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4月-2008年4月,我院为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积极做好心理护理以减少患者心理障碍,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将特制导管经股动脉穿刺后,分别送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后,即刻推注造影剂,通过X线下显影以显示冠状动脉各支血管情况,判断病变血管部位的现代X线诊断方法.支架植入术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内,支撑其管壁以保持管腔内血流畅通.此法相对安全,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术后穿刺部位无瘢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2002年10月~2003年10月,我院共为50例病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于62个病变处植入冠状动脉支架40个,现参考有关文献[1,2]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从1977年Gruntzig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介入性导管诊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成果令人瞩目,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其术后可能合并多种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应早期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本院自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内支架置入术166例,我们采用合理的护理模式对该术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史艳明 《工企医刊》2013,(5):426-427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一种,是将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绘制成网壮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支撑血管壁,保持管腔血流通畅。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以保证血流通畅。现将我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62例患者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20多年的发展,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为基础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血管治疗领域的先进技术之一.现已证实,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PTCA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1].它能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创伤较小、效果可靠、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等特点,临床应用广泛.然而金属支架易引起血栓形成,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和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抗凝治疗是关键.但抗凝治疗本身存在出血的危险,所以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2].加强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是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加支架术的护理。方法:对11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术期护理过程的总结。结果:11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满意出院。结论:病房护士掌握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健康教育等方法,大大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史艳明 《工企医刊》2013,(6):525-526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一种,是将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绘制成网壮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支撑血管壁,保持管腔血流通畅.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以保证血流通畅.现将我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62例患者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于1987年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成功。该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冠心病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后的原狭窄部位置入支架,以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心肌供血,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效果可靠、手术简便、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对78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认为术后做好细致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及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支架植人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78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认为术后做好细致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及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支架植人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心血管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作为一种创伤小、效果可靠、安全系数大的介入疗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手段。但由于PTCA术中、术后仍有可能出现急性冠脉闭塞、穿刺处出血等并发症,所以PTCA术后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监护是非常必要的。我院心内科于2001年2月至2005年5月共行PTCA420例,置入支架615个,所有PTCA术后病人均在CCU监护48h,病情稳定后转至普通病房,术后监护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宋静 《现代保健》2010,(29):119-12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CI)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但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笔者总结了106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了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用药的依据,提出术后抗凝治疗方面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严格控制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滴速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及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3.
藏松华 《药物与人》2014,(12):217-218
心血管介入性诊治是指通过导管术,将诊断或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入心脏或血管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介入性治疗包括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心导管射频消融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内斑块消除术,心内起搏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肥厚性心肌病无水乙醇消融术等。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在现阶段正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而支架技术更是介入治疗中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段。本人参与多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对多种原因引起的食管良恶性狭窄、纵隔肿瘤压迫引起的吞咽困难,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不仅解除了食管狭窄,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我院自2005年10月开展此项技术,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本文根据支架置入术的特点,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徐娟娟 《现代保健》2013,(10):63-64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的疾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患者卒中率可高达13%。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入术(CAS)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易于被患者接受,至今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行CAS手术患者12例,  相似文献   

18.
丁栗 《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36-137
目的研究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相关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2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198例非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同样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置人成功率上,两组患者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老年组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16%,非老年组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方法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置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程玉英 《健康大视野》2007,15(6):126-126
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挽救了大量的冠心痛患者的生命和提高了生活质量。它具有诊断明确,创伤小,疗效显著为特点,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是这项新技术术后能够引发的负性效应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必须认真而细致,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缝护理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CA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在濮阳市某医院行CASI治疗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CASI前准备时间、介入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3 d时的SAS及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ASI前准备时间、介入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56%(2/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11)。结论 无缝护理模式在CASI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患者康复效果,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