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差异,探讨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60名正常者(对照组)血清hs-CRP、IL-6浓度,并结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hs-CRP和IL-6浓度差异,对血清hs-CRP、IL-6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组患者血清hs-CRP、IL-6显著高于对照组[(5.1±2.4)mg/Lvs(2.3±1.2)mg/L、(16±4)ng/Lvs(12±3)ng/L],均P<0.01。AMI组与UAP组间血清hs-CRP、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与IL-6显著正相关(r=0.55,P<0.01)。血清hs-CRP、IL-6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3,P值均<0.01。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hs-CRP、IL-6水平增高显著,血清hs-CRP、IL-6增高可能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石大环  李济福 《中国医药》2009,4(8):860-86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 选定ACS患者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0例(SA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完全随机将ACS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组与SA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IL-6[SA组(29.2±22.1)ng/L、ACS组(49.3±29.6)ng/L、对照组(4.5±2.9)ng/L]、IL-8[SA组为(0.37±0.05)ng/L、ACS组为(0.58±0.09)ng/L、对照组为(0.14±0.05)ng/L]及hs-CRP[SA组为(1.31±0.64)mg/L、ACS组为(28.35±21.02)mg/L、对照组为(1.19±0.92)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组与ACS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钟宏  陈喜志  刘国伟 《中国医药》2006,1(8):472-474
目的探讨TNF-α和IL-6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20例对照组血清TNF-α、IL-6的水平变化。结果入院时SAP患者TNF-α水平(59.1±15.5)pg/ml显著高于MAP组(38.9±9.72)pg/ml和对照组(14.2±4.5)pg/ml,MAP患者血清TNF-α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但IL-6水平SAP(45.5±11.7)pg/ml和MAP(43.4±13.3)pg/ml较对照组(39.3±11.0)pg/ml无明显升高;SAP血清IL-6在入院的第7天升高最明显(188.5±51.7)pg/ml,分别高于MAP组(115.8±27.8)pg/ml和对照组,MAP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入院第14天SAP血清TNF-α(36.4±7.6)pg/ml,IL-6(112.6±25.2)pg/ml仍然高于MAP(15.4±3.7)pg/ml、(44.7±13.2)pg/ml和对照组,而MA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检测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变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潘莉  朱敏  邰建飞 《安徽医药》2019,23(1):132-135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36(IL-3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1日至2015年11月1日在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住院的45例确诊为MPP患儿作为MPP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19例行腹股沟疝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支原体的诊断主要依据痰支原体DNA阳性及血清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检测患儿血清中的IL-4、IL-17、IL-36、INF-γ的含量及变化。结果 MPP组血清IL-4、IL-17、IL-36及INF-γ水平在急性期为:[(723±263)、(398±218)、(413±291)、(3 144±1 932)] ng/L;而对照组为:[(481±198)、(212±39)、(302±87)、(1 632±917)] ng/L,可见MPP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均P<0.05),在恢复期下降,且大叶性肺炎,>3岁年龄组MPP患儿这四个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MPP发生发展与IL-4、IL-17、IL-36及INF-γ密切相关,故检测这些细胞因子对病情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指导MPP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孙云萍  武怡  孟令建 《安徽医药》2024,28(5):957-961
目的探究半乳糖凝集素 -3(Galectin-3)、白细胞介素 35(IL-35)及白细胞介素 17(IL-17)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21年 8月至 2022年 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哮喘病儿 77例,分为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组( 40例)及哮喘缓解组( 37例)选择同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儿童 2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 Galectin-3、IL-35、IL-17水平。应用,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查,记录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 /1 s用力呼气量预计值百分比(FEV1%)、 1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 FVC)、最大呼气 50%瞬间流量( FEF50%),最大呼气 75%瞬间流量(FEF75%)指标。结果轻中度急性发作组 Gal-3、IL-17水平分别为( 50.89±7.90)ng/L、(60.95±8.14)ng/L,明显高于缓解组的(33.93±9.49)ng/L、(42.94±6.67)ng/L及对照组的( 24.8±5.84)ng/L、(35.45±8.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中度急性发作组 IL-35水平为( 101.28±9.44)ng/L明显低于缓解组(125.91±7.79)ng/L及对照组(148.83±8.0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急性发作组 FEV1%、FEV1/FVC水平分别为( 67.22±12.11)%、(67.56±12.60)%明显低于缓解组的( 95.4±10.63)%、(95.58±10.95)%和对照组的( 108.21±10.49)%、(108.9±10.0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EF50%、FEF75%在轻中度急性发作组分别为( 46.22±11.80)%、(38.42±9.94)%,与缓解组的( 50.11±11.53)%、(42.76±1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 91.75±12.43)%、(93.84±12.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Gal-3与 IL-17呈正相关( P<0.05), IL-35与 IL-17呈负相关( P<0.05), Gal-3、IL-17与 FEV1%、FEV1/FVC、FEF50%、FEF75%呈负相关( P<0.05), IL-35与 FEV1%、FEV1/FVC、FEF50%、FEF75%呈正相关( P<0. 05)。结论哮喘病儿 Gal-3表达上调, IL-35表达下调,引起 IL-17促表达增强、表达抑制作用减弱, IL-17水平升高从而导致气道炎症加重,可能是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之一;亦可能是哮喘缓解期部分病儿小气道炎症持续存在的可能机制之一。 Gal-3、IL-35、IL-17水平测定有助于预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及指导调整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用药。  相似文献   

6.
张世杰  宋晓杰  王利军  裴旭东 《安徽医药》2022,26(10):2086-2089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 A(IgA)肾病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17(IL-17)、白细胞介素 -18(IL-18)表达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 224例 IgA肾病病人,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67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病人 157例作为未感染组。另选取无肾脏疾病的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 6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不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载量病人、乙肝表面抗原( HBeAg)阴性及阳性病人血清 IL-17、IL-18水平,分析血清 IL-17、IL-18对 IgA肾病病人 HBV感染的诊断价值及与 HBV-DNA载量、肝功能[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相关性。结果三组血清 IL-17、IL-18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未感染组 IL-17(12.68±2.13)ng/L、IL-18(360.37±  相似文献   

7.
余秀文  杨润芝 《安徽医药》2013,34(3):285-287
目的探讨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 5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n=22)、B组(n=36)。A组只行综合治疗,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空肠管注入大黄。ELISA检测患者血清入院时(0 d)、7 d、14 d时IL-15、IL-18水平。以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作为对照。结果入院0 d时A、B组IL-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IL-18、IL-15在A、B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A、B组IL-18均比入院时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最明显;A、B组之间IL-18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时A组IL-15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IL-15明显升高,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时A、B组IL-18、IL-15与治疗7 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节炎症介质IL-15、IL-18的表达,大黄能有效地逆转SAP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白细胞介素(IL)-17、IL-10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衰组)和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IL-17和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组血浆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46.37±10.57) ng/L vs(32.45±4.55)ng/L],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27.49±4.19) ng/L vs(32.71±4.3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9,5.46,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7与IL-10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可能与体内IL-17、IL-10的水平失衡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丽  徐湘江  于春英  陈蔚 《安徽医药》2024,28(6):1156-1160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3(TRAF3)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 2021年 9月至 2022年 10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 165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为观察组,及同期该院 1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病重程度将病人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 60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65例。根据急性胰腺炎病人入院 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 125例和死亡组 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血清 TRAF3、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 Spearman法分析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 TRAF3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 Ⅱ(APACHEⅡ)的相关性;对血清 TRAF3水平与 IL-6、TNF-α、肠道气体容积积分( GVS)的相关性进行 Pearson法分析;对影响急性胰腺炎病人预后的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血清 TRAF3水平对急性胰腺炎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 31.42±6.78)ng/L相比,轻症( 56.18±9.34)ng/L、中重症(74.45±10.87)ng/L、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86.42±11.05)ng/L病人血清 TRAF3水平随着危重程度的增加依次显著升高( P<0.05),病情越严重,身体质量指数( BMI)、 IL-6、TNF-α、肠道 GVS、APACHEⅡ评分越高( P<0.05);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 TRAF3水平与 IL-6、TNF-α、肠道 GVS、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 r=0.65、0.64、0.41、0.69,均 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 BMI、IL-6、TNF-α、肠道 GVS、APACHEⅡ评分、 TRAF3水平[(87.25±10.52)ng/L比(67.81±10.34)ng/L]明显升高(P<0.05)。BMI、IL-6、TNF-α、肠道 GVS、APACHEⅡ评分、 TRAF3是影响急性胰腺炎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P<0.05)。血清 TRAF3预测急性胰腺炎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1,截断值为 75.30 ng/L。结论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 TRAF3水平升高,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英举 《淮海医药》2002,20(6):506-506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 2 (IL- 2 )、白细胞介素 - 6 (IL- 6 ) ,白细胞介素 - 8(IL- 8)在性病患者血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 Eli SA法检测了 5 8例性病患者血清中 IL- 2、IL- 6和 IL- 8水平。结果  5 8例性病患者血清中 ,IL - 2、IL - 6、IL - 8水平分别为 (6 .4± 3.2 ) ng/ ml、(0 .15± 0 .0 6 ) ng/ ml、(0 .34± 0 .13) ng/ m l、而 IL - 8则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 ,其中 IL- 2、IL- 6则明显低于正常人组 (P<0 .0 1)。结论 性病患者的发生与发展与IL - 2、IL - 6降低和 IL - 8升高密切相关 ,检测 IL - 2、IL - 6和 IL - 8血清水平有助于性病的判断和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IL-3、IL-5及IL-8与鼻息肉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雯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44-1945
目的检测鼻息肉组织中自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探讨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取自50例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研究组)和30例行鼻中隔手术患者的正常下鼻甲黏膜(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3、IL-5和IL-8在鼻息肉标本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的含量。结果鼻息肉组织IL-3、IL-5和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IL-5和IL-8在鼻息肉组织中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岩  王桂成  潘燕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78-1479
目的 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IL-1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7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IL-13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激素敏感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治疗后血清IL-6、IL-10、IL-1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血清IL-6、IL-10、IL-13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病情变化,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8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和38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观察两组差异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IL-6、IL-10和I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0.3877、15.1010、15.1243,均P<0.05),观察组急性期IL-6、IL-10、IL-1等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患儿(t=9.7594、11.6486、11.6622,均P<0.05)及对照组(t=11.7032、11.7718、11.8267,均P<0.05).对照组48 h内细胞凋亡率为(2.8±0.8)%,明显低于川崎病患儿的(38.3±7.9)%(t=38.59,P<0.01).血小板升高[(464.0±110.2)×109/L]的川崎病患儿IL-1水平(663±94) ng/L,明显高于无血小板升高[(307.0±104.9)×109/L]的患儿(492±92) ng/L(t =13.1044,P<0.05).结论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的病情、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扁平苔藓患者组织病理的白介素17和白介素35的表达情况,探讨白介素17和白介素35在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来本院皮肤性病科就诊的扁平苔藓患者36例,按照统计学原则随机选取正常人36例,将正常人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临床组,所有患者都经过皮肤病理学确诊,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白介素17和白介素35在扁平苔藓患者和正常人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扁平苔藓组中白介素17和白介素35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结论 白介素17和白介素35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患者血浆中IL-18、IL-21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26例骨关节炎患者与27例健康成人血浆中IL-18、IL-21水平的差异,探讨其与骨关节炎的关系.结果 26例骨关节炎患者血浆中IL-18和IL-21水平均高于27例健康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IL-21水平在骨关节炎患者中明显增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6.
IL-7和IL-2协同对肺结核患者Th1/Th2平衡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2(IL-2)协同对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例肺结核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PBMC按加入刺激物的不同分为RPMI-1640组、PPD组、PPD IL-7组、PPD IL-2组,PPD IL-7 IL-2组,培养72小时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的水平。结果与PPD组相比,加入IL-7或IL-2均能有效促进肺结核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分泌IFN-γ(P<0.05),IL-7可抑制IL-4的合成(P<0.05);同时加入IL-7和 IL-2可显著增加肺结核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分泌IFN-γ(P<0.01),抑制IL-4的合成(P< 0.05)。结论IL-7和IL-2协同可显著促进IFN-γ分泌,抑制IL-4合成,从而调节Th1/Th2平衡,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发挥保护性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范团起  李卫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33-1534
目的 研究血清中白介素-12(IL-12)及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10例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并与10例正常人血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银屑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2水平显著增高(f=20.752566,P〈0.01),IL-10水平显著降低(f=4.25,P〈0.05)。结论 IL-12及IL-10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在现代社会中,胃肠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在这些胃肠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细胞免疫调节因子IL-8、IL-18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性地阻断IL-8、IL-18以及受体,有望成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方法.本文就IL-8、IL-18的特点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布托啡诺对大鼠急性疼痛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鞘内注射布托啡诺治疗急性疼痛的机制。方法取清洁级SD雄性成年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与布托啡诺组,每组15只;每组再平均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5只。空白组不实施任何手术;对照组及布托啡诺组制造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及鞘内置管后,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及布托啡诺24μg。3组分别自内眦取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与IL-10水平。结果术后48h内对照组和布托啡诺组IL-6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IL-6在术后6h达峰值[(114.35±9.04)ng/L],而布托啡诺组的峰值[(40.55±5.97)ng/L]延迟到术后12h,且布托啡诺组各时点的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在术后12h开始高于术前,布托啡诺组则均在术后9h开始高于术前,且术后9~48h各时点布托啡诺组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在术后18h达峰值[(29.53±3.14)ng/L],布托啡诺组血清IL-10水平在术后15h达峰值[(50.39±2.74)ng/L]。结论鞘内注射布托啡诺可降低IL-6水平,并明显增高IL-10水平,并阻断IL-6恶性循环,延缓疼痛高峰时相及增高疼痛阈值,促进促/抑炎症细胞因子平衡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