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治疗时机等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病因、治疗措施及时机等分析。结果60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围产因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病因。(41.7%),其次为感染因素(30%),溶血(13.3%),其它因素(15%)。结论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治疗及预后,以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水平。②方法对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本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别为:母乳性黄疸35例(38.9%),感染24例(26.7%),ABO溶血14例(15.6%),围生期因素10例(11.1%),其它及不明原因7例(7.7%);共治愈76例(84.4%),好转9例(10.0%),未愈5例(5.1%)。④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众多,治疗方法及预后也存在很大差异。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57例(34.3%)、感染因素49例(29.5%)、母乳性黄疸39例(24.5%)、混合因素11例(6.6%)、ABO溶血1例(0.6%)、其他因素9例(5.4%)。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减少孕期、产时及产后感染的发生,合理进行母乳喂养,进行产前血型鉴定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芳  孙波 《华中医学杂志》2009,33(4):204-20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12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别为:母乳性黄疸50例(40.9%),感染33例(27.1%),ABO溶血23例(18.9%),围生因素12例(9.8%),不明原因4例(3.3%);共治愈101例(82.8%),好转15例(12.3%),未愈6例(4.9%)。结论合理进行母乳喂养,减少围生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广建 《安徽医学》2008,29(1):58-60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其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儿科近五年来收治的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比较各种病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结果病因以感染因素占首位(40.70%),发病日龄〉7日的居多,高胆红素血症以中重度为主。其次是围产因素占32.56%,发病日龄以〈7日居多,高胆红素血症以轻中度为主。结论注重围产期保健,减少母婴感染机会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56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的病因。方法:对我院儿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156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56例中母乳性黄疸60例(38.5%)、感染因素53例(34%)、围产因素32例(20.5%)、溶血因素7例(4.4%),其它4例(2.6%)。结论:母乳性黄疸为足月儿高胆的主要原因,其次因素依次为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溶血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控制并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方法对钟祥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10月产科出生资料完整的1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治疗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67例(40.12%),感染因素40例(23.95%),母乳性黄疸36例(21.56%),溶血因素23例(13.77),其他1例(0.6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因素占首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孕期疾病,加强围产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0例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芳 《海南医学》2010,21(23):78-8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早防早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根据实验室检查尽可能地确认病因;同时详细收集所有病例围生信息,对于多项病因混合的病例,采取归入主要病因的分类原则,并对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围生期因素占首位(42.73%),其次为感染因素(26.36%),其他因素有母乳性黄疸(10%)、红细胞增多症(8.18%)等。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病例,其病因治疗效果显著,黄疸消退较快。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及时干预治疗非常重要,对高危儿出生后进行胆红素监测,可及时诊断和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从而降低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虹 《海南医学》2011,22(14):72-7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中围产因素占40.1%(65/162),新生儿自身疾病占53.1%(86/162),不明病因(含遗传等)占6.8%(11/162)。临床治愈为80.2%(130/162),好转11.7%(19/162),其他8.0%(13/162)。结论早预防、早诊断与早治疗可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进展,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君 《中外医疗》2011,30(2):12-12,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包括围产因素(33.3%)、感染因素(23.8%)、母乳性黄疸(17.5%)、非感染因素(11.1%)、其它原因不明者(9.5%)、ABO溶血病(4.8%)。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98±45)μmol/L,治疗后为(228±60)μmol/L,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县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的主要病因,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3年来收治的2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因素85例(37.2%),母乳性黄疸66例(2912%),感染因素36例(15.8%),血液系统因素30例(13.5%),不明病因11例(4.30%)。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高危妊娠管理,改进分娩措施,合理应用药物,加强抗感染,减少或避免孕期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0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莉  杨燕妮 《中外医疗》2011,30(31):173-174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0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同时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109例高胆红素血症中,围生因素34例,感染因素31例,母乳性黄疽40例,不明原因2例,新生儿ABO溶血症2例。多因素(感染+围生因素)致病65例,单因素致病44例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注重围生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及母婴感染机会、给予抚触等综合干预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 ,为探讨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1 2 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早期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91例 ,围生因素引起占首位 50 .6 % ;其次为感染占 2 8.6 %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占 7.7% ;溶血 8.8% ;其它占 4 .4%。晚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 9例 ,其中感染引起占 51 .8%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 41 .4% ,其它占 6 .9%。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 ,应及早诊断 ,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9例病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桂 《安徽医学》2009,30(11):1355-1356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6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同时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169例高胆红素血症中,感染因素94例,围生因素34例,母乳性黄疸35例,不明原因3例,新生儿ABO溶血症3例。单因素致病109例,多因素(感染+围生因素)致病60例。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注重围生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及母婴感染机会、给予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开展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常规监测,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TORCH血清学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培养、胸片,部分行头颅CT、肝胆B超等检查。本组治疗均为综合措施,包括光疗、酶诱导剂等。结果:14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病因中,前三位分别为围生因素54例(37.2%),感染因素性黄疸29例(26.9%)和母乳性黄疸25例(15.9%)。治愈97例,好转46例。结论:对具有高胆红素血症致病因素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血清胆红素监测,早期诊断和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137例(43.4%),感染因素89例(28.1%),新生儿溶血病47例(14.9%),原因不明43例(13.6%)。治愈292例,占92.4%,好转24例,占7.6%。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种,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采用以蓝光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47例治愈,治愈率94.27%,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共29例(占58%),非感染因素17例(占38%),原因不明2例(占4%).结论: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感染为主,也有围产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增加.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160例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60例(37.5%),母乳性黄疸42例(26.25%),围产因素32例(20.0%),原因不明16例(10%),其它因素8例(5.0%)。结论: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胎儿缺氧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晓谦  蒋晓梅 《当代医学》2011,17(19):115-115,138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并早期干预,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对3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围产因素占第一位207例(53%),第二位是感染因素75例(19.2%),第三位是G-6PD缺乏症(12.3%),第四位是ABO溶血病(9.7%),母乳性黄疸和...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相关因素,及对其并发症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分析和换血治疗的疗效。方法统计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 0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回顾性分析各病例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检查化验结果数据。结果在1 082例高胆红素血症中,最主要是由于早发母乳性黄疸30.3%、晚发母乳性黄疸25.1%和感染因素占17.4%。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中,感染性黄疸易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42.4%),其次是溶血性及其他因素性(均24.2%),母乳性黄疸不易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对符合换血疗法的2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治疗前后TSB及B/A值为(582.3±220.5)μmol/L,(294.6±82.1)μmol/L;(9.61±2.69)×10-3,(5.32±1.31)×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感染性黄疸。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间接胆红素和减低间接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可作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