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毒是一种链球菌所致的网状结构及浅层蜂窝组织的急性炎症[1]。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中心部位变暗并脱屑,可出现淋巴管阻塞  相似文献   

2.
马良  马强 《吉林医学》2001,22(2):77
黑色素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源于皮肤。初发病时在皮肤上出现隆起豆大丘疹或结节,灰黑色,逐渐长大,可被溃出血。局部受外伤刺激后可迅速出现卫星结节及广泛转移,如行手术治疗,应做广泛切除,并采取免疫治疗等综合措施。1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7岁。因右手掌黑斑10余年,形成结节20d入院。病人于10a前始出现右手掌黄豆大黑斑,近20d迅速增大,并突出皮肤表面,不伴有疼痛、发热等不适感。查体:一般状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右手掌心有一约1.5cm×1.5cm黑色结节,突出皮肤表面,界限清楚,表面糜烂.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0岁。患者于20小时前感寒战、发热,当时体温39.2℃,伴周身乏力、头痛,并感左下肢疼痛,发现内踝上端皮肤潮红并向上发展。入院时体温38.9℃,左下肢内踝上端有一片状发红皮肤,形状不规则,约10cm×8cm,玫瑰色,压之褪色,局部稍隆起,界限清楚,局部压痛。血象:白细胞13.2×10~9/L,中性粒细胞0.84。诊断为丹毒。经大剂量青霉素静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64岁,农民。因皮肤出现红斑,结节,伴进行性色素加深,瘙痒14年余,于2009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患者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瘙痒及散在红斑。皮损最初出现于右大腿,初起为淡红色界限清楚的两块鸡蛋大小斑片伴轻度瘙痒。曾以"湿疹皮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是一种新生儿时期较罕见的疾病,又称皮肤再生不良或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病因可能与子宫狭小或胎儿皮肤与羊膜粘连、药物、病毒及毒物有关,有可能和遗传有关,出生时即有界限清楚的皮肤缺损,基底呈红色肉芽肿。缺损一般多发生于头部及四肢,多数伴发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相似文献   

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为体内大量的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造成了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多个系统和脏器的损害症状。本病多发于青年女性[1],好发年龄为15~35岁,男女比例为1:9~1:7。其临床表现为发热,80%病人有皮肤损害,常见皮肤暴露部位,出现对称性皮疹,典型者两面颊和鼻部呈蝶形红斑[2],并出现脱发、口腔溃疡、肾脏损害及光过敏症状。我科于2009-01~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女性31岁,左乳腺肿物九年,于1980年8月7日住院。查体:左乳晕外上方有6×4厘米肿物一个,呈块状分叶状,突出于皮肤表面,其界限清楚,于覆盖的皮肤紧密粘连;表面密布扩张的毛细血管网,无破溃,左腋窝淋巴结无肿大。临床误诊为“左乳皮肤乳头状瘤恶变”。行左乳腺单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左乳隆突性皮纤维肉  相似文献   

8.
瘢痕疙瘩是指皮肤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性变而形成的超出原损害范围的皮肤良性肿瘤。其表面光滑。边缘呈蟹足状,并出现各种自觉症状如瘙痒或疼痛,以受压或摩擦时为甚,甚至造成外形与功能的障碍。胸骨皮肤多见,其他部位皮肤也可发生。女性或黑人发病率较高。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却不满意。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4岁,退休工人。自诉1987年10月初,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出现数个红色斑块,界限不甚清楚,上有小丘疹,轻度瘙痒。继后皮疹渐增而连成片状,局部皮肤增厚。半月后,头面及  相似文献   

10.
阴囊湿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由于搔痒难忍,致使患者寝食不安,精神上受到很大的痛苦。湿疹发生于阴囊部位,名为阴囊湿疹,俗称绣球风或肾囊风。其病因一般认为是各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与核黄素缺乏,神经机能障碍有关。中医则认为因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急性以湿疹为主,慢性多伴有血虚及久病耗血所致。1临床表现急性期:在阴囊皮肤上,初起皮肤潮红,出现红色丘疹、水疱或为丘泡疹,很痒,搔破后糜烂。不断渗液,继而结成黄色痴皮,因搔痒手抓后,又引起糜烂,如此反复循环,常继发化脓感染,皮疹一般界限不清,急性期虽具有多种损害,如红斑、丘疹、水泡、脓泡、渗出、结痴、鳞屑等,但一般以一种损害为主。急性期病程较短,但多有复发和发展成为慢性的倾向。亚急性期:病状较急性期缓和,渗液减少,但仍有糜烂、结痂和鳞屑,但炎症表现比急性期有消退的倾向。慢性期:大多由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演变而来,多为反复发作的结果。阴囊皮肤表现粗糙不平,皮肤增厚,呈苔癣样变,如编席状,间有发生皲裂、糜烂及抓痕,病变界限清楚,损害呈黯红色或灰褐色。在发病过程中,如演变为急性症状,可出现湿润或糜烂面,发出腥臭气味,触之疼痛。  相似文献   

11.
荨麻疹,祖国医学称之为、瘾疹、风疹块、鬼风疙瘩等。本病由于湿郁肌肤,复感风寒或风热,肠胃实热、复感风邪所致。有时与禀赋不足有关,或因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而诱发。荨麻疹可出现于身体任何部位,发病前患者可有全身不适或皮肤瘙痒,随后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之红色风团(属风热)或淡红色的风团(属风寒)。境界清楚,风团多为圆形,或互相融合成片状,其周围有红晕,触之略硬。以指甲划压皮肤时,可发生潮红,呈线条状隆起,随后消退,此称皮肤划痕症;如同时伴有肠粘膜荨麻疹,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如侵犯咽喉,就可出现呼吸困难,有引起窒息危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蕈  相似文献   

12.
妇女怀孕后,皮肤要发生很多生理变化,其中皮肤上的色素改变是最引人注目的。妊娠初期,由于血液中的雌激素增多,皮肤的黑素细胞活动增强,数目增多,皮肤色素增加,所以先从含黑色素数目较多的乳晕和乳头部位出现颜色加深,往往变成棕褐色或紫黑色。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腹部的肚脐周围、腋下、外阴和肛门周围的皮肤皱折部位也会出现颜色加深现象。在分娩后其颜色就会逐渐减退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肤色,但大多数仍然比怀孕前的肤色深。皮肤色素的变化一般发生在妊娠3~5个月之间,大多先在两侧面颊部、鼻梁处出现淡褐色或黄棕色的斑片,斑片的边缘与正常皮肤有清楚的分界线,多呈两侧对称分布,俗称“蝴蝶斑”,医学上称其为“妊娠黄褐斑”。这些皮肤的色素变化待分娩后随着体内雌激素  相似文献   

13.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为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突出的肌肉病变及特殊皮肤表现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特点为发病缓慢。主要症状表现在皮肤和肌肉。皮肤损害可先于肌肉数周或数年出现。也有肌肉先发病,或二者同时发病的报道。DM常与其它结缔组织疾病及恶性肿瘤并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DM伴发恶性肿瘤与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监视作用下降有关。临床研究表明,皮肌炎和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将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报道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湿疹样癌表现类似湿疹,多发生于女性乳房,近年来此病在男性中也不鲜见,容易引起误诊。湿疹样癌源于乳腺导管,继而累及乳腺、结缔组织及皮肤,也可见于乳房以外,如腋窝、外生殖器、会阴及肛门周围。乳房湿疹样癌常伴发于乳腺癌,并可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临床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红  相似文献   

15.
<正> 1960年Nowell氏发现从扁豆中提取的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简称PHA)能使淋巴细胞在体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1963年Schrek和Stetani首先应用PHA作皮肤反应。其后Aire(1967)及Burgie(1968,1971)证明PHA与抗原刺激的迟缓型皮肤反应有类似现象。目前已清楚PHA用作皮肤试验时,可刺激局部皮肤淋巴细胞转化为母细胞,分裂为小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吸引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聚集,形成周围单核细胞浸润,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肿便结,此过程系T细胞参与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16.
<正>增生性瘢痕是较为常见的皮肤纤维化疾病,临床表现为增生性瘢痕区域与周缘正常皮肤界限明显,逐渐增厚、变硬~([1])。目前较多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但治疗时间长、疗效欠佳、治疗不彻底且易反复。浙江省中医院整形美容科采用点阵CO_2激光与生肌玉红膏联合治疗增生性  相似文献   

17.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以皮损为初发表现者少见,易于误诊,现报告一例如下。 男性,38岁,无明显诱因于1987年7月初左侧肩胛区皮肤出现一个拇指大小红色斑块,轻微压痛。继之皮疹渐增大,躯干、四肢近端亦出现红色斑疹,无自觉不适,后突发左眼闭合不全,口角向左侧歪斜,1988年5月5日入我院。 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肝脾未发现异常,左侧呈典型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表现。全身皮肤可见较多散在片状斑疹,斑块,大小不等,界限清楚,表面有干燥鳞屑。左肩胛区皮肤有一明显隆起的斑块,大小约12×10cm~2,触之较硬,轻度压痛,感觉无异常。化验检查,三大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正常,颅底摄片正常,鼻咽部分泌物  相似文献   

18.
1例74岁女性患者腹部皮肤出现疼痛性巨大环状斑块2年。斑块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的疤痕,并向周围扩大。患者10年前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患有糖尿病并口服降糖药,否认放疗史。体检可见一柔软的界限清楚的环状红色瘢痕样斑块,大小13cm×15cm,环绕在胆囊切除术瘢痕周围。左侧腹壁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皮肤纤维瘤的临床、皮肤镜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39例皮肤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1±11.9)岁。临床表现特点为暗红色或褐色结节或丘疹,一般无压痛,四肢多见。皮肤镜检查:肿物中央有类似瘢痕的白色斑疹或似瘢痕样结构,周围可见棕色的色素网,肿物周围边界清楚。组织病理学特征:表皮指状延长,肿瘤细胞主要位于真皮中部,多数纤维瘤的肿瘤区与表皮之间有一薄层结缔组织间隔并基底层色素增多,肿瘤细胞呈细长梭形,交织状排列。结论 皮肤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各阶段有所不同,病理检查可确诊,皮肤镜可辅助临床诊断,并对手术切除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病理形态:大体:肿瘤显示囊腔,充有瘤组织,其周围可呈局部浸润、破坏骨组织;但有时界限清楚。镜下:组成于成片的多角形上皮细胞,具有结缔组织间质,上皮细胞在多数区域密集成片、而有些区域则呈筛状结构,包裹透明的间质。细胞界限清楚,胞浆均质而轻度嗜硷性,常有细胞间桥。核空泡状,有明显核仁。核的大小有明显差异,可见大达100微米直径的巨核;许多细胞有双核或多核,核分裂象罕见。至于均质性透明间质,许多作者证明属于淀粉样物质。Chaudhry 等(1972)认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