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脐血肌钙蛋白及心肌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脐血心肌肌钙蛋白 (CTn -I)与心肌酶 (CK -MB)的测定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应用价值 ,观察脐血CTn -I与CK -MB之间的关系。方法 设对照组 (2 0例 )和新生儿HIE组 (40例 ) ,分别测定脐血CTn -I及CK -MB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新生儿HIE组脐血CTn -I及CK -MB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重度HIE组与轻度HIE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脐血CTn -I及CK -MB测定对HIE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且脐血CTn -I测定比CK -MB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心肌酶谱关系。方法研究对象44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所修订的标准,患儿住院当天采静脉血,采用肝素钠抗凝,做心肌酶测定,血清心肌酶谱用酶动力监测法,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4例患儿心肌酶均增高,重度HIE血清酶高于中度HIE,中度HIE明显高于轻度HIE(P〈0.01,CK除外),显示心肌酶增高程度与HIE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表明心肌酶测定有助于HIE病情程度的判断。结论心肌酶活性高低作为评价HIE脑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心肌酶谱的检测可作为HIE常规生化检查项目,以便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估计HIE预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心肌酶谱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的临床意义,将87 例HIE分为HIE组,HIE并发心肌损害组,非HIE 新生儿疾病为对照组,以及HIE临床不同分度为三组,分别测定GOT、LDH、HBDH、CPK、CKMB5种心肌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IE 组较非HIE组除CKMB 外其余4 种酶均升高(P< 0 .01)。HIE并心肌损害组较HIE组5 种酶均升高(P< 0-01) 。各种酶的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P< 0-05) 。结论:心肌酶谱的测定尤其CKMB的测定对HIE并发心肌损害具有协助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时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4 5例HIE患儿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并同时检测 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HIE患儿血清cTnI和CK M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血清cTnI在诊断HIE患儿心肌损伤时较血清CK MB更为敏感 (P <0 .0 5 ) ;结论 HIE患儿血清cTnI和CK MB明显高于正常小儿 ,说明HIE患儿存在心肌损伤 ,血清cTnI在诊断心肌损伤时较血清CK MB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HIE并发心肌损害60例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观察与评价。结果HIE心肌酶谱明显增高,且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1有统计学意义。全部病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93.33%病儿7-10天症状,体征消失,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治愈56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HIE合并心肌损害是可逆的。经积极治疗,心肌酶谱可完全恢复正常。不遗留任何心脏功能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损伤性疾病 ,其脑功能状态与脑电图关系最密切。现分析1997年 2月至 2 0 0 2年 5月期间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31例新生儿脑电图资料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31例 ,男 15例 ,女 16例 ,胎龄 35~4 1周 ,出生 12~ 72h。其中 2 6例出现过度兴奋 ,自发动作增多症状 ,但吸吮反射及肢体肌张力正常 ,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轻度 )。 4例表现为嗜睡 ,哭声减弱 ,吃奶少 ,肢体肌张力降低 ,拥抱反射减弱 ,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度。 1例表现为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9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皮质醇和血糖的检测,并以正常新生儿作对照,以探讨HIE可能导致患儿糖皮质激素分泌异常及糖代谢的紊乱,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 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致残的主要原因。围产儿在缺氧缺血后,脑的主要病变为水肿、软化和坏死,如何预防脑血流降低,改善脑水肿控制惊厥是贯穿治疗本病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近年来对本病治疗的进展作一综合性介绍。单纯对症、支持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的脑损害及远期预后,随着临床药理和对H IE的研究,治疗方法上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与改进。糖皮质激素已不作为治疗H IE的一线药物,应慎用或不用。胞二磷胆碱的疗效显示出改善H IE患儿的神经行为状况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与未用者观察对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高压氧可提高组织内氧分压及氧储量,提高氧的溶解度与弥散能力,改善脑微循环,早期应用有一定疗效。氧自由基发病机理的兴起,使清除氧自由基(OFR)药物对本病治疗应用有一定的进展。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降低OFR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物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甘露醇、VE与VC等抗氧化剂对细胞内外OFR的清除有协同作用。几种清除OFR的酶制剂(SOD、CAT)等尚少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维持患儿合适温度、保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控制惊厥,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本组25例患儿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1例(死亡率4.0 %).平均治疗时间13 d.结论 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可使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耳廓微循环观察阴怀清*杨彩凤*王阿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害。它是导致小儿时期发生脑性瘫痪或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新生儿疾病之一。为探讨HI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近年来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镇静、控制惊厥和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1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5d.结果 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疗效显著,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119例HIE患儿、36例正常新生儿血清cTnI和Cys-C水平,同时采用速率法测定其血清CK、CK-MB、Cr水平。结果HIE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增高的程度和异常率各不相同;3组HIE患儿血清CK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增高的程度和异常率也各不相同,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呈现依次增高趋势。3组HIE患儿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呈依次增高趋势,但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高异常率也有明显差异(P<0.01);血清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增高。结论HIE患儿血清cTnI和Cys-C水平升高,升高的程度与病情有关,且从轻度、中度、重度存在依次增高的趋势,提示cTnI和Cys-C测定对判断HIE患儿的心肌和肾脏损伤有重要价值,且优于传统的CK、CK-MB和C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119例HIE患儿、36例正常新生儿血清cTnI和Cys—C水平,同时采用速率法测定其血清CK、CK—MB、Cr水平。结果HIE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增高的程度和异常率各不相同;3组HIE患儿血清CK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增高的程度和异常率也各不相同,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呈现依次增高趋势。3组HIE患儿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呈依次增高趋势,但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高异常率也有明显差异(P〈0.01);血清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增高。结论HIE患儿血清cTnI和Cys—C水平升高,升高的程度与病情有关,且从轻度、中度、重度存在依次增高的趋势,提示cTnI和Cys—C测定对判断HIE患儿的心肌和肾脏损伤有重要价值,且优于传统的CK、CK—MB和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的惊厥与脑电图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首次睡眠脑电图(EEG)分析,观察脑功能状况。结果:重度窒息的EEG异常率100%,痫波发放阳性率达70%(21例),轻度窒息EEG异常率86%,痫波发放占55%(12例)。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原因之一,窒息越重,EEG阳性率越高。EEG是检查脑细胞功能的最直接反应。尤其是HIE合并惊厥,EEG具有预测性的远期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BAE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BAE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2例HIE患儿进行BAEP及头颅CT检查,并和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儿组BAEP异常率77.3%,CT异常率81.8%,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BAEP异常以中枢型为主。结论:BAEP为Hl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压氧舱内帐供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生脑病46例,与同期接受常规治疗的30全名贵蚝0项临床指标的对比观察,疗效显著(P〈0.05),以生后窒息程度重,入舱时间对较早者疗效最佳。同时对高坟氧治疗的时机及方法了探讨,认为该治疗是早期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42例。并根据鲍秀兰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1]法,对生后7天、12天、26天进行评分。将因其他原因未能经高压氧治疗的23例HIE作为对照组,选择生后7天、12天NBNA评分数进行比较,经t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合并心肌损害31例,临床除具有HIE的表现外,同时伴有心音低钝,心动过缓或过速,心电图多导联T波及ST段改变及心肌酶谱活性增高等表现。研究证明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发生与缺氧程度无关,而与缺氧时间有关。本组资料表明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辅酶Q10、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心肌损害疗效可靠,快速静注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收到快速、高效、安全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糖代谢紊乱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7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糖的变化,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量血糖测定仪和试纸测定足底跟末梢血的微量血糖。结果 78例患儿检测出高血糖25例。低血糖13例,血糖值愈高,病情愈重,预后愈差。结论 血糖测定可作为HIE患儿的病情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血糖变化。为临床判断HIE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36例HIE患儿测定血糖,按HIE程度分别计算平均值并计算病死率。结果:中重度患儿血糖增高。病死率增加。结论:在处理HIE患儿中应严密监测血糖,补液时的酌情减少糖的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