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状况,为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版对9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版评分,女大学生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男大学生神经质、掩饰性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大学生掩饰性维度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一、二年级大学生掩饰性维度分显著高于三、四年级大学生(P〈0.01);不同专业大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性,不同专业大学生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校教师应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及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胸部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患者自控镇痛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Ⅱ组为观察组,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Ⅰ组HR、SB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而Ⅱ组则较稳定;Ⅰ组术后应激激素水平明显增高(P〈0.01);Ⅱ组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术后RR浅快,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提供完善的止痛效果,能更有效地控制术后应激反应,并有改善呼吸和稳定循环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0月,采用心理测量工具对我校部分HBsAg阳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进行心理测量。结果HmAg阳性大学生健康教育前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六项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P〈0.01);健康教育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三项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P〈0.01);教育前后比较强迫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不同性别教育前精神病性、焦虑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sAg阳性大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尊水平状况,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河南省某3所大学8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筛选出网络成瘾大学生48名设为成瘾组,抽取一般资料与成瘾组相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60名设为非成瘾组。对上述两组大学生采用成就动机量表评定其成就动机状况,自尊量表评定其自尊水平,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8%,男生发生率为12.41%,女生为2.1%,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7.23,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成就动机量表的追求成功动机分量表分及结果成就动机分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而避免失败动机分量表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自尊量表总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P〈0.05)。结论网络成瘾与否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尊水平密切相关,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网络成瘾的原因和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自尊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河南省某3所大学8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筛选出网络成瘾大学生48名设为成瘾组,抽取一般资料与成瘾组相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60名设为非成瘾组。对两组大学生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8%,男生发生率为12.41%,女生为2.1%,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7.23,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P〈0.01),自尊量表总分显著低于非成瘾组(P〈0.05);自我和谐量表自我灵活、自我刻板分量表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与非成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自我和谐、自尊水平密切相关,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网络成瘾的原因和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两专业女生的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FDI)认知风格发展趋势及其个体差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47名两个专业女生,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对其进行团体测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结果(1)对样本总体均数和大学生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常模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2)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医学女生的测试平均分所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各年级女生的FDI认知风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女生的FDI认知风格差异显著(P〈0.01);年级和专业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3)对同一年级不同专业医学女生的测试平均分所进行的t检验表明,一、四年级两专业女生的测试平均分没有差异(P〉O.05),二、三、五年级的医学女生的测试平均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1)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发展,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的女生差异显著;同一专业不同年级(除临床专业一、三年级间)的女生差异不明显;(2)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护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应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非理性信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对33例酒依赖患者及33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酒依赖患者在非理性信念量表总得分为(67.52±11.457)分,高于对照组的(61.71±11.02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1,P〈0.05);不同酒依赖程度患者在非理性信念量表总得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依赖患者概括化评论、总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7,0.413;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普遍存在着非理性信念,且具有一定稳定性,应尽早给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自拟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人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不同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家族史患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不同用药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最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与年龄、住院时间、阳性症状分、精神病理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分、住院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0.77、0.74、0.69,P均〈0.05),与起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0,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的主要因素为住院次数和阴性症状分。结论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状况较差,影响因素诸多,有针对性地综合干预,可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2例大学生乙肝患者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澳抗阳性学生SCL-90的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得分[(1.62±0.50)分比(1.37±0.48)分]、强迫得分[(1.90±0.43)分比(1.62±0.5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92,5.53;P〈0.05);其他因子包括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乙肝患者在躯体化、抑郁和恐怖3个因子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区域大学生乙肝患者在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有区别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应对能力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婚姻质量状况,为临床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97例癫痫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91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患者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总分及夫妻交流、化解冲突、子女与婚姻、亲友关系、家庭角色、生活观念因子分显著低于男性(P〈0.05或0.01);不同学历患者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总分及情感与性、子女与婚姻、亲友关系、家庭角色、生活观念因子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癫痫患者婚姻质量较差,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学历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对284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1.76%的大学生对手机高度依赖,47.89%的大学生对手机中等程度依赖,50.35%的大学生无手机依赖行为;不同年级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生理反应维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大一学生生理反应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和大四(P<0.05或0.01);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分与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起正向预测作用,个体主观幸福感对个体手机依赖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状况并不影响其手机依赖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级本科护生共情与利他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本科护生的共情能力与利他观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标和大学生利他观念问卷,对163名1~5年级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年级护生在共情的幻想维度得分较低(P0.05),而在共情关注、观点采择维度得分较高(P0.05)。不同年级护生利他观念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关注、观点采择与利他观念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教育应强化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护生利他观念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唐莹  张静平 《护理研究》2007,21(26):2376-2378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人格特质。[方法]分层随机抽取中南大学护理学院2000级—2004级护理本科生共160人为研究样本,采用16PF人格因素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9项基本人格因素、5项次级人格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专业教育对护理本科生人格特质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层次护理本科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促进护理本科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提供依据.方法便利选取江苏省和上海市2所高等护理院校全日制在校一至四年级921名护理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护理学生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RSSDL)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本科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为(224.32±27.51)分,各维度得分为:人际关系技能(46.85±6.40)分、学习意识(45.56±5.98)分、学习策略(44.73±6.26)分、学习评价(44.33±6.34)分、学习行为(42.85±6.16)分.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总分高于二年级和三年级(P<0.05).影响护理本科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相关因素有:学习资源、学习习惯、自我导向学习经历、小组学习、学习动机、学习困难.结论 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护理教育者可根据自我导向学习相关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批次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现状采取相应的指导和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  相似文献   

15.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网络环境下资源利用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将2002级护理本科生48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网络组和课堂组,每组24人。网络组采用网络环境教学,课堂组采用传统方法课堂教学,学习内容:《护理学基础》中舒适与卧位、静脉输血、褥疮护理。以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各组教学前后及组间的比较。结果考试成绩网络组高于课堂组(P<0.05)。在网络组问卷调查中,24人课前对网络查寻了解为18人,课后为19人,经实验教学后19人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22人认为提高了信息获取能力;22人认为小组学习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提倡小组协作学习形式。结论网络环境下采用按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协助学习的模式,可达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有利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目的。存在问题:网络组教学时间比课堂组教学所需时间长,课后网络作业对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整群、分层抽取西安市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本科3个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515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团体问卷调查,所得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年制中专以一、三年级SCL-90评分整体偏高,3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以二年级评分整体偏高,5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则以三年级评分整体偏高(P〈0.05)。结论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是困扰她们的主要精神症状;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应依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比较不同背景资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点,为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法,运用自制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某市4所普通高等院校1-4年级学生474名。结果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为(2.83±0.40)分。性别和学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级对护理大专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护理本科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处于中等水平。学校层次和年级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等护理教育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的社会技能现状,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技能量表对4个年级37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在社会适应、社会知觉、社会表达3个维度处于中等水平,而社会自信、印象管理2个维度水平偏低。年级间比较,社会表达维度二年级护生优于其他年级护生(P<0.05);社会知觉维度女生高于男生(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的社会技能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学校应加强对护生社会技能的培养,使护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专业知识的增长,社会技能也能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目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现状,为教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2所护理学院的314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一般资料和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所院校护生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总体水平不高;各年级护生间的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总分、物质资源管理策略和努力调节策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三年级护生的得分均低于一、二、四年级护生。结论 转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合作学习、提高时间管理意识、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是培养和提高护生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重要途径;尤其应关注三年级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中等职业学校的293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等职业学校护生主观幸福感偏低,3个分量表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消极情感、积极情感、整体生活满意度。整体生活满意度得分女生高于男生(P0.01),其他方面与男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一、二年级护生消极情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年级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二、三年级护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均低于一年级护生(P0.01或P0.05)。结论中等职业学校应采取措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尤其应关注护理专业男生、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护生,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