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05~2004—08我院总分娩数为12665例,包括剖宫产2592例,阴道分娩10073例。31例行子切除宫术,占总分娩数的0.25%。其中急症子宫切除23例,占子宫切除的74.19%,选择性子宫切除8例,占25.81%。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仍是目前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急症子宫切除是治疗产后大出血及抢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总分娩数10082例,剖宫产2046例,阴道分娩8036例;21例行子宫切除术,占总分娩数的0.21%,其中,急症子宫切除16例,占总分娩数的0.16%,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年龄21~41岁,平均32.5岁;初产妇2例,经产妇14例;平均孕周36.7周;阴道分娩后行子宫切除术3例,阴道分娩子宫切除占阴道分娩总数的0.04%,剖宫产术后切除子宫13例,占…  相似文献   

3.
产科子宫切除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产科子宫急症切除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5年间共64例产科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分娩后子宫切除率是阴道分娩的13.5倍,六七十年代产科子宫切除指征以子宫破裂居第一位,八九十年代子宫切除指征以胎盘植入和宫缩乏力居首位,结论:要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关键在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产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严密观察产程,并加强围产期保健,纠正孕前的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4.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原因、手术指征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7年6月间32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原因主要为胎盘因素、子宫破裂、子宫收缩乏力、晚期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产科DIC等。手术方式为子宫次全切除19例,子宫全切除13例。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是治疗产科大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10年来28例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急症子宫切除术指征为子宫大出血,其中胎盘因素占首位(14例,50%)。28例患者行急症子宫切除术后均痊愈出院。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孕产次、分娩方式等因素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相关。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书芳 《临床医学》2005,25(9):43-44
目的严格掌握妊娠晚期引产药物应用及适应证,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率,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并发症。方法急症子宫切除术。结果临床治愈85例,死亡1例。产褥病14例,泌尿系统感染6例,切口感染4例,盆腔脓肿1例。结论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搞好围生期保健是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前置胎盘的临床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19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对其发生前置胎盘情况进行了解,分析母婴结局。结果:19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中,110例择期剖宫产组出现前置胎盘49例,占44.5%;85例阴道试产失败组出现前置胎盘12例,占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早产儿率、新生儿ICU入住率对比中,择期剖宫产组中,并发前置胎盘孕妇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前置胎盘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试产失败组中,并发前置胎盘孕妇与未并发前置胎盘孕妇在胎盘植入对比中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早产儿率与新生儿ICU入住率对比中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中,前次选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概率显著高于阴道试产失败剖宫产患者,且前者母婴不良结局更加严重,需要对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瘢痕子宫妊娠是指前次剖宫产、肌瘤剔除、子宫穿孔修补术等子宫留有瘢痕而再次妊娠者.前置胎盘指妊娠28周后,胎盘部分或全部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患者的相关资料,以了解瘢痕子宫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瘢痕子宫妊娠是指前次剖宫产、肌瘤剔除、子宫穿孔修补术等子宫留有瘢痕而再次妊娠者。前置胎盘指妊娠28周后,胎盘部分或全部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患者的相关资料,以了解瘢痕子宫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87~2001年剖宫产术中由于某种原因行子宫次全切或全切共21例。其中包括本院及外院13例 ,由本院医师赴基层医院急诊手术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患者中最小23岁 ,最大34岁。第1胎8例 ,第2胎12例 ,第3胎1例。孕周最短30周 ,最长43周。1.2剖宫产指征子宫破裂6例 ,疤痕子宫4例 ,前置胎盘5例 ,头盆不称3例 ,胎盘早剥1例 ,臀位1例 ,双胎1例。1.3子宫切除原因子宫破裂7例 ,疤痕子宫造成肌壁缺损无法修补4例 ;子宫收缩乏力及前置胎盘大出血无输血条件各3例 ;胎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胎盘早剥与妊高症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7月2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妊高症、机械性因素(包括私人不恰当操作)、羊水过多、胎膜早破;(2)25例胎盘早剥患者中妊高症10例(40%),重度妊高症6例(24%);(3)25例胎盘早剥患者并发DIC6例(24%);(4)25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死胎5例(20%),新生儿死亡2例(8%),死产1例(4%),新生儿窒息5例(20%),孕产妇死亡1例(4%),次全子宫切除5例(20%),产后出血9例(36%)。6例并发DIC患者中死胎4例(66.7%),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16.7%);产妇死亡1例(16.7%),次全子宫切除4例(66.7%)。结论:胎盘早剥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晚期并发症,尤其是重度妊高症诱发的胎盘早剥,易并发急性DIC,威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25例G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进行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分为移植组(n=6)和未移植组(n=19).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并随访至2012年7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实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结果 GS好发部位为乳腺、皮肤、淋巴结等.25例GS患者中,移植组与未移植组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6.7%±27.2%和15.9%±9.5%,2组O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188,P<0.05),移植组3年OS率明显高于未移植组.结论 GS临床少见,预后不良,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病理学试验,临床上以高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化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allo-HSCT有望成为一种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案,但治疗的总体效果及远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2005~2010年收治的25例川崎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多发于幼儿,25例患者中急性期冠状动脉一过性扩张9例(占36%),冠状动脉壁不规则3例(占12%),无异常13例,经治疗全部病例在3d内退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技巧。方法:对25例行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5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手助LS,其余20例行完全LS。手术时间为80~400 min,平均为(152±34)min。术中出血量为20~2 000 mL,平均为(290±171)mL。术后住院时间为2~21 d,平均为7.5 d。手术并发症3例(12.0%,3/25),其中皮下气肿1例,左侧腹壁广泛淤斑1例,脾热1例。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13/15)。结论:LS安全可行,对于脾功能亢进者可以在手助LS下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急症的发生率以及诊治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5例急诊住院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肌瘤急症发生率为2.6%,急诊误诊率高达52%,19例经处理后症状缓解,6例行急诊子宫切除预后良好.结论子宫肌瘤急症就诊时易被误诊,常规B超检查可减少误诊的发生,急诊处理无效后可行急诊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邹雯 《医学临床研究》2016,(8):1466-1469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25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截至2015年4月,完成随访24例,1例失访.随访率为96%.②完成随访的24例患者中术后5年内无复发病例,术后第6年复发1例,该患者为中分化宫颈鳞癌Ⅰ B1期行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总复发率为4.2%(1/24).术后再发CIN Ⅰ级3例(12.5%),2例为中分化宫颈鳞癌Ⅰ A1期行宫颈冷刀锥切术,1例为高分化宫颈鳞癌ⅠA1期行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均发生在术后5年内.③术后有妊娠计划的15例中有10例共10人次妊娠,总妊娠率为66.7%.成功受孕的10例中足月分娩6人次(60%),早产3人次(30%),流产1人次(10%).[结论]①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安全的.②针对肿瘤分化好、切缘阴性的宫颈癌ⅠA1期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肿瘤预后良好,并能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苏飞  肖泽钊 《华西医学》2003,18(4):518-519
目的: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并为其诊断手段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从463例消化科病人中,筛选资料完整的FD患者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FD患者的分型诊断构成比、职业构成比、HP阳性检出率,并按治疗主要用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制酸药组、促动力药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评价其疗效。结果:94例患者中,以运动障碍性消化不良(DD)最为多见,43例,占45.7%;职业构成以干部和工人为主,二者分别占37.2%和33.0%;94例中76例进行了HP检测,21例阳性,阳性率27.6%;促动力药、制酸药及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均可有效改善症状;部分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用多虑平等药物后可得到改善。结论:FD的发病可能与精神紧张、生活欠规律有关,但与HP的关系不明,分型以DD型为最常见,促动力药和制酸药均可改善患者症状,可以作为FD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8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19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9例PHPT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程迁延。17例术前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不同程度增高。影像学检查的阳性率:B超为73.33%,CT为60.00%,MRI为75.00%,99mTc-MIBI为100.00%。19例患者均经颈前弧形切口行甲状旁腺切除术,16例为甲状旁腺腺瘤;2例为甲状旁腺腺瘤伴灶性癌变;1例为甲状旁腺增生。术后随访10个月至6年,17例无复发,1例因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1例失访。结论:B超和99mTc-MIBI检查可作为诊断甲状旁腺疾病的首选定位诊断方法,同时行此两项检查能提高对甲状旁腺组织定性与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式。对于多个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癌和同时伴有甲状腺疾病患者,推荐经颈前弧形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为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涛  蔡春华 《华西医学》2009,(11):2885-2887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超声诊断结果及手术探查情况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25例手术治疗的盆腔脓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发热、腹部或盆腔包块等。超声声像显示:盆腔内不规则囊性或多房性输卵管卵巢肿块,囊内不均质光点,伴有或不伴有盆腔积液。手术探查表现为:盆腔粘连,一侧或双侧输卵管脓肿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结论: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易出现误诊和漏诊;随着病情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阳性体征的发现及超声诊断可以提高其检测率。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合并蛋白尿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慧  马爱景  蒋献 《华西医学》2008,23(1):117-118
目的:探讨银屑病合并蛋白尿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银屑病合并蛋白尿者临床资料,并与银屑病非蛋白尿者的临床特点比较。结果:银屑病合并不明原因蛋白尿48例,皮肤受累面积与蛋白尿程度无相关关系(P>0.05),但银屑病合并蛋白尿组的银屑病病程更短,肾脏病理荧光表现为IgA沉积为主。蛋白尿组皮肤受累面积与非蛋白尿组皮肤受累面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尿组和非蛋白尿组的病程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合并不明原因蛋白尿值得重视,有必要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