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对照组(P0.05),患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及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名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30.0%,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获得良好的抢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例数等同的2组,对照组(n=45)给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5)给予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将这两种护理管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当中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6年1月开始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将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采用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 (1)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当中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2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效率,并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选取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参照组,均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抢救,另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后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抢救效率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诊抢救时间、平均门球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 0.05),门球达标率高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 0.05),1周内的院内心肌梗死再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不仅能缩救治时间、提高门球达标率,还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再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 病死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对照组为79.6%,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还可大幅减少患者的复发情况和死亡情况,从而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救治结局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二者急救时间、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运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对照组和观察组。抢救期间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护理各项生命体征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病死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时还能够为为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救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院内心肌梗死复发和再PCI情况。结果两组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为4.4%和17.8%,再PCI发生率为6.7%和22.2%,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急诊和抢救时间,减少操作失误和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到2016年两年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年110例,其中2015年间的11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流程,2016年间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的是我院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为15.4%,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能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减少病人术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挽救病人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就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及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心肌梗死复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急救质量,有效预防和降低了心肌梗死的再次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三项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显著缩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临床抢救效果,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于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62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的对应值,且P<0.05.结论:较传统护理而言,对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抢救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急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其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讨论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进行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9例,1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路径;2组为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路径+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心电图测量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和心电图测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依次为94.87%和74.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月,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复发,占5.13%(2/39),对照组1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复发,占28.21%(11/39),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显著差异(c2=19.174,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争取抢救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和舒适程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分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双色 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8)及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 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住院及卧床时间,还能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赵文风  沈洁  杨娟  陈友慧 《重庆医学》2018,(17):2362-2363,2366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该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抢救的2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对照组,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急诊科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的2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死亡率、平均门球时间、门球时间达标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急诊抢救时间[(32.0±9.3)min vs.(59.0±11.6)min]、死亡率(2.1% vs.6.1%)、平均门球时间[(57.0±16.1)min vs.(96.0±26.3)min]、门球时间达标率(93.7% vs.70.7%)、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0±3.6)d vs.(15.0±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院内复发、再次行PCI术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复发、再次行PCI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缩短抢救时间,使抢救成功率明显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