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为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探索新的方法。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灸、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分别于治疗2、4周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定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组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我科2002~2006年收治6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中男46例,女14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诊疗标准。年龄50~76岁,平均65岁,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双侧皮层、皮层下病变32例,双侧内囊、基底节病变2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临床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程宁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4):445-446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脑卒中导致吞咽障碍的患者62例,分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康复组入院后立即开始吞咽功能的康复和摄食训练。在入院时和治疗20d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结果康复组患者的吞咽和摄食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具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脑卒中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治疗 ,往往导致永久性残疾。综合医院的神经科早期介入康复技术在国外康复界已取得共识 ,在我国已引起重视 ,但报导极少。本研究在神经内科开展早期康复治疗 ,探讨神经科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功能恢复和预防及减轻残疾方面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1~ 1 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1 0 0例病人 ,符合①经临床诊断和CT、MRI确诊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 ;②颈内动脉系的脑梗死或脑出血 ;③有肢体偏瘫患者 ;④首次发病 ;⑤患有严重影响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脑卒中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症的影响,我科于1995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120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组和非康复治疗组,进行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巧萍  安珍 《西部医学》2008,20(6):1326-1327
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卒中后并发的吞咽困难必须尽早实施康复介入。我科对6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提高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78例,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两组患入院第2l天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患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ADL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对提高ADL有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我科对30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2岁;均经头颅MRI或CT检查证实,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7例、缺血性脑卒中13例。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无口腔及咽喉部位病变,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但均有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其中10例行鼻胃管进食。30例中,轻度吞咽困难6例、中度吞咽困难14例、重度吞咽困难10例。1.2训练方法(1)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吞咽过程训练:重度吞咽困难10例患者不能经口进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综合治疗组(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15 d为1个疗程,每组治疗2个疗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降低(P<0.05),视频透视吞咽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电针综合治疗组视频透视吞咽功能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电针综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结论 电针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D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经标准吞咽评估(SSA)确诊,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疗程为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其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优质西医康复训练,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为1级26例、2级10例、3级3例、4级1例、5级0例,评级试验结果为(1.33±0.48)级,优于对照组的(2.11±0.64)级,P<0.05。治疗组患者治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综合疗法康复训练的运用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疗效,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住院的156例脑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9例)和研究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4.15±0.21)m Pa·s比(5.45±0.46)m Pa·s,(4.02±0.24)m Pa·s比(5.23±0.43)m Pa·s,(1.35±0.12)比(1.93±0.16),(46.66±12.94)%比(55.67±12.95)%,P<0.05],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脑功能成像与吞咽功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 吞咽障碍已成为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鲜见通过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吞咽障碍康复机制的相关报道。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脑功能成像与吞咽功能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了解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3-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及rsfMRI检查。通过DPARSF软件分析低频振幅(ALFF)值。病例组进行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并采用Rosenbek渗透/误吸分级评估患者吞咽情况。以病例组ALFF值减低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ROI),分析ROI与Rosenbek渗透/误吸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剔除rsfMRI检查过程中不合格的研究对象,实际进入研究病例组12例,对照组18例。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岛叶、壳核ALFF值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右侧后扣带回、岛叶、视觉中枢、初级听皮质ALFF值升高(P<0.05)。病例组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岛叶、壳核的ROI分别记为ROI1、ROI2、ROI3、ROI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ROI1、ROI2、ROI3、ROI4与Rosenbek渗透/误吸分级呈正相关(rROI1=0.45,P=0.006;rROI2=0.34,P=0.017;rROI3=0.24,P=0.035;rROI4=0.18,P=0.043)。结论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静息态ALFF值与Rosenbek渗透/误吸分级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吞咽障碍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郝冬琳  王利惠  严玲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53-215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训练组患者除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外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训练组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吞咽障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2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16例患者中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及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10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5例,分别为对照组、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对照组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综合组则采用以上所有的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1、2、3个疗程后对4组患者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1、2、3个疗程后,每组的VFSS评分都呈递增趋势,其中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的VFSS评分,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组与针刺组、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疗程后,各组的VFSS评分改善值均有提高,综合组的VFSS评分改善值最高,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康复训练、针刺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均有效,但3种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改善吞咽困难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且符合洼田饮水试验≥Ⅲ级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法)和研究组(n=33,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用临床中经典的洼田饮水试验及口中进食功能量表(FOIS)评价吞咽障碍的恢复情况,并采用简化巴氏指数(BI)评价患者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97%(32/33),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FOIS及BI指数得分均升高,洼田饮水实验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FOIS及BI指数得分均升高,洼田饮水实验评分降低(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综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70例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7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给予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70例患者经早期低频电刺激联合综合吞咽康复训练后总有效率为82.86%。结论:早期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13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假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疗效和吞咽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