[1]。在我国,野百合碱中毒是VOD的主要病因。本文报告食用土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症2例。1病例资料1.1病例11.1.1主诉患者,男性,44岁,因"乏力、纳差、腹胀、尿黄1个月,加重10天"于2009年5月22日就诊于  相似文献   

5.
肝小静脉闭塞病(veno—occlusive disease,VOD)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脉高压症。VOD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诊断困难且无特效治疗方法,预后差。现对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5例VOD患者进行回顺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Budd-Chiari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与肝硬化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涛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07,12(12):770-773
Budd-Chiafi综合征(BCS)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下腔静脉阻塞、门静脉高压为特点的综合征,诊断依靠肝静脉血管造影,治疗重点是解除梗阻。肝小静脉闭塞病是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类似于BCS,诊断依靠肝组织活检。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与肝实质性病变导致的肝硬化不同.临床上需要注意对这三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的诱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肝脏CT特点、病理特征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服用“土三七”后所致HVOD的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血清学报告、肝脏CT扫描及病理穿刺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以腹水为主,并有不同程度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血清学检查:4例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1例CMV-IgM阳性。5例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1-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不同程度升高。肝脏cT平扫均显示肝脏肿大,腹水,增强显示肝实质内可见弥漫状的点状及网格样异常信号,肝实质内多发大片状异常信号,强化形式均低于正常肝实质强化信号,肝脏有地图状增强;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段变细。病理表现:肝窦明显扩张淤血,汇管区肝小静脉内皮肿胀,管壁增厚,管腔不完全闭塞,并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有明确服用土三七史及相应临床表现,同时符合肝CT特征表现的患者,可临床诊断HVOD,确诊需要病理依据。既往有肝炎病史为服用土三七后发生HVO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肝静脉闭塞症(HVO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一种严重且危险的并发症,一般表现为移植后3周内即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区疼痛、腹腔积液及液体潴留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现将我院240例HSCT患者中并发HVOD2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外周血管病,又称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病(PAOD),是指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的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症、颈动脉硬化症、肾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硬化症等。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7.97‰。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进行下肢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静脉系统疾病以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管病,又称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病(PAOD),是指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的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症、颈动脉硬化症、肾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硬化症等。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7.97‰。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进行下肢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静脉系统疾病以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徐志强  张敏 《传染病信息》2019,32(5):456-461
儿童门静脉高压症是指在多种病因作用下,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压力持续增高,门静脉压力>5 mmHg(1 mmHg=0.133 kPa),或门静脉、肝静脉压力梯度>10 mmHg,最终导致脾大、门腔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腹水等临床表现,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综合征。儿童门静脉高压症根据病因不同分为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和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根据压力来源的解剖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性、肝内性(窦前性、窦性、窦后性)及肝后性。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曲张静脉套扎或硬化、手术治疗等。虽然儿童门静脉高压症发病率较低,但可以引起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现将其病因分类、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一例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门静脉压力梯度测定方式评估患者门静脉高压情况的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与传统肝静脉压力梯度方式相比,超声内镜引导下门静脉压力梯度测定方法简单,测量准确,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的声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对IPH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IPH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肝脏表面、内部回声、脾脏大小及肝内外门静脉系统等。结果25例患者中,25例均见门静脉肝内分支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管腔狭窄甚至闭塞,15例实质回声增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2例,门静脉系统血栓5例,均为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5例伴有胆道系统的异常。结论临床上不明原因的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均应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内门静脉分支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的特征性改变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可提示IP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CL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术前踝/肱指数(ABI)0—4.9(平均3.5)。手术采用高位深组30例,低位深组32例,浅组29例(其中双向血流组22例,直接转流组7例)。结果手术成功率达100%。随访6—60个月,77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无静息痛存在,间歇性跛行消失或无痛行走距离大于500m。深组4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移植物闭塞,行截肢术。随访期问,10例患者彩超检查出现移植物闭塞,但元临床症状。总救肢率为95.6%(87/91);有效率为84.6%(77/91);移植物长期通畅率为84.6%(77/91)。结论静脉动脉化是应用于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远端无良好流出道而无法进行常规动脉旁路重建,肢体濒临坏死患者的手术方法,是一种非常规的救肢术式,如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操作规范,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经皮经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和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PSE)是门高压症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2004年7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CT观察了103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介入术前后肝脏容积变化,旨在为介入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诊疗过程等相关资料.结果 共2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8.6±10.5)岁,首诊骨科23例,首诊血管科2例.25例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均为间歇性跛行,首发症状以腰痛最为常见(48%),共病以高血压最为常见(64%).25例患者均首先行腔内治疗,行“球囊成形术”8例,行“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17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4例.未缓解4例行椎管减压术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与高龄、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相关.在诊断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时,应提高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晨  梁雪松  李成忠 《肝脏》2010,15(5):395-397
肝窦阻塞综合征(SOS),过去称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是一种发生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的非血栓性闭塞性疾病,20世纪20年代南非居民因摄食含吡咯烷生物碱的植物千里光导致该病,SOS才被临床报道,此后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或)地区相继报道了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及食用某些植物而导致SOS的病例。  相似文献   

18.
吴云林 《肝脏》1999,4(3):170-170
门脉高压症常常由于食管及(或)胃静脉曲张破裂产生大量出血。内科治疗主要包括药物预防出血以及急性出血的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产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众多,如溃疡病、糜烂出血性胃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和食管及(或)胃静脉曲张等,以后者为主。有效控制门脉高压以及降低侧支循环内压和血流量可减少门脉高压症患者出血率、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在1.3kPa(10thmHg)以下不会发生食管静脉曲张。而门脉压力在1.5kPa(12mmHg)以下很少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β-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9.
顺序介入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三种介入治疗技术对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采用局部溶栓、经皮球囊成形术和内支架植入术顺序应用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28段病变),治疗成功率96.4%(27/28),远期随访再狭窄率低。认为三种介入治疗技术顺序应用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再狭窄率,减轻经济负担,避免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通过观察一种新型血管扩张药尼可地尔(Nicorandil)对实验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的门脉降压作用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发现该药能产生立即、持久的门脉压力梯度下降,主要以肝静脉楔压下降表达,且全部归因于肝内阻力的下降。肝静脉压力梯度下降于60分钟达最低点、下降值达43.7%,于120分钟下降仍具有统计学意义。门脉向肝血流同时增加,而对肝功能及循环无不良影响。因此,尼可地尔作为一种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较理想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