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癫痫     
军歌 《大家健康》2012,(10):61-61
方一 飞雄黄15克,郁金30克,陈胆星30克,白明矾18克,天竺黄30克(可以川贝母30克代)。上药共研极细末,以不落水猪心血捣和为丸,分30粒,如桂圆大,朱砂为衣。每晨空腹时服1粒。  相似文献   

2.
金匮肾气丸     
<正>金匮肾气丸方剂原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历来治肾的祖方。方药组成:熟地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肉桂30克,附子30克。以上8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15~25丸,每日于早晚空腹时口服2次。现代用法:将药物混合研细,炼蜜和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现代尚有片剂、口服液等剂型。  相似文献   

3.
白淫     
处方:茨实30克、金樱子60克、蜂蜜适量. 用法:将茨实、金樱子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克,开水送下,一日二次.  相似文献   

4.
局方至宝丹     
<正>局方至宝丹原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合称"温病三宝"。方剂组成:水牛角(原方为犀角)30克、朱砂30克、雄黄30克、生玳瑁30克、琥珀30克、麝香0.3克、冰片0.3克、金箔50片、银箔50片、牛黄15克、安息香45克。以上各味研末制成丸剂;或以金箔、银箔包衣,制为丹剂,每丸重3克,成人每服1丸,研碎以人参汤冲  相似文献   

5.
五神还童丹     
[药物组成]赤石脂30克,川椒(微炒)30克,朱砂30克,茯苓30克,乳香30克。 [适用范围]心阳虚弱之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记忆力衰减、须发早白以及心绞痛等。 [制法与用法]以上诸药共研细末,枣肉捣为丸,丸如梧桐子大小。 每早空腹服30丸,温酒送服。  相似文献   

6.
验方六则     
1、脏躁散 药物组成:郁金100克、明矾60克、白芥子6克、炙甘遂2克、朱砂6克、琥珀2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克,日服2次,陈皮、薄荷各3克煎汤送下。 主治:哭笑无常、惊恐多疑、言语失常、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7.
安宫牛黄丸     
<正>安宫牛黄丸载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为清热开窍的重要方剂。处方:牛黄30克,郁金30克,水牛角浓缩粉300克(原方犀角30克),黄连30克,朱砂30克,梅片7.5克,麝香7.5克,珍珠15克,山栀30克,雄黄30克,黄芩30克。制法:以上11味,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香粉碎成细粉;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炼老蜜,制成黄橙色至红褐色的大蜜丸,金箔为衣,蜡护丸,每丸重3克。用法:口服,1次1丸,1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1次1/4丸,4~6岁1次1/2丸,1日1次;或遵医嘱,但孕妇  相似文献   

8.
二至丸     
<正>二至丸出自明代医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方,为平补肝肾之常用剂。处方组成:女贞子(酒制)60克,墨旱莲60克。以上二味,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及水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制为黑褐色的水丸;气微,味甘而苦。每300粒重30克,每服6~12克,日服两次,淡盐水或温黄酒送下,具有补  相似文献   

9.
保胎丸     
<正>保胎丸出自明末清初傅青主所著《产后编》中保产无忧饮方,经加减而立,为妇产科常用补益气血之安胎剂。处方组成:当归20克,白芍药20克,川贝母20克,枳壳(麸炒)16克,白术(麸炒)16克,地黄16克,川芎16克,荆芥穗12克,黄芪12克,甘草12克,艾叶炭10克,砂仁10克,菟丝子16克,羌活6克,黄芩12克,厚朴(姜制)1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500克药丸用朱砂面3克为衣,蜡皮或蜡纸筒封固。每次服用1丸,白开水送下。  相似文献   

10.
房劳     
鹿茸丸【组成】鹿茸30克沉香10克炮附子15克菟丝子30克破故纸当归胡芦巴各15克茴香6克【用法】酒糊为丸,每服10克,睡前淡盐汤下。或作汤剂,水煎服。【功用】补阳益精。  相似文献   

11.
磁朱丸     
徐迎年 《开卷有益》2014,(10):46-47
<正>磁朱丸原载于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原名神曲丸。方药组成:磁石(煅)60克,朱砂(水飞)30克,神曲12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3丸,每日3服。现多改为神曲糊丸,每服3耀6克,一日2次。磁朱丸具有潜阳镇心,益阴明目,重镇安神的功能,主治心肾不交所致的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头晕目眩,亦治癫痫。心肾不交、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所致心悸失眠、视物昏花  相似文献   

12.
处方:菟丝子30克,覆盆子15克,构杞子30克,熟地15克,五味子9克,补骨脂30克,巴戟天15克,仙灵脾30克,大云45克,山药45克,车前子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早晚各1次。其功效为温补肾阳,添精补髓,健脾壮气。病例:患者惠××,男,30岁,农民。已婚4年  相似文献   

13.
方一全当归 500克黑豆 1000克.先将黑豆淘洗干净,除去杂质,加入2~3倍量水内煎煮,煮至黑豆熟透,以手捏即烂为度.然后滤取汁液再煎煮成浓汁,取出置适宜容器中.再将全当归浸泡在药汁内,直至当归内心变黑透为度.取出,晒干,研为细粉.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克,清晨空腹时用白开水送下,连服30日为一疗程.主治青、壮年须发早白.方二苍术(米泔水制)、白茯苓各500克,桑椹、蜂蜜各250克。先将苍术、白茯苓制成细粉,再将桑椹煎煮取汁,浓缩成清膏状,加入炼蜜内搅拌均匀,再加入药物细粉配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晚服70丸,  相似文献   

14.
朱砂安神丸治疗盗汗 用药方法:取朱砂安神丸,每次1丸(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7日为1个疗程。经临床验证32例,用药3~7日后全部治愈。本方对阴虚火旺盗汗患者疗效满意。 知柏地黄丸治疗盗汗 用药方法:取知柏地黄丸,每次2丸(18克),早晚各服1次,10日为1个疗程。经临床应用治疗顽  相似文献   

15.
三妙丸     
<正>三妙丸方剂原载于明代虞抟编著的《医学正传》,为常用燥湿清热剂。方药组成:黄柏120克(切片,酒拌,略炒),苍术180克(米泔浸一二宿,细切,焙干),川牛膝(去芦)60克。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三次,每服6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三妙丸具有燥湿清热,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湿热痹证、湿疹痒痛、脚  相似文献   

16.
周氏回生丹     
<正>周氏回生丹又名时疫止泻丸,来源于《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处方组成:五倍子240克,檀香36克,木香36克,沉香36克,公丁香36克,甘草60克,千金子霜120克,红芽大戟(醋炙)180克,山慈菇180克,六神曲(麸炒)600克,麝香36克,雄黄36克,冰片3.6克,朱砂72克。制法:上药研细和匀,水泛为丸,朱砂为衣。口服,每服10粒(约重1.5克),生姜汤或温开水送服。本方具有辟秽温中,健胃止痛的功能,主治夏季受寒、饮食不节引起的呕吐泄泻,腹中绞痛症。孕妇忌服。夏季受寒、饮食不节引起的呕吐、泄泻、腹中绞痛,治宜祛暑散寒,利湿止痛。方用红芽大戟、千金子霜为主药,攻水逐饮荡涤  相似文献   

17.
斑龙丸     
熊家骥 《开卷有益》2014,(10):47-47
<正>斑龙丸又名青囊斑龙丸、仙传斑龙丸,载于明代医家虞抟撰著的《医学正传》卷三。方药组成:鹿角胶(炒为珠)150克,鹿角霜150克,菟丝子(酒浸,研细)150克,柏子仁(取仁,洗净)150克,熟地黄250克,白茯苓75克,补骨脂(盐水炒)120克。上药磨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具有滋阴益肾,温补元阳,填精益髓,强壮筋骨,安神定志,驻颜益寿的功能。主治真阳不足,腰膝疼痛,阳痿早泄,或小便增多,耳  相似文献   

18.
枳实导滞丸是首名方,出自金著名医家李杲(号东垣老人)所《内外伤辨惑论》一书。本方为丸,由大黄30克,枳实(麸炒)、神(炒)各15克,茯苓、黄芩、黄连、术各9克,泽泻6克组成。应用方是:将上药共研细末,汤浸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0~70(或6~9克),温开水送下,空腹。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适当加剂量。若作为汤剂应用,则大黄后下)、枳实用量为9克,其余均用克。本方具有消食导滞、清热祛湿治疗作用,适用于食积、湿热交,停滞于胃肠的病证。食积的形,或因饮食过量,超过了人体的化能力;或因脾胃虚弱,运化无,以致饮食内停于胃或肠所致。是由于产生食…  相似文献   

19.
滚痰丸,一名礞石滚痰丸,源于《丹溪心法附余》,主要为痰火热实而设。方由大黄(酒蒸)、黄芩(酒洗净)各240g,青礞石(与硝石同煅)30g,沉香15g组成。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6~9g,临卧、食后温开水或姜汤送下。  相似文献   

20.
天王补心丹是一首养血安神的常用方,该方出处不一,流传较为广泛的一首,出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所载的《摄生秘剖》一书。其药物组成是:生地黄120克,人参、丹参、元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各15克,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各60克,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9克重,临睡前温开水送服。近人也常将各药用量按比例酌减,作为汤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